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开展现状研究

2021-03-07田仁贵刘佳佳

运动精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龙山土家族湘西

田仁贵 刘佳佳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龙山县,位于湖南西部边陲,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其中土家族与苗族占据主导。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摆手舞的起源有各种传说,查阅资料得知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起源于渔猎部落时代[1]。摆手舞已经成为土家族的标签,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记录土家族历史、民俗习惯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基于对湘西龙山摆手舞的开展现状,对摆手舞在发展传承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土家文化更好的展现在世人眼中。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设计相关问卷,分为景点游客、学生和社区居民三份。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96.8%。

1.2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和搜集所得的数据等釆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龙山土家族摆手舞开展现状

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湘西龙山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对龙山社区、学校、广场以及景区惹巴拉的走访情况来看,学校、社区的开展很少很少,学校以现代节目居多,社区广场多以广场舞为主,只有景区有摆手舞活动。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土家族摆手舞被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已经面临失传。学者唐欢在《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开展现状及传承研究》中曾指出:相关部门的忽视;推广力度不够;传承人老龄化,资金来源单一匮乏;旅游景点开展少缺乏特色;参与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女性[1]。恩施与湘西龙山隔河相伴,两岸的人生活密切、习惯相对一致,这些原因在龙山也存在。

2.1.1 摆手舞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地位现状

跳舞的人群,中年人以现代舞为主,而老年人主要是摆手舞,这也许与摆手舞的动作特点相关,土家族摆手舞动作相对简单、随意、非专业表演可随意变化。动作简单,适合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上网等现代化娱乐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少有选择跳摆手舞。如此,跳摆手舞逐步成为老年人的“专利”,随着老年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摆手舞也在逐步萎缩,甚至会消失[2]。只在景区仍在开展,像惹巴拉景区,马蹄寨每次活动都以土家族摆手舞及其他民族特色为主。

2.1.2 摆手舞技术演变现状

摆手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战争、祭祀祖先等,其中很多动作都是来源于劳动,如“纺织棉花”、“播种种子”等。如:模拟于行军演阵、竞技搏击等;生产舞和生活舞,则模仿农事劳动,日常生活的打草鞋、梳头、钓鱼等动作[3]。有学者认为,摆手舞的动作来源于战争,其动作主要为了恐吓敌人,鼓舞士气等,所以摆手舞的技术动作简单,至今没多大的改变。摆手舞的展现形式区别甚微,如惹巴拉景区,马蹄寨等传统文化保留比较多村落,对其的认识不单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精神,每个动作都有它特定的含义,代表的是祖辈们的生活,对神灵的尊敬,所以在跳摆手舞的时候,一般是穿着自己纺织的衣服或身披蓑衣,头扎稻草,手持长矛。而社区的人对摆手舞理解认为这就是一种舞蹈,强身健体,且以中老年人参与为主,多采用简化版的动作,没有艺术性可言。至于校区,只在宣传栏出现过摆手舞的图片,并没有实质性的操作起来,可能与繁忙的学业有关。

2.1.3 摆手舞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种文化的丢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以龙山现在的开展程度来看,加大保护与传承已经迫在眉睫。现在龙山的摆手舞主要在景区,而他们从事摆手舞原因是把土家文化发扬光大或是为生活。学者在2019年年初走访并与土家族文化传承人彭家齐交谈得知,现在传承已经开始出现断层,新世纪的年轻人不喜欢摆手舞,更倾向于现在的舞种,从事摆手舞的人员都已老龄化。

2.1.4 摆手舞传承人构成现状

摆手舞主要以口头与现在教学为主,大多数是通过从父辈口中所继承,且都扎根与乡村。政府支持力度有限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传承人日常生活所需,传承工作都不具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反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失去了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山区的传承人文化程度较低,传承和保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文化的丢失对他们生活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久而久之,直接导致传承人的缺失或断层。

2.1.5 城区社区开展摆手舞现状

在城区社区有不少人在广场上跳舞,跳舞的人很多而跳土家摆手舞的很少,在龙山世纪广场和果利河广场共发了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跳摆手舞的性别及年龄组成统计情况见表1。跳摆手舞的以老年人居多,男性60岁以上占了82%,女性占了46%,45岁至60岁中,男性占10%,女性占30%,20岁到45岁中男性只占6%女性只占18%,在20岁一下年龄段中,男性只有2%,女性只有6%。之所以调查两个广场人,是因为在一个广场凑不齐50个男性。由此可知摆手舞的主要参与人员是中老年妇女,男性的参与程度不高,因为男性忙于工作或外出务工,摆手舞只是一项娱乐方式,并不能给居民带来收入,所以跳摆手舞的人员偏向老龄化的妇女。

表1 湘西龙山城区社区开展摆手舞性别及年龄情况

2.1.6 农村社区开展摆手舞现状

对三个社区各发放社区居民问卷40份,有效问卷份40份,有效率为100%。由表2可知农村大部分人都不会跳摆手舞,会跳的寥寥无几。从表3可知当地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土家族苗族占一半以上。由表4可知当地居民的娱乐方式主要以看电视为主,其次是棋牌活动或者散步,只有极少人聚集在广场跳舞,并且一部分还不是跳摆手舞,在农村只有极少数人会跳摆手舞,且40人中多是少数民族,土家族占一半以上,作为土家人,几乎完全不会本民族的舞蹈,已经严重汉化。影响摆手舞在农村开展的原因有:(1)摆手舞不受重视,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会的人越来越少;(2)被其他娱乐方式替代,慢慢淡出人们视野;(3)休闲空余时间少。

表2 农村社区是否会摆手舞情况

表3 是否是少数名族

表4 主要娱乐活动

2.1.7 学校开展摆手舞现状

调查龙山小学、初中、高中共7所学校,发现6所学校没有展开摆手舞,对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4%。由表5可知37.2%学生认为没有老师教;18%的学生认为内容太传统不感兴趣;17.2%的学生认为学校已经开展了其它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18%多少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要求学习;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摆手舞是其它原因造成的。

表5 湘西龙山中小学没有开展摆手舞的原因调查(N=94)

由上可知摆手舞在校区开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开展摆手舞相关活动较少;(2)与其它传统项目存在冲突;(3)摆手舞的内容单调枯燥,缺乏节奏感与时代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1.8 景区开展摆手舞现状

土家族摆手舞在惹巴拉古村寨景区开展最为活跃,被民俗学家誉为“中国土家第一寨”。2015年2月16日至20日湖南卫视在惹巴拉进行了5天的视频录制和直播,其中有土家族摆手舞、景绣、过年习俗等,让社会各界重新认识了土家文化,惹巴拉成为了湘西龙山著名的旅游景点。

游客对景区的印象良莠不齐出现这种情况,是景区的某方面做的不够好有待加强。景区游客多以龙山本地人和湘西州的其它县为主,极少部分是外地的。湘西龙山的旅游还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那种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未能让人慕名而来。来的多是因为其自然环境优美,少部分是为了体验少数名族的文化。虽然经过湖南卫视的宣传,但是力度显然不够,多以湘西州内人为主,这方面政府应该给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如果能培养一支专门表演的队伍,成为特色,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既能带动经济,也为其的传承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 影响摆手舞开展原因

3.1 社会原因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摆手舞起源于祭祀、教育、娱乐等。祭祀活动内容包括祭祀图腾、祭祀祖先、祈求农业丰收,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慢慢流失,也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学校展开,由于湘西龙山并没有把摆手舞纳入教学范围,导致识而不会。娱乐方面主要体现在晚间的健身活动,广场舞种类繁多,多以现代舞为主,摆手舞是口口相传,没有的特定的模式和方法。

3.2 当地经济原因

湘西龙山作为全国特困县之一,资金多用于城乡建设,商业广场、地下商场都已建成,路面也焕然一新,整个城市的社会面貌得到了大弧度改善。在拜访龙山高级中学体育组组长王高时了解到,很久以前学校有组建学校的摆手舞队的想法,可用于学校的活动,也能将土家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由于资金问题,导致其难以开展下去,体育生只有短跑,长跑,乒乓球几个专项可以选,像羽毛球,体操等项目没有开展。缺乏资金的支撑摆手舞的传承和普及都无法正常开展,也使摆手舞发展与传承到达瓶颈。

3.3 摆手舞自身原因

古代生产水平比较低,人民在部落的图腾前摆上祭品,整个部落牵手跳舞,祈求风调雨顺来年有好的丰收,或是饭后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消除一天劳作带来的疲惫,也是一种娱乐方式,动作相对比较随意,自由发挥。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已被慢慢汉化,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失,这也是正常的现象,摆手舞的动作,场景都不具备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不符合时代的潮流,缺乏时代感,很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4 结论

摆手舞已成为土家族的标识,具备土家族文化的积淀及个性特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摆手舞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得到以下结论:旅游景点开展摆手舞的地方只有两个,摆手舞的表演次数少,只在重大活动和传统节日才有表演,没有成为当地旅游特色;学校未将摆手舞纳入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这个优秀平台;在社区,参与摆手舞人群主要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甚至不会的占较大比例。

5 建议

5.1 加强政府管理机制

政府在摆手舞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资金的投入、生存环境的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政府的角度上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或解决,政府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土家族分布较广,各地发展与传承情况不一致,享受各方面待遇也存在差异。政府不仅是摆手舞发展的传承着也是支持者,起着主导作用,使摆手舞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7]。

5.2 摆手舞在景区的推广

调查可知表演摆手舞的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主要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他经济来源。摆手舞表演虽能带来一定的酬劳,但比起生活的庞大开支,仍是杯水车薪,即使愿意从事摆手舞的表演,也面临诸多问题,忙着工作,空闲时间不一致,人员经常不齐。景区负责人能够联系政府在景区组织一支专门表演摆手舞的队伍,每个月给他们固定的薪水,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摆手舞的表演。此方法适用于各景区,并且可邀请游客加入其中,可使游客对摆手舞有更深的体会。

5.3 摆手舞在学校推广

学生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与传承文化的基地。在湘西龙山的中小学极少部分学校有开展摆手舞的情况,要想将摆手舞发展下去,应将摆手舞上升到课程教学,在传授动作技术的同时也要传授相关文化内涵。湘西作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区的中小学更应该将摆手舞纳入必学内容,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魅力,深化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民族传统

文化的地位。在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关于摆手舞活动,让学生能让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5.4 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和推广

在走访捞车和惹巴拉两个原始村落从中了解到,青壮年外出务工(农),留下老人小孩,传承人出现了断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相继涌入城市,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淀房村两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都已近七十岁高龄,不但要照顾小孩,还要为了生活努力,即使他们有兴趣爱好去传承和发展摆手舞,这份雄心壮志也被现实磨平了菱角。要将摆手舞传承下去,传承者需要有基本的保障,在此前提下,才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关部门应重视对技艺传承的保护。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采用录像、文字等形式保存;建立传承基地,让更多的传承者与学习者有资可寻。

猜你喜欢

龙山土家族湘西
古越龙山5家专卖店同开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土家风情惹人醉
湘西 国画
与诸子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