APP下载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2021-03-07赵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育人特色

赵平

(南阳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1]”文化传承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应用型高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探索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及其价值,深化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的认识,不仅为完善、优化文化育人、更好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有益启迪和理论依据,而是促进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发展创新,提高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1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育人是一种以“文”化人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作用于人的客观存在[2]。

“文化育人”是我国自古至今的优良传统之一,高校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文化传统。因此,高等教育自近代兴起后,日益显现出其文化育人的功能,并且时代的变迁还不断丰富、发展着文化育人的内容、赋予文化育人新的内涵和特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而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出的办学特色,又影响着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方法等。

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有着深刻的内涵,它兼具了一般意义上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和应用型高校的个性特色对文化育人产生的影响。在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就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

首先,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容是优秀、积极和具有育人功能的文化。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多种多样,品位不一,良莠不齐。而“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4]。”显然,文化育人的“文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选择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因此,唯有优秀积极的文化才构成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容,并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能够发挥引领作用。除此之外,文化内容还要居于历史和时代前列,持续保持与时俱进,做到既继承又发展,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切合中国的实际,符合高校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文化育人是教育传播的过程,同时又是主体选择的过程,应用型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首先要做好内容的甄别,并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检验,遴选优质的文化内容纳入文化育人工作中。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文化育人的质量。

其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具有隐性的特点。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来看,它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征,逐渐地、持久地以“有意味的形式”感染、影响、转化人。文化育人正是通过这一文化作用于人的方式对人施加教育影响,从而又构成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特点,并且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性、暗示性、隐蔽性以及渗透性等特点相符合。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被人类不断创造并积累而成。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化方向的内容是进行文化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要尊重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要把握文化对人影响的潜隐性特征。同显性的影响相比,它的影响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直接显现的,而是需要长期、持续地作用才产生明显效果。但是,它的深厚、持久的感染力、影响力却是显性教育难以比拟的。因此,应用型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要尊重文化育人的隐性特征,努力避免出现生拉硬拽现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隐性特点的优势。

最后,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具有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具体形式。一方面,作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活动同其他类型高校一样,离不开基础、主体、载体、媒介和核心,也就是内容、四大要素、校园环境、媒介和创新模式。文化育人活动就是通过教育者、大学生、媒介载体以及育人环境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开展的。如育人活动载体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第二课堂、重大仪式、校园环境等,而宣传引导载体主要有实体媒介、虚拟媒介、网络媒介、社会媒介以及家庭媒介等。另一方面,还要围绕增强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密切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不断推动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促进机制体制的不断健全和保障措施的持续完善,为文化育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

第一,有助于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在新时代,“树人” 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立德”就是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涵养中华传统美德等。这对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高校文化以其引导激励、价值认同以及情感陶冶等功能,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选择,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根基。

第二,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既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人类思想文化形成、传承及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培养人才显然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路径,实际上也就是文化育人。因此,应用型高校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理解、掌握前人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探索创新,追求新知,锻造学生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构成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夯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精神基础。

第三,有助于培育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作为引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人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高校承担着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同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个自信”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

第一,完善文化育人的整体设计。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不同要素既各有分工、彼此独立、职责不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要素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用型高校要准确把握文化育人规律,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色,确立实践与思想理论并重的观念,制定文化育人专项发展规划作为转型发展和建设规划的有机构成部分,要掌握文化育人体系的根本任务、教育内容、实施路径、效果评价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进行系统优化的方法,既要从整体、 全局着眼对文化育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也要优化组合文化育人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构成要素,从而使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不断优化并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坚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个人需要是其行为的导向和动力。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要做到“三贴近”,也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在物质需求满足基础上文化、精神需求日益旺盛的特征,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采用和创新被学生喜闻乐见、易于认同的文化方式,进一步增强育人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先进的文化加强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引领。还要在把握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独立性强、敢作敢为、个性张扬、思想开放以及好奇求新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他们的思想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发展规律及时准确地加以了解和掌握。再者,要以学生为本,采取人文关怀、 人文疏导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文化育人实际工作中,要从应用型高校的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重视方法、方式的转化和创新,将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现实抓手,不断增强学生对普遍价值的认同,克服单向生硬灌输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反而产生排斥心理等不足。

第三,健全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应用型高校的具体情况,建立或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首先,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招聘引进、考核评价、职称评聘、师德督导等制度,取消德行不端教师的评先评优资格,甚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思政课教师真正发挥为人师表作用。其次,构建“三全”文化育人体系。改善文化育人效果,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育人本身,还要放眼于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等,并统筹协调文化育人与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消除各自为政或重复开展等弊端,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文化育人的格局。还要健全文化育人工作的评价机制。要坚持以是否达到育人目的为尺度,科学构建文化育人评价机制,特别注意要克服片面地以活动多少、 形式的新旧作为评价标准的缺陷,增强文化育人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使文化育人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总开关”的作用。要坚持质化为根本,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坚持质量标准,制定可量化、操作性强的指标,保障、促进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四,加强网络文化育人阵地的建设。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广泛普及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以网络为载体,不断促进文化育人工作方式的创新,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应时顺势提高文化育人质量的必然选择。要积极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7]着力推进应用型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为应用型高校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还要积极掌握、灵活运用网络语言艺术。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教育对象互动,是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内在要求。要不断进行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和网络语言运用技巧的提升,增强互动中语言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使抽象的理论生动起来,将艰深的道理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清楚。同时,还要把握好网络语言使用的时机,网络语言的特色也要随着对象、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以多样化的语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此外,要不断促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新。应用型高校要遵循时代要求、 学生需求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以及网络传播规律,实现线上线下和网内网外的密切配合,构建教师、学生、专职、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网络文化精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猜你喜欢

应用型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色种植促增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医的特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