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意义探究
2021-03-07曲艺韩冰
曲艺 韩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还包括教学理念与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有很多创新,比如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值得研究。
關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是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通识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基础”、“纲要”、“概论”、“原理”等课程组成,引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教育进行指引和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思政课的目标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意志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才。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受益匪浅的课程,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转化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受欢迎的。受欢迎的思政课程,一定是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教育和认知规律,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立足课本的同时,对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题化教学,注重课外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广泛,教育也与网络不断融合,互联网教学逐步得到认可和推广,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
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新的变化,高校思政课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效果凸显,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区别,但也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基础之上,保留其合理方面,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混合式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政课从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注重学生思想及行为的正确引导,教学环境、设备、过程的多样化,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是网络发展的结果。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西方一些不正确,具有误导性质的思想和言论,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西方国家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如何提升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点。为了更好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思政课要积极融入互联网。
现今,人们生活在信息化社会,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在不同程度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不满足于单向灌输,对于说教式的教育表现出一些反感。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其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维,面对这样的群体,通过以往的方式,其效果可以说是不显著的。思政课教学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与时俱进。如何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融媒体时代,思政课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应当添加新元素,注入新的活力。混合式教学,是把线上优质课程同线下课堂讲授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也是高校思政课程在技术领域的创新。
新时代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有理想、有正确价值观以及正确立场的接班人。当前,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发展,大学生处于网络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平台不可避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信息,其中也包括西方社会的错误价值观和思想文化,有些言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负面的影响,需要用积极,带有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学生,对消极错误的进行抵制。互联网是一个大平台,网民众多,人们在这个大平台沟通交流、获取信息,那么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高校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与教育作用。高校思政课,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同时也要侧重于现实社会,还有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解决的就是大学生对现实一些问题的困惑,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注重实践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认识。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形成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多维性。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正确的言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课堂讲授、课后实践、网络媒介等方面着手,多途径共同作用,构建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其实也有很多特别好的有关思政方面的资源和材料,充分运用好的内容、案例等,挖掘精髓,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网络时代,可以说有利有弊,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信息,这就与之前只能通过教师授课才能获取知识有所不同,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只局限在课堂中汲取,互联网领域,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获取,其认知就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互联网的挑战,教师在讲授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有弱化的趋向,比如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语,教师可能未听过,但是学生却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广泛使用;一些时事新闻,学生的想法也可能会受到个别网民评论的影响……互联网信息量大,不得不承认,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一些具体案例,学生大部分都看过、了解。在信息丰富、多样化的网络时代,互联网信息可以说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智能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再加之各种各样的平台和APP,学生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而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时期,如何才能拥有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具有较好的品德素养,分辨真假,甄别美丑,这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立足现实和新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良好思想品德,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能够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的前提是,培養思想品德合格的人,德育是教育首要的前提,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培养的人,不是学习成绩好,就是人才。如果政治方向不正确,品德不好,那么对社会也会存在危害。所以,育人的根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思政课是其重要的渠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首要的就是增强趣味性、实践性,提高亲和力和实效性,扩大影响力,用思想指导大学生实践,用理论教育大学生,使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以现实作为出发点,紧密围绕社会现实。如果理论只是空洞的理论,内容说教,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相符合,就会出现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很难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思政课面对挑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用最新理论成果感染学生,创新方式方法,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注重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不是只培养某一领域的人才,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德育,政治道德品质是根本和前提,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和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来说,会有一些不适应。因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需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内涵是比较丰富的。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行的是专题化教学,与之前的章节式教学有所不同。专题化教学是把课程内容相近的进行整合、归类,这样更加清晰。把专题化教学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相融合,注重课后的实践,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深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师是主导,起着引导教育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紧密结合当前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理论、实践与互联网有机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混合式教学不但把理论、实践、互联网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思政教学的要点,把思想课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营造情景化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学生产生共鸣,将思政课的思想、观点熏陶学生的言行,进而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思想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品德教育是核心,贯穿于整个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专题化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良好的道德观。实践使学生深化所学理论和知识,坚定信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到优质的课程资源,获取最新的信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讨论和思索。既学到知识,也淬炼品德,这正是高校思政课教育之目的。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运用混合式教学中,可以依据大学生个性化特点以及学生多样化的实际需要,采用理论内容、具体实践、互联网媒介等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有的放矢。理论讲授主要是专题化,问题导向教学,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把思政理论、中国优秀思想文化、新时代价值观贯穿于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自觉融入学习过程,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感受思政课的独特魅力,深化所学习的思政理论、规范、观点,提升素养。
四、结语
中国现处于新时代的伟大转折、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仅通过传统讲授方式,单向灌输,是无法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那么就需要改进方法,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社会、网络有机融合,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琼,蔡胜,汪翔.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1).
[2]张夏青.混合式教学:“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思政课改革必然趋势[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
[3]唐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价值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26).
作者简介:
曲艺(1986—),女,汉族,吉林吉林市人,博士,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韩冰(1981—),女,汉族,博士,吉林长春人,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思潮研究。
基金:融合·构建·创新—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21JGA013);2020年广西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价值引领+有效教学: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课堂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2019JGA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