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实践路径

2021-03-07汪邹霞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

汪邹霞

【摘要】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新时代赋予心理育人新内涵,心理育人承担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把握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概念,从加强心理育人制度设计、抓好课堂思政的主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挖掘不同阶段心理特点、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创新心理育人平台保障等途径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心理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心理育人的内涵

习总书记在2018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到,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德树人中的“德”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内涵修养和家国观念等,新时代“立德”的根本内涵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大德即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要旗帜鲜明的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政治立场,筑牢理想信念。守公德,即履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要求,以法律为准绳,以公序良俗为基础,弘扬社会公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气。严私德,即严以修身律已,规范自身的操守和行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立德树人指的就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出发,全方位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品质,培养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质量人才。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指的是以立树人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把立德树人贯穿心理育人始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出拥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健康心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与心理育人的辩证关系: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不能把立德树人和心理育人割裂开来,两者是相互促进,互相渗透的关系。一方面,立德树人决定着心理育人的方向和内容。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能有效地为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心理育人也在影响和制约着立德树人的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增强政治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营造了积极正向的发展氛围,提高了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心理育人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心理育人需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心理育人制度设计,抓好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坚持以为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心理育人平台保障,全方位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水平。

1.加强心理育人制度设计,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提高育人质量的核心内容,制定心理育人制度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是要坚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领导应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好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全校心理委员会,每年发现和分析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与各院系统筹协调工作,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教育内容和方式,建立监督考评机制,支持创新教育方式,把心理育人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配套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政策文件上的要求按比例配备到位,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专业课任教师、辅导员、学工处工作作员等各部门的人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从上至下,层层递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并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综合水平,为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三是构建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即学校、学院、班级和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防御体系,发挥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协同育人作用,并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工处、保卫处等部门建立多级联动机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抓好思政課堂的主渠道,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要切实发挥好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以思想政治课课为主,逐步把心理育人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好价值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升育人的实效,解决心理育人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二是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大学生对预防心理疾病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心理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心理健康教师更是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并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三是其他学科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各专业课程为依托,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自身所担任课程中有意识地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心理育人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效用,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心理育人意识

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是要以当代大学生产生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行,找准他们在大学阶段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遭遇的挫折,对症下药,发挥高校专兼心理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能敏锐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面对心理困境时,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化解生活上、学业上的压力,最终起到自我调节、自我解决的作用。三是加大鼓励学生组建心理社团、心理协会等组织,让学生能自发性地了解心理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时定期开展特色性活动,扩大在学生群体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自育和育他能力。

4、挖掘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深化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育人要关注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发展规律,提高育人实效。在大一阶段,要统一规划好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好相关测评系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跟进,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并做好相关纪录,建立筛查、干预、追踪、监控一体化的防御体系,还要对新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大二阶段,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水平。还要不断关注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动态,了解他们在课程上承担的压力,在生活上遭遇的挫折,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作用,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在大三阶段,这一阶段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深度剖析自我,并了解自身优热势和不足,熟悉周边的社会环境,明确社会的需求,正确看待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疏导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5、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开展的文化活动,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由内而外地影响著学生的一言一行,规范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价值理念,心理育人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在文化活动中教育和引导学生。一是以中国传统节日、心理健康节为载体,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内开展一系的宣传活动,可以采用班会主题、文化知识竞赛、节日晚会、社团协会活动等方式,全面贴近学生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利用好寒暑假时间,开展三下乡活动,心理健康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认识自我,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调适自我,并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人,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与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有机结合,起到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对培育新时代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6、创新心理育人平台保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育人平台是落实心理育人最根本的保障,一是要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以学院为主体,学校主导的双轨运行机制,建立不同类型的功能室,如心理成长辅导室、情绪宣泄室、心理录播室、音乐放松室等,还可搭建大型的室外素质拓展基地;二是要配备好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师,做好心理健康中心的值班安排计划并宣传到位,可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相结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生既可以自主上门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QQ、微信、邮箱等线上方式解答疑惑,为学生提供高效、精准的心理指导与咨询服务;三是校院两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社团协会等组织每学期要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活动,增强心理辅导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内心,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指导和咨询,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四是可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动态,构建智能问诊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问诊过程,筛查研判学生心理问题,大大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心理咨询效率,实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8):100-105.

[2]薛文婷,任露.高校心理育人的发展现状及含义新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4):162-163.

[3]肖莉娇,李景,陈中胜.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9(49):86-87.

[4]丁笑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133-135.

[5]张琦云,颜冠群,黄子文,王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65-68.

[6]陈民.心理教育与德育模式创新的视角——华阳中学考察报告[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70-71.

[7]余成武,陈虹.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心理育人的教育诉求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8(08):88-91.

[8]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90-9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