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线上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03-07陈丽娟贾连群杨关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师中医药研究生

陈丽娟,张 哲,贾连群,李 宁,宋 囡,吴 瑾,曹 媛,杜 莹,杨关林*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47;3.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保障全国近3亿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并要求各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在国内疫情明显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国外疫情迅速发展,使生源分布广泛的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的线上教育模式一直持续。目前,线上教育因其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特点充分发挥作用,保障学生正常教学的开展。但对于已经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中医院校研究生而言,其科研能力的线上培养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分析当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就如何开展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线上培养提出方法和对策。

1 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是评价研究生质量的关键指标。科研能力[1]包括发现问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表达能力等,是研究生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思维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必备能力。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中医治疗多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在保障救治关口前移、抢救重症患者、降低救治成本、缓解社会恐慌情绪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是从事中医药相关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也使得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医药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中医思维,又要求学生可以紧随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思维、现代生物学理念等,传承并发扬中医药文化。因此,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中医科研思维的塑造,为今后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以及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 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情况发现,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本科阶段积累不足限制科研能力的培养

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中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的中医学传统文化背景、先进的西医理念、系统的实验技能培训和以网络为基础的知识获取能力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建立。以上基础均应在本科阶段学习获得,但中医院校本科阶段课程多、学业重,这使得本科阶段学生的中医传统文化学习不系统、中医思维建立不完善、实验技能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均导致中医院校研究生学术敏感性不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限制了其科研能力的培养。

2.2 文献资料分析运用能力不足导致科学问题不聚焦

文献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是指能够系统获取、阅读、分析并总结运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研究生做好科研工作的基本功。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全面搜集信息上的创新,研究项目的背景、意义、内容等设计均以全面的文献分析为基础,只有围绕科学问题阅读大量文献,才能更好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对文献资料分析运用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获取文献和分析、解读文献两方面。研究生获取文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期刊网站、书籍、政府官网等进行资料查询和检索,但常由于不熟悉检索文献的途径而导致信息收集不全面,如受外语限制不能良好运用外文资源等。另外,检索到相应文献后,不少研究生不能对大量文献进行合理取舍,无法根据需求选择对自己科学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常出现大量阅读文献,但不注重自身思考,使文献无法为己所用。

2.3 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导致科研设计不严谨

逻辑思维能力[2]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对事物做出判断和推理,并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包括归纳、类比、演绎、因果和回溯等。这种能力的良好培养有助于研究生在科研设计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围绕科学问题,设计严谨的科研实验,撰写证据链完善、逻辑清晰的论文,对科研工作者尤为重要。但目前本科阶段的基础医学教育缺乏这种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又没有足够的自我学习能力,导致很多研究生直到毕业也无法独立设计课题,出现产出论文思路不清晰、证据链不完善、科研成果说服力不足等问题。某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调查显示[3]:81.20%的研究生参与的科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撰写论文;39.10%的研究生没有写过课题申请书;37.59%的研究生发表论文以普通期刊为主。这说明研究生科研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形式单一,效果较差,这对其今后的科研工作十分不利,对我国中医药科研发展也不利。

2.4 实验能力不足影响实验结果真实性

实验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动手技巧、操作技能、科学观察等。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及研究生阶段的实验教学形式基本一致,多是遵照教材,由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并强调注意事项,然后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每一科目的实验课程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教学,而不是与其科研工作密切联系,可应用性不强。另外,实验教学多为一次性教学,学生缺少重复练习的机会,实验操作多为最基本的操作,很少涉及在科研项目中需用到的实验设备。这些问题均导致研究生实验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很难将学到的实验方法应用到今后的科学研究中。

2.5 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足影响学术观点表达

研究生的培养及其科研活动中需要撰写报告、科研汇报、毕业答辩等,通过上述过程可向专家、同行等展示自己的科研设计、进行交流学习。这就要求研究生拥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但由于专业知识薄弱、文献阅读量少、缺乏融会贯通能力、锻炼机会少等原因,很大部分研究生常常做不到清晰、简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而丧失学习交流的机会。

3 线上模式提升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疫情期间“云课堂”教学模式是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的最佳方式,但对于需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中医药研究生而言,仍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中医院校研究生普遍采用的“导师负责制”,笔者借助腾讯会议等线上交流软件,提出“理论梳理—文献分享—团队设计—实验教学—团队交流”培养模式,为当前疫情下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及未来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线上培养、线上线下联合培养提供思路。

3.1 梳理中医学理论知识,针对性培养研究生中医思维

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首先要有良好的中医思维。中医理论历经千年,错综复杂,有整体性辨证思维,也有系统疾病不同的辨证方向。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是依托学科,追随导师研究方向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同一导师的研究生掌握的中医理论知识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学习。在此基础上:(1)导师指派一名中医理论功底较好的学生初次筛选网络教学资源,导师再次把关选择质量好、与团队科研思想相通的网络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观看学习。(2)以学科为单位,请同研究领域的名医名家利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开设公开课。(3)注重考核,定期以线上交流会的形式让每位学生依次分享学习体会,导师指正学生认识不足的观点。通过上述途径加深研究生对所研究领域中医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医思维的形成。

3.2 举办文献分享会,探讨文献学习方法

学会阅读文献,从文献中汲取有用信息是中医药研究生适应网络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必备技能。针对中医药研究生获取文献和分析、解读文献能力不足的问题,探索下述学习模式:(1)学校开设可重复学习观看的线上课程及系列讲座,详细讲解学校及网络上可供使用的检索平台,明确每个平台的特点、检索方法、阅读方式等,指导学生根据检索目的选择使用不同的途径获取文献资料。(2)举办文献阅读方法讲座,讲授文献阅读方法,使研究生快速提炼文献中心思想,精读文献,梳理文献以学习其科研思路。(3)以导师团队或课题组团队为单位成立文献阅读分享小组,以线上会议形式定期讲解文献,除集中学习相同研究方向上的重要文献外,还可分享文献阅读技巧,为研究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3.3 建立“团队参与的科研设计”模式,形成中医药科研思维

科研设计是一项包含课题立项、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数据整理、结果分析、结论论证等一系列思维行为的严谨过程,是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开阔的思维活动为重要保证的[4]。其中,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已在上文阐释,开阔的思维活动则是在不断的科研设计及修正的过程中训练而成。可建立如下学习模式:(1)观摩学习导师的科研设计思路:导师在让学生参与自己课题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课题立项的背景、课题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的认识。(2)不定期举办同研究领域优秀研究生科研设计线上分享会:已经有较好科研设计的研究生可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分享科研设计过程,有助于同领域研究生交流学习。(3)建立“团队参与的科研设计”模式:科研思维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杜绝研究生以导师研究课题设计毕业内容的现象,要求所有研究生独立设计科研项目。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题,查阅文献,形成初步设计思路,以线上交流会形式通过PPT等向团队成员展示,导师重点点评,团队所有参会成员提出疑问或建议。研究生根据上述意见重新梳理思路并再次以PPT汇报,如此反复,直至研究生对自己科研设计了然于胸,导师认可,团队成员无疑问且思路清晰,可认为此设计成熟可行。上述模式以导师课题设计为启蒙,以优秀研究生设计分享为铺垫,逐步引导研究生认识科研,每一位研究生在科研设计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梳理科研思路,同时也在听取别人科研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熟悉同领域的其他研究,最终形成系统的中医药科研思维。

3.4 观摩实验操作,定期考核巩固要点

科研假说的验证是以精准的实验结果为基础的,对于操作性非常强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仍可通过一些线上模式为今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如下:(1)整理研究生科研设计中涉及的实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机能实验技术、药学相关技术、细胞相关技术、病理相关技术等,利用网络资源整理常合作试剂公司试剂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的操作手法,通过“云分享”共享给研究生线上学习。(2)实验技术学习后采用线上考核的方式考查学生掌握情况,使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这种形式使中医药研究生在不能开展实验阶段提前掌握与自己研究息息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为返校后的实验操作节省时间。

3.5 依托线上平台动口动手,提升表达能力

研究生的自我展示能力主要通过论文发表和会议报告两种形式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活动或向期刊投稿,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完成过程是研究生科研思路梳理的过程。完成初稿后,要经导师及团队内2~3名同领域研究生修改或提出疑问,听取意见和回答疑问的过程也是培养研究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2)科研团队定期的科研设计研讨会应以正式会议报告或者答辩形式开展,锻炼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建立激励优秀研究生制度,对于上述发表论文或研讨会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科研奖励,如可随导师参加研讨会等。通过上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导师中医药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