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在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运用
2021-03-07袁艺菡
摘要:永乐宫《朝元图》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在画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以线造型是是中国画线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朝元图》作为线描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叠压关系、疏密关系、粗细变化、质感变化、人物造型、画面布局、线条运用等方面。《朝元图》继承了唐代吴道子释道人物壁画的艺术精华,并发展显现出元代画匠们高超的绘画艺术和技法,在现代国画技法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永乐宫;线描;国画技法
中国绘画的历史是用线穿起来的,中国画的线累积了中国历史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画线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随着功能不断拓展,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最为著名的就是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的线条流畅委婉、刚韧圆转,能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有“吴带当风"之美誉,永乐宫《朝元图》正是受其影响。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宫内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以永乐宫为代表的民间宗教壁画在元代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研究和考察这个时期艺术风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和价值。永乐宫壁画目前是我国古代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以大面积的元代壁画和木结构著称,壁画艺术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研究价值,是我国壁画艺术的杰出力作,如此鸿篇巨制在世界绘画史中也实属罕见。
线描历史悠久,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描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以线造型是是中国画线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朝元图》作为线描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叠压关系、疏密关系、粗细变化、质感变化等方面,富于画面极强的表现力。在中国绘画中是以线造型,就好比是画里以线为骨,以色为肉,只有骨骼稳固才能生动表达作品中形象的内在活力和动力。画家不仅用线条去勾勒轮廓,传统绘画中古人以线条来界定物体的外形和内里的结构,也用它去表现质感、明暗、浓淡、层次、叠压、疏密、粗细、长短、虚实关系等以及画家的个性与精神内涵,而且中国画的线条还有相对独立的美学价值。历代画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画线条的表现手法和力度,使线描艺术至今仍具魅力。
因《朝元图》是元所创制,所以在人物造型上,尤其是主神的形象对有着细眉脸的元人特征。用线造型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时期线描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描绘人物神态和形象气质刻画出威严稳重的神仙形象,营造出肃穆的气氛。永乐宫壁画创作中人物形象有写生的影子,且赋予了人性化的思考。永乐宫壁画用传统的程式画法,但是又有突破程式化的创造,使得近百个形象无一雷同之感。《朝元图》的线描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到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线条的描绘十分讲究,在用线变化上也十分考究。画面上,数百个人物、图案、器皿以及飘动的云彩,都要用线条去表现、去组织和勾勒,难度很大,而三清殿壁画的线描造型手法,充分展现了传统线描的最高成就。
《朝元图》中的人物关系主要靠人物形象的大小和线条的疏密来体现,主要人物大,其他人物相对较小,主要人物在刻画上更加疏松,而周围人物的排列则较为密集,以突出主要人物的重要性。作品中的每一根線条,每一笔勾勒都非常精细流畅,线条长有丈余,短不足寸,粗近厘米,细如发丝,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丈长的线条常常不见接笔停顿的地方,运笔流畅自如,似一气呵成,真是千笔万笔很难找到败笔。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胡须都有着不同的外形轮廓,根根胡须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形态,而每一根毛发之间又没有交集和遮挡,也不平行,毛发的走向以面部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形成了一种微微失重的感觉。每一笔线条都流畅飘逸,饱含着生命感、流动感,那粗细匀称、长短适度、浓淡相宜的线条,将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中国画以线为骨,以线状物传神的独特之美。线条的粗细浓淡不同,人物的衣纹线条较粗,则面部线条较细,墨色变化则表现为人物面部墨色较淡,衣纹处墨色较深,画中墨色极重,并用其勾勒轮廓,以突出线条的主导作用。生动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这些正是从六朝、隋唐壁画延续下来的优秀艺术传统。人们将真挚的情感,质朴的性格和美好的祝愿,溶于笔中,描于画间,以流畅起伏,多姿多彩的线条构成了这些具有强烈动感和生命活力的壁画作品,显示出古代画师们认真的态度和精深的线描功力。
永乐宫壁画中的线条以其独特的艺术发散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绘画艺术家不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壁画文化的艺术精髓。永乐宫壁画不仅是中国壁画史上的经典,也可以说是世界绘画中的巨作。《朝元图》正是继承了唐代线条的严谨、宋代的顿挫而逐渐发展为圆润顿挫、刚遒有力的用线形式,使得线条更加流畅并富有层次感。正是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中国画用线的历史久远,从传统到现代,线描具有中国式的文脉传承方式,它的每一个阶段不但是当代人的审美观照,也是历史的呈现。
作者简介:
袁艺菡(1994.3-),女,满族,籍贯:辽宁丹东,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