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教学与演唱中的气息支持
2021-03-07楚攀梭
楚攀梭
【摘要】歌唱发声的效果与气息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息力度与共鸣腔又是获得歌唱声音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气息对"基音"纯净,共鸣的产生都有很好的作用,就是好的声音,这种声音就达到了歌唱所要求的声音质量。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讲:"一旦掌握了气息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对于每一个歌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气息;气息支点;气息对抗
引言
歌唱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从而形成一种歌唱习惯。只有通过训练,有了这种方法,才能满足歌唱在表达情感和声音技巧的需要。如果不进行训练,就唱不出高水平的作品。因此气息的支持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中的气息的区别
我们在生活中的呼吸是很浅的,没有气息的力度和控制,是一种很自然的呼吸。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感觉歌唱的呼吸是在有意识下进行的训练,从而达到无意识习惯。另一方面,呼吸的深浅和快慢是可以用意识来控制的。歌唱吸气,胸腔吸开,横隔膜下沉,肋骨横向扩张,不仅上肺叶参与活动,同时,下肺叶更要随之充气,这时的横隔膜就会横向拉平。歌唱时(呼气),为了使歌唱发声时有不同的音高、节奏、强弱和情感、色彩的表达,所要的气息呼出的方式进行调节。通过训练这呼吸方法,使其形成一种"对抗"与"放松"感,从而达到控制呼吸的目的。
二、气息训练中呼与吸的原理和作用
意大利常用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气息,他们认为气息是歌唱发声的根基。这也就是"美妙的歌唱"的原则之一。意大利人甚至常说:"谁懂得气息,谁就掌握歌唱奥秘"。这一说法虽夸张,其表达却是很有道理的。
(一)呼与吸的气息对抗
在生活中的讲话声音与歌唱的声音要求是不一样的。生活中人们虽然发出声音有情绪、呼喊、高低、强弱等变化,例如,当情绪激动时,声音往往就会高而强;情绪低落时,声音往往就会低而缓。人们的语言随着情感表达的需要,常常要变换着语调来说话,虽然声音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没有特定的要求。而歌唱不同,歌唱的声音要根据作品旋律的要求,有固定的高低、长短原则,音调的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不仅要求音色优美、动听,而且要求能通过变换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因此,生活中讲话的呼吸与歌唱时的气息不同,就是在于它需要把讲话时自然的呼吸控制起来,把它组织成为一股集中而有力度的气流。这就需要把呼气和吸气的进行对抗起来。
力度产生之后一定要保持住,要使胸腹的扩大坚持比较长的时间,就需要依靠吸气肌群持续不断地工作,去对抗呼气肌群的压力,否则气马上就会不够,胸廊塌陷,气息也就没有了控制,就不能产生所我们需要的力度。我们在唱低音的时候,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明显,但一到了高音,就需要更好的技巧来控制对抗。实践证明,有支持力的气息,才会产生好的声音,声音才能有生命、活力,才能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呼与吸的气息支持
笔者在唱咏叹调的时候,有很多高音如果光是靠条件在硬唱,一会儿就把嗓子唱坏了,所以,我们要有气息的支持。呼吸的支持就是在吸气时呼气肌群持续的工作,保持吸气时的歌唱状态,使吸与形呼成对抗,这种对抗就是"呼吸的支持"。这就需要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相对抗,使这种对抗变成一股压力,这就是呼吸支持。
气息力度的支持,首先气息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能有控制的将气息均匀的呼出。这就需要持久的保持住吸气时,胸、腹部积极扩张的状态。另外,再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音色等不同的变化,使气息力度随之有所变化,并且是有控制的变化。
在唱歌時,如果气息吸入过浅,胸腔就会僵硬,没有气息支持,喉咙及共鸣腔体就不可能充分打开和保持,发出的声音就是直而白并带有肌肉的僵硬声音,这种声音没有共鸣、不圆润、没有弹性、缺少自然泛音,声区也不会统一,此种声音是没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要想得到好的歌唱气息支持,就必须有舒服的深呼吸和有弹性的胸腹腔扩张,不能让吸进来的气息立即跑掉。要保持用吸气的感觉来进行歌唱发声,就必须要让吸气的肌肉与呼气的肌肉合作,并合作得非常自如。发声时吸气的肌肉不能停止工作、力量不能松,要保持住,使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积极对抗,形成一种压力,使其产生一股有密度、集中的气流。当声音唱的越高时,压力就越大,气流的流速就越快,反之,压力就越小,气流的流速就越慢,但气量要加大、加强。那么,我们唱歌的时候对抗的压力和吸多少气息算是适度呢?那要根据音高、音色、力度、速度、元音、旋律的变化和乐句的特征等要求来决定。
(三)呼吸气流力度与发声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力度的大与小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甚至影响到音准。这就要求发声时,气息与声带结合时力度与声带挡气的力度要完美的配合,在控制气息力度的各个环节上也要高度协调,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是有质量和有控制的声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和气息力度有关的情况,所以控制气息的力度要适度,不然,使其声音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不合理的气息力度对音域的发展影响也是极大的。
气息支持的运用的合理,不仅能使声音圆润、饱满、明亮、通畅,而且能够用最小的气息完成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并且声区统一。相反,气息支持的运用的不合理,不仅没有高质量的声音和宽广的音域,对发声器官的损伤也是极大的,很容易造成声带和发声器官疲劳,长期这样发声,轻则会引起声带充血,声带闭合漏气;重则会声带息肉肥厚,声音变质,甚至会演变成声带局部产生"小结"等疾病。
总之,气息力度过大过小都会对声音产生不良影响,都会使歌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歌唱者应引以为禁。
(四)呼吸气流力度与共鸣
共鸣在歌唱中尤为重要的。因为声带发声本身只是"基音",声音很小而且是很单薄,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从而获得有丰富共鸣色彩的歌唱声音。决定歌唱的声音质量和音色好与坏的重要条件就是共鸣发声训练是为了获得声音的高位置,使声音集中、透亮,音色圆润、丰满而富有明亮的色彩,要获得这些音响效果,主要依靠腔体的美化、共鸣以及泛音音响的作用。歌唱发声的效果与气息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息力度与共鸣腔又是获得歌唱声音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气息强度冲击声带从而发出"基音"所产生气流,进入共鸣腔体,引起共振所产生的声音,就是好的声音,这种声音就达到了歌唱所要求的声音质量。如果气息力度控制不好,气流力度过大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漏气声音”现象
声音沙哑、粗糙,没有共鸣、没有音色。其原因是气息力度过大,声带挡不住气息,发声器官各种肌肉受到不适宜的冲击和挤压,从而失去了它们协调的工作能力,导致声带不能闭合,震动不一致,这样的气息力度不但不能得到良好的共鸣影响,甚至会造成声音嘶哑的后果。
2、“直、白声音”现象
声音挤、直、不圆润、没有泛音,其原因是气息力度过大。当气流冲击声带变成声流时,声流进入共鸣腔体,由于声流进入过多,腔体内没有了回旋的空间,限制了共鸣腔震动,使发出的声音变成“刺耳”“喊叫”效果。
任何事物都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通过适当的气息冲击声带所产生的这股声流进入歌唱腔体,经过不断地激荡反射,从而引起咽喉肌肉相等的作用所产生的声流振波,不但不会妨碍发声,还能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
(五)呼吸气流力度与音色
歌唱艺术与绘画艺术是如此的相似,也是使用各种色彩来表现人的爱、恨、喜、怒、奋进等等各种情感。如果音色不加以变化,音乐就会有单调感;也缺乏对比感,这就无法用歌声感染人,也无法达到艺术的最佳境界。
比如,我们在听一首歌曲的时候,歌唱者无论在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音准,还是在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做得不错,可总觉得不过瘾,不感动,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声音天赋不动听,二是缺乏音色的变化。歌唱音色是丰富多彩的,有了好的声音技巧和对歌曲的正确理解,还必须将歌曲的每句词、每个乐段按着不同的要求与人物的个性来变换音色加以表现,这样,才能将所演唱的歌曲声情并茂、感动听众。所以音色的变化和控制是否合理是极为重要的。
气息力度对歌唱音色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音质,除了由于先天生理结构差别之外,还与每个人对气息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唱同样的音高的时候,假如两次用气的力度不同,发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不同,用较大的气息来唱所发出的声音就"刚"一些,用较小的气息来唱所发的声音就"柔"一些,另外,气息力度支持点的高、低,也与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支持点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呼吸肌肉群僵硬而影响发声。支持点应在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对抗点上并且有空间能发上力的地方。这样就会使声音有密度并且产生刚性效果。这种"刚性"是有共鸣的,而不是直白、僵硬、挤压出来的"刚性",它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刚。总之,气息力度小而有力,控制气息密度弱一些,发声就柔一些。气息力度大而有力,控制气息密度强一些,发出的声音就刚一些。音色变化是在气息力度的变化下而改变的。
结论
综上所述,气息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学生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讲:"一旦掌握了气息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可见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当然,在歌唱呼吸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应因人而宜。总之,要想获得好的歌唱声音,首先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如果你想以歌唱为终身事业,那么歌唱的气息就是你苦练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趙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
[4]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詹姆斯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
252850118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