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观察记录同步的重要性

2021-03-07刘晓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恐龙学习者主体

刘晓毅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题,涉及到多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观察记录是获得知识的关键。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从"创造学习情景,引发探究兴趣;主体活动,探求新知;观测、记录与相结合"这几方面做了研究。尝试从科学观测与记录相同步的重要性有效性上展开分析,并探求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观察记录主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对学生开展科技探索活动而言,兴趣活动是学习的主要发动机,为学生创造各种使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情境,是充分调动其探索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美好的开始就是胜利的一半",所以只有在上课时,通过创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才能组织好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探索活动。那怎样去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爱好呢?我觉得:根据教材,合理选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如故事、魔术、游玩活动、物品、悬念、视频等),就可以很高效的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爱好。

在《在观察中比较》一课中,我是通过视频创设学习情境的。我播放了孩子们喜欢的恐龙世界的视频,视频看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他们思考视频中的恐龙大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边看孩子们看着感兴趣的视频边提问激发他们的思考积极性,接下的探究活动就能有效的开展了。

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我采用了魔术导入新课。我拿出自制的塑料瓶装置,将乒乓球放入其中,然后再置于水面,随意调节它的沉浮,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迫切的想走进课堂一探究竟。

创设教学情景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是可以充分调动探究积极作用,引起学习者注意力的情景都可运用。综上所述,在课堂中,有很多种合理,可行的设计情境方式,需要我们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不同的能容,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以更为合理的设计方式,让导课过程真实地变成每一节课完成的一零点五。

二、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主体意识,是指学习者群体对自身在教学中的社会主体地位、功能上的认知和社会主体能力培养的内在需要。提高学习者的教育主体意识是培养学习者群体社会能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主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基于此,我在上了《在研究中比较》一课时,以观赏玩具恐龙为主线进行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欣赏恐龙,并根据教学内容又扩充了教学内容,创新性的采用了课本。设计时一直环绕着"自主参与,深入感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从本位察看到换位考察再到全方位考察,从这一连串的考察活动,使学生感受一种从静止到动态,从片面到全方位的考察方式。中小学生可以亲身投入到考察的全过程中,在考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让中小学生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口讲述、用脑思索、用心感受,让孩子们从多种感观与感受的活动,树立起了初步的空间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中小学普遍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喜新好奇、心态易变、兴趣多变。正是根据这些,学校老师经常在课堂中采用新异刺激,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愉快的气氛,并想方设法使他们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健全的个性,激起他们求知的渴望,提高学习的动机。

三、观察、记录相结合

通过观察是人类了解世界、信息的途径,更是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考察流程中,人类往往会有心无心地对看到的事情加以对比,而这个对比结果往往是指事件间相互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论往往也只是一个简单对比的结论,并非标准化测定的结论。从《在通过观察中对比》一课中人们或许会看到,学习者们对恐龙模子的尺寸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而这种定论的可能性的基础既或许是对比恐龙的胖瘦程度,又或许是对比恐龙的身体长度,还或许是对比恐龙的高矮程度。对学员们富有挑战性的是,经过活动,学生会意识到截然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对比方式,而对比方法截然不同也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用排序的方式来说明对比的结论。在教学活动的结尾,必须介绍每个小组的对比结论,让学员逐渐形成了注意他人信息的习惯,在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差异的结果再来说明恐龙的差异。在讨论环节,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思与自己的对比历程,提出公平对比的话题。而对比需要公正与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在教学活动整个单元的开始。对于一年级的还在来说,信息的收集与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教师也要注意图片信息的选取。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并及时的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测记录是学生科研练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学校科研教学的主要内容.学习者可以通過实际操作获取科学研究对象中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并通过对信息内容进行"内化",逐渐完成对科普知识的自身建立,为建立科学知识概念打下了基础.所以科学课中的观察记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足够重视观察记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017.0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恐龙学习者主体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恐龙笨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