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1-03-07符骏
符 骏
(常州市金坛区图书馆,江苏 常州213200)
随着互联网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各类信息也呈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在给公共图书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直以来,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都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水平也可以看作是衡量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1]。随着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逐步拓展,围绕科技创新活动所开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日渐成为公共图书馆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动态性强,需要公共图书馆审时度势地从科技创新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建设、组织结构调整、技术支持路径实现等诸多角度进行统筹考虑。
1 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
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机制和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该体系的形成与良好运行将会实现图书馆和用户双方的利益共赢。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会进一步夯实其信息服务基础,实现其服务能力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全方位拓展。对于用户而言,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会为其带来以下3方面的效益:首先,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突破口,只有有效掌握和了解了最新、最前端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才能够洞察所研究课题的发展方向和态势,从而为正确设计课题研究路线、抢先产生科技成果奠定基础;其次,利用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用户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总结其他人员的科研成果,从而加速自身科研活动的进程;再次,种类丰富且更新较快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科研用户的潜在创新灵感,从而帮助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公共图书馆和用户都应当充分重视该体系的建设与运行[2]。
2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用户需求特征分析
公共图书馆要想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应当全方位地把握科技创新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供给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其主要用户是分布于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一线科研人员。他们对于科技创新信息的需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2.1 对于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综合性需求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跨领域、跨学科而形成的新型知识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这就使得科技创新信息用户的需求也逐步朝着复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他们期望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前瞻性地收集和整理与其研究方向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这也是公共图书馆提升综合性信息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2.2 对多种类型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需求
对于科技创新信息用户而言,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进程中,如果仅仅依托单一类型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将远不能解决用户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公共图书馆多年的信息服务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尽管用户对于科技创新信息需求主要以学术期刊文献、会议文献以及优秀学位论文为主,但是为了更为准确地辅助科研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科技报告、统计年鉴、工具书、行业标准、专利以及各类内部资料等其他类型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产生大量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当以此为导向,加快上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并实现这些信息资源的精准化供给[3]。
2.3 对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供给效率需求
公共图书馆用户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需求往往存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突发性特征,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汇集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起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高效供给体系,以保障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能够精准定位、快速获取与传递、服务及时跟进到位,从而有力地保障用户可以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4 对科技创新信息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发展,科技创新信息的载体、涌现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科技创新信息的总体数量也呈几何式增长,这就导致了科技创新信息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此外,公共图书馆所服务的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实现对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内容的层次化,才能够全方位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从事这一活动的用户其信息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都需要公共图书馆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建设与供给的针对性[4]。
3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图书馆资源组织与工作管理的诸多层面。结合实践经验来看,该保障体系主要涉及资源供给保障、置前服务保障、技术支持保障、服务方式保障以及反馈评价五大层次。图1展示了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本层次与主体内容。
图1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与主体内容
3.1 资源供给保障
资源供给保障是面向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资源供给保障主要包括资源引进、信息共享和特色化数据库建设3个层面。其中,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引进应结合图书馆主要服务用户的需求方向,致力于实现数字资源与纸质型资源之间的彼此协调与补充,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编目,目的在于实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以保障面向用户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信息共享主要是指当图书馆的数字型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时,需要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来及时有效地帮助用户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特色化数据库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所提供的专门信息供给载体,例如科研数据特色化数据库、特色期刊全文数据库等[5]。
3.2 置前服务保障
置前服务保障主要包括置前防范、置前服务引导和置前培训3个层面。其中,置前防范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防止出现用户恶意下载的情况,二是防止信息资源库遭受外界黑客的攻击;置前服务引导主要是指当图书馆新增添某种类型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时,通过多种途径及时通知广大用户,并详细阐释新增资源的信息类型、适用方向以及学科覆盖程度等基本信息,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提高新增资源利用率;置前培训主要是指图书馆结合当前用户需求的共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一领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面向特定用户所开展的培训活动。提供置前培训可以加速用户科研活动的进程,并更新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
3.3 技术支持保障
技术支持保障主要涵盖了网络环境优化、个性化数据存储方式和应用平台搭建3个方面。其中,安全稳定的互联网环境是用户顺利获取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最为基本的前提。从发展态势来看,通过搭建远程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专用服务网络通道,更有利于读者获取无障碍的网络服务连接;数据储存主要是从个性化服务的角度来帮助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数据库;关于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在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单独设立的应用平台与融入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服务模块[6]。
3.4 服务方式保障
高效的信息服务方式保障既是广大用户的需要,同时也是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服务馆员的需要。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科技创新信息获取方式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服务馆员而言,他们更希望图书馆能够引进智能化服务系统来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与繁琐程度。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专业分馆Web站点、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空间等都被实践证明,可以成为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的有效方式保障[7]。
3.5 反馈评价保障
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全面支持用户的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图书馆应充分重视用户对于服务的满意度和建议。尽管当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用户评价反馈机制,但从实现服务互动性的角度来看,还应当从评价组织框架、评价指标设立和评价结果运用3个层面入手,对反馈评价机制进行完善。
4 完善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结构
面对国内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发展形势,公共图书馆要想面向科技创新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就必须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结构,使其更加契合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当将优化信息资源结构的总体目标定位于构建多形态、多载体、多类型的科技创新纸质型信息资源与虚拟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两者要并行发展,不可偏废。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结合馆藏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实际以及服务主体用户的需求,制定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在优化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结构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供给途径,通过提供简单、快捷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导航、检索系统,使用户更为便捷地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8]。
4.2 推动馆际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共享,拓展服务资源来源途径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特色化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但这些信息资源却处于封闭供给的状态,未能有效面向更为广大的用户群提供获取路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因此,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应当秉持“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联盟形式,在保障参与各方利益合理化、均衡化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向广域用户开放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在线共享体系,进一步拓展信息资源的来源途径。与此同时,区域图书馆还可以采用总分馆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心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面向分馆的支持与有序供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破解各个分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统一的资源共享途径来防止区域图书馆在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同质化问题[9]。
4.3 开发二三次文献资源,深度挖掘现有信息资源价值
公共图书馆在拓展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来源与供给途径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二三次文献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现有信息资源的二三次文献开发和利用,可以将目前馆藏的数量巨大、类型繁多、具有一定知识信息交叉度的原始科技创新信息,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分类、整理与加工,从而形成信息目录、索引、摘要、专题报告、综述等二三次文献资源形式。这些通过深度挖掘而形成的二三次文献资源可以将原有信息中的直观性情报内容与服务用户所关注的热点词、关键词进行有机融合,使之成为更具有利用价值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形式。与此同时,图书馆在深度挖掘形成二三次文献资源之后,还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它们进行有序整理、转化和链接,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相应的信息导航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揭示。
4.4 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是创作者智力劳动成果经过国家市场管理部门依法登记而产生的权利统称。公共图书馆在利用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面向用户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信息资源共享与传播的保护作用,并充分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10]。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凸显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公益价值属性。结合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服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当从以下两个角度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必须在获得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所有权人法律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够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避免因侵犯他人权益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次,要加强对自身创造而形成的二三次科技创新文献资源予以合理保护,通过行政法律途径明确版权所有,规避法律风险。
5 结语
尽管当前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用户解决了科研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供给问题,但在实现服务方式创新、以技术途径提升信息供给效率、拓展资源共享辐射面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公共图书馆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动向,及时汲取其中的有益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从而推动自身保障体系动态调整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