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组织行为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
2021-03-07谢洁萌柯晶莹
谢洁萌 柯晶莹
摘要:新时期要求高等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核心环节和有效措施。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本文主要探究立德树人理念下《组织行为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举措,希望能够为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建立提供支撑。
关键词:立德树人;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举措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以个体行为和态度入手,对组织中的交际融合提供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一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促进德育与知识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1]。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课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创新课程思政开展形式,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促进《组织行为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组织行为学》中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介绍
习总书记曾在高校的思政会议中强调高校应该重视思政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课程思政并不是独立的专业课程,却贯穿于学校教学全过程,需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的融合发展。对于具体课程思政的内涵,现阶段的学术界虽未有统一论断,但一致认同,课程思政应该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成为教学理论点的串联线。本文通过对众多观点的有效归纳,将课程思政界定为一种以学科课程为依托,以教育学生为目的,以思政教育内容为基点,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全新教育观点。
(二)《组织行为学》中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理论众多且应用要求的灵活性较大,而教学内容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生活规范联系较为紧密,这要求教师在讲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学生发展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组织行为学》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粗暴灌输”无法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以及情境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认知方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正确感知社会热点,通过对社会真实案例的分析进行总结教育。从情感层面来说,教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的家国情感。最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在《组织行为学》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国家着重打造金牌课程的条件下,大量的在线优质课程得到较好发展,但是教学依然受到传统课程的限制,以教室为主要的学习阵地,以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要的知识获取形式,缺乏课堂互动,也不利于课程思政在学科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同时,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其次,《组织行为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社会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该首先改进教学大纲,调整学科教学目标,有效补充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促进《组织行为学》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拓展,促进学科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组织行为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举措
(一)增强对课程思政的理性认知
众所周知,思想是行为的先行官,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将其融入学科教学,达到思想和行为的高度统一,提升融合实效。增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认知的主体,不仅仅指的是教师,还包括学生。教师只有认识到课程思政在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的创新授课形式和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才可以引领学生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学习,保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步调相一致,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合作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顶层设计,保证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增强顶层设计,各部门联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定位,集中力量进行教学改革。同时还应在《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目标上,对学生的能力素养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思政目标等具体呈现,包括。在思政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以学科知识为基点,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后,不可忽视的,在进行学科教学评价时,不能盲目的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加入思政内容来评价,应该以课堂思想的具体融入效果为评价依据,增强学科教学的思政价值[3]。
(三)建设高质量的教师专业队伍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极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保证思想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学科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以及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保障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另外,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学科教师的思政水平,为学科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学校要重视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互相学习,探寻两者融合的最佳路径。学校还应该加强校际合作,学习他校优秀教学经验,弥补本校在思政实施方面的不足,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作用。
(四)丰富课程开展形式,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
传统的《行为组织学》开课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的单纯灌输为主,缺少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教师积极丰富课堂形式,深化課堂内容,最大激发学习热情,保持良好互动,确保教师能够及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思政措施,提升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合作互助学习模式的应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互相监督,保证学生思想的正确,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在《组织行为学》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融入课程思政,打破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将课程思政贯彻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要素逐渐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肩负起学科知识引领价值导向的重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洪波.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财富时代,2021(07):164-165.
[2]闫永兰.组织行为学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财富时代,2021(06):245-246.
[3]房宏君,郭秀晶.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9(02):204+206.
项目信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研究》,FJJKCG20-251。
作者简介:姓名:谢洁萌,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企业沟通管理、组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