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园”建设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1-03-07刘学医赵宝林
董 颉,刘学医 ,赵宝林 ,袁 芳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药用植物园在中医药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为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提供植物分类、植物栽培、中药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教学场地和材料,因此,药用植物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限于场地和经费等原因,并非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建设药用植物园,或者植物园面积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鉴于此,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12年提出建设“大药园”设想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所谓“大药园”,是以全部校园面积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有目的地进行药用植物的引种和栽培,从而做到校园内处处可见药用植物,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同时,随处可见的药用植物给学生以仔细观察和自己动手采集的机会,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并加深了学生对中药的理解和认识。
1 药用植物园概况以及和“大药园”比较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世纪70年代就建有药用植物园,几经搬迁,目前在校园一角建设有一个占地约10亩的药用植物园,园内栽培常见药用植物600余种。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在此进行。园内设有植物标牌并有专职教师进行管理。药用植物园为封闭式管理,师生教学活动需要经管理教师同意方可入内进行,非工作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学习。为尽可能增加药用植物种类,园内采取网格化规划,每种药用植物只能占少许地方,每种植物数量有限。
“大药园”实际上是把整个校园变成一个药用植物园,栽培的所有药用植物全天候对全体师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学习。作为一个开放式的药用植物园,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药用植物进行相对长期观测并进行标本采集。“大药园”建设结合学校自身绿化,同时还要兼顾美观,因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呈现种类相对较少,但数量相对较多,以期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实践中,以木本为主,兼顾常绿草本。经过建设,形成玉兰大道、杜仲林、桑林、银杏林等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景观。
2 “大药园”药用植物种类简介
目前已经引种栽培的药用植物约100种,学校主干道主要引种了木兰科的乔木,有玉兰、武当玉兰、广玉兰。其中广玉兰系常绿乔木,树干造型优美,玉兰和武当玉兰系落叶乔木,先花后叶,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教学楼、办公楼周边种有杜仲科植物杜仲,紫葳科植物梓树,蔷薇科植物榠楂,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禾本科植物淡竹、紫竹,金缕梅科植物枫香,豆科植物皂荚,苏铁科植物苏铁,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杜仲、梓树、鹅掌楸、枫香、皂荚等为高大乔木,经过生长,已经开花结果,竹类植物采用造林形式,已经发展成一个小竹林。宿舍区和食堂周边种有木兰科植物玉兰、含笑、深山含笑,珙桐科植物喜树,豆科植物合欢、槐、紫荆,木犀科植物女贞,杜仲科植物杜仲,蔷薇科植物石楠,金缕梅科植物檵木、枫香,棕榈科植物棕榈,松科植物马尾松、雪松,五加科植物常春藤,唇形科植物薄荷(系野生保留)。其中,杜仲和喜树已经成林。实验室天井由于周边房子遮挡,光线不足,因此引种了五加科植物通脱木、楤木、八角金盘,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夹竹桃科植物络石藤,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石蒜科植物石蒜,百合科植物麦冬。利用校园内的小河栽培水生药用植物,有睡莲科植物睡莲、荷花、芡实,香蒲科植物香蒲,龙胆科植物荇菜。围墙边种有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瑞香科植物结香,桑科植物桑、构树,忍冬科植物忍冬,豆科植物锦鸡儿。其中,桑树已经成林,桑叶和桑葚都可以采集。绿化草地点缀种植一些木本药用植物,有茜草科植物栀子,卫矛科植物丝绵木,楝科植物楝,豆科植物刺槐,大戟科植物乌桕,樟科植物细叶香桂,银杏科植物银杏,马鞭草科植物牡荆,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梅、桃、枇杷、月季,藤黄科植物金丝桃,锦葵科植物木槿、木芙蓉,柏科植物侧柏,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芍药科植物芍药、牡丹,菊科植物红花。同时,在长廊周围栽培藤本药用植物,如豆科紫藤、野葛,紫葳科植物凌霄。
3 “大药园”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3.1 增加校内药用植物种类
本校药用植物园占地十余亩,在同类院校中,已属于条件较好的植物园。即便如此,园内栽培的药用植物种类有限,而且为尽可能增加植物种类,采用网格化种植,每种药用植物数量有限。通过“大药园”建设,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每一寸土地,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都大大弥补了原有药用植物园的不足。尤其是网格化种植不是很容易的大型木本植物,“大药园”建设发挥了优势。鹅掌楸、玉兰、杜仲、喜树这些大乔木,分散在校园中,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增加了药用植物种类。
3.2 观察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生长习性
“大药园”建设把药用植物栽培在学生生活学习随处可见的地方,在学校道路边、宿舍边、食堂门口、教学楼下、林荫绿地都栽培了药用植物,学生在生活学习之余,可以随处见到各种药用植物,对于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可以经常性观察和研究。根据学校不同位置的环境不同,有目的地栽培了不同的药用植物,例如香蒲、荷花的水生环境,八角金盘、通脱木的阴生环境。学生在校园走动时,可在不同环境中看到不同类别的药用植物,对于植物的特性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3 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过程
药用植物的生长是有一定过程的,尤其是对于药用部位和中药采收的理解,只有通过亲自观测,才有最直观的认识。以教学实践中对辛夷的观测为例。辛夷是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蕾,在学生宿舍周围有许多玉兰。每年9月,学生秋季开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提醒学生观测玉兰,玉兰叶片尚未脱落,这时要求学生观测玉兰幼嫩的花蕾。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兰落叶,花蕾以缓慢速度生长,年底放寒假之前,提醒学生仔细观测玉兰花蕾并进行拍照或测量。至开学,花蕾继续膨大,尚未开放,这时提醒学生总结其全部生长过程并动手采集,同时思考辛夷为什么具有通鼻窍作用。辛夷的生长过程是极为漫长的,所以在半年多的生长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挥发性成分,因此具有通鼻窍作用。通过一个完整的生长过程观测,不仅能对药用植物本身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对于中药功效也有深入的理解。又以对吴茱萸的观测为例,要求学生观测吴茱萸果实从幼果到完全成熟的过程,学生每天经过教学楼外,都可以看到吴茱萸,当果实慢慢成熟后,很容易自然脱落而无法采集,从而理解为什么商品中采集的都是未成熟的果实而不是完全成熟的果实。
3.4 自己动手采集中药材
采药是学习中药最重要的方法。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仅中药专业会安排有限的时间进行野外采药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尤其是中医临床专业,虽然采药识药极为重要,却很难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大药园”建设,药用植物就生长在学生身边,人人都有机会动手去采集药材,不仅能更好地学习药用植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采集药材来学习中药采收的基本知识,如采红花选择晴天早上露水未干时,引导学生观测红花总苞片上的刺。采桑叶选择霜降之后,告诉学生什么是霜桑叶。在采药的同时,引导学生品尝药材,体验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当学生从阔叶十大功劳上剪下一个枝条,口尝发现是苦的时候,告诉他们里面含有小檗碱,所以味道是苦的。药用植物园栽培的药用植物因为数量比较少,很难给学生采集的机会,而“大药园”的建设让学生在学校里采药成为可能。
3.5 为教学提供物质保证并积累标本材料
让学生置身药用植物的大环境里学习中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组织中药标本比赛,举办中药文化月等活动,组织学生采集和制作药材标本,拍摄药用植物照片等,把药用植物和艺术有机结合。制作精美的标本和拍摄药用植物照片,让学生自觉接受中药熏陶。在“大药园”建设中,还能为教学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从植物根茎叶器官的学习到花的解剖,教师都能从中得到充足的教学材料。例如植物学相关课程中,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上课前采集新鲜药用植物材料制作标本,而这些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药材标本在学习之后,还可以交给学校标本馆进行收藏以供后期学习使用。
4 讨论
4.1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大药园”建设中要兼顾两个原则,第一,美观原则。药用植物栽培引种要和校园绿化有机结合,比如校园主干道,栽培一些乔木类,而且品种不宜过多,以显得整齐而大气,而绿化草地上则可以栽培一些灌木,营造错落有致的美感。第二,兼顾药用植物自身特性。中药材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道地性,在“大药园”建设中,同样要注意药材的道地性和药用植物的适应性,在选择种类时,可以偏向本地区特色药材,如安徽的凤丹、宣木瓜、杜仲、吴茱萸等,这些都是本省栽培较多的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校园绿化中,要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规划,比如人工湖,有目的栽培一些水生药用植物,而有些高楼后面环境较为阴湿,如本校实验室天井则可栽培一些耐阴的药用植物,如八角金盘、络石藤、常春藤等。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合理规划,都可以将“大药园”建设思路融入校园总体建设中,每个校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药用植物园。
4.2 药用植物挂牌
“大药园”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药用植物的大环境中,对药用植物进行必要的挂牌具有重要的意义。挂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对于标牌的材质和大小应有标准。材质以不锈钢或者其他不易腐蚀的合金材料为宜。标牌大小应以2米范围内可以看清楚为度。标牌内容应简洁,一般写植物名称、药材名称和功效简介,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很容易和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标牌上印上二维码链接,可以和校园网或者百度百科之类进行链接。(2)标牌内容应准确。挂牌前后一定请专业教师对标牌内容进行把关。
4.3 合理利用产出药材
“大药园”建设和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采收加工等学科关系密切。“大药园”建设中所栽培的药用植物在达到生长年限后,会产出一定的药材。比如栽培的忍冬第二年就可以开花产出金银花药材。本校栽培的吴茱萸、玉兰也都到了产出药材的时期。“大药园”是一个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药栽培、采收和加工的基地。药用植物学中的植物分类和花的解剖学习可以依时节开展;中药栽培的扦插、移栽、田间管理等的学习可以对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进行管理和动态维护;采收的药材可以为后续的中药炮制、制剂生产等课程提供材料。同时,还可以在中医药法的许可范围内,为附属医院提供部分自产药材。也可以利用“大药园”栽培的药用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和药材标本,丰富校内标本资源,也可作为本校特色礼物,用于兄弟单位交流使用。
4.4 动态建设“大药园”
“大药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大药园”中的药用植物是需要有计划维护和更新的,比如芍药需要定期移植和分株,而对于因病或自然灾害死亡的药用植物应及时更新。同时,随着学校建设,应逐步增加药用植物种类、完善植物挂牌等。
5 结语
“大药园”建设的真正内涵是把药用植物园建设融入学校基础建设之中,将校园绿化和药用植物园建设从整体上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能丰富校园药用植物文化,而且不会占用学校过多的经费和资源,因此,对于多数中医药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极具借鉴价值。对于已经建有药用植物园的院校,药用植物园的面积往往有限,栽培植物种类和数量受限,而且还要专人进行管理,经费往往支出较大。在原有药用植物园不变的前提下,建设“大药园”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对于没有药用植物园的院校来说,在不额外投入场地的前提下,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校内药用植物园,同时还能绿化校园。对木本植物来说,往往生长周期较长,后期管理和维护也较为轻松。这些药用植物进入收获期时,“大药园”就成为一个极佳的药材采收实习基地,师生在进行采收学习的基础上,同时进一步为中药加工、炮制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在此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于中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