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课互动、校企协同”立德树人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2021-03-07闫玉慧李士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树人通识专业课

闫玉慧,李士明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最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里,不重视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促成道德水平提升的教育,不算是成功意义上的教育。今天再次重申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国家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德。而当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却明显存在侧重知识和技能传授,不重视学生品质和德行养成的现象,导致培养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缺少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甚至其中不乏德行操守败坏者。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将立德树人有效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是目前摆在高职高专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立德与树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立德是方法而树人是目的,立德是过程而树人是结果。也就是说,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如果不在立德的基础上,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获得以及实施能力等方面,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调整教育教学工作重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宗旨和终极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更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医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是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基础条件,而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高尚品德,才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医生。当前医患关系仍然十分紧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不少医务工作者自身品质和德行有待提高,不能做到敬畏生命和谨慎从医。

2 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品行德性养成的状况。有的院校认为德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授专业知识,通识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授文化知识。有的院校虽然认识到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毕业生只有知识和技能,没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品德,走向社会后是走不远和飞不高的,但又找不到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以及合适的教育路径。有的院校虽然领导干部非常重视,教师也积极进行立德树人实践,但立德树人方式过于单一,教育资源仅限于书本知识,对校外教育资源运用不够,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不明确。上述现状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很多学生人生境界不高,公德意识缺失,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抗挫折能力弱等,这违背了学生依靠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美好人生的愿望。因此审视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现状,借鉴相关院校立德树人经验,明确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的努力方向,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 高职高专院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有效路径

3.1 提高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认识,发挥专业课教学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往往最受学生的信赖,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时紧张,相对本科院校来说教学任务较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教师往往满足于把自己的专业课上好,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而没有挖掘教材本身、个人成长经验、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德育功能,这就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错觉,即职业院校学生只需学好专业课程,其他人文通识课程学不好无所谓,对思政教育更是表现出冷漠和反感。因此,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认识,让专业课教师树立大课程、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生活美德教育,把行业奠基人和当代英雄事迹,把优秀企业的文化内涵等,在专业课教学中适时穿插和有机融合,以发挥专业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这样可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在大课程、大思政的良好氛围里,既增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3.2 强化通识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发挥通识课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课教师承担着人文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学生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效果。因此,必须强化通识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发挥通识课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课教师,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德育效果。单纯的说教式理论讲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等,会使思政教育鲜活起来,使之可见可感和可思可行。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进行道德反思,促使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言传不如身教,通识课教师不但要以德立言,还要以德立身和以德施教。平时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要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加强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学生对本民族立德树人历史和传统的认知认可程度,也是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激发其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内在需求,并可增强其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指要使一个人的人生有价值,最重要的是立德,要努力成为他人德行的榜样,其次是建立功业,取得事业成功,再次才是著书立说,获得学术上的成就。儒家历来重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可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所谓立什么“德”,就意味着树什么“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价值体系,认为“仁”是做人的根本。这一学派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这对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融小我于大我的时代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 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行业企业立德树人的辅助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大约有1/6~1/3的时间会在医院实习。因此,发挥好带教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发挥好实习单位的文化育人功能、环境育人功能和制度育人功能,能显著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质量。带教教师爱岗敬业、关爱服务对象、刻苦钻研业务等,本身就是学生的职业榜样。优秀企业的创业史、人性化规范化管理、激励员工积极进取的氛围等,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能积极观摩或参加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创先争优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也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行业企业优秀文化,加快其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化速度。因此,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行业企业立德树人的辅助作用,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时,都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积极参与,使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更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虽然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已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立德树人质量还有待提升。建议高职高专院校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明确学校和教师在立德树人中各自的职责,用好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专业课和通识课协同立德树人的进程,并充分挖掘校外社会育人的有效资源,形成校内和校外联合育人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而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则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牢固树立大课程、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树人通识专业课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