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2021-03-06朱雪颖
朱雪颖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的生产生活。2019年,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3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留守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意见》中界定的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连续外出务工、经商等半年以上,本人留在农村居住生活,年满20周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妇女。在作者所从事的体育领域,关于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了体育学科社会研究的新课题。体育锻炼领域在国内研究较晚,成果较少,其中针对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在本文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主要现状
1.1、长期承担大强度体力劳动
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从事重体力劳动是人们把一定重量物体用自身的骨骼和肌肉的力使物体移动到人们所要求达到的位置。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量力而行。负重的大小要适当。如长期超负荷劳动,会造成劳损或过度疲劳,身体的气血容易大量地透支,容易患上疲劳中和症,这种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比如,乏力、腰膝酸软、没有精神、性生活不和谐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很多体力劳动都是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动作,久而久之造成身体局部畸形,严重的则损害身体器官,危害身体健康。落后地区的留守妇女由于经济原因饮食比较单一,每天一至两顿饭,且以粗粮为主,蔬菜、水果较少,由于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村留守妇女而言营养提供不足,经常精神萎靡不振及免疫力下降。
1.2、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性
农村妇女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受农村传统思想影响,相比城市妇女,她们对自己的健康重视不够,而且将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及体育锻炼的概念混淆,她们认为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对休闲性体育锻炼的了解又是少之又少。调查发现,很少有妇女受到的体育健康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农村都有体育器材,一般由当地政府统一安装,但留守人员不会进行科学使用,更缺乏系统的训练。甚至一些农村的体育健身器材长久没人使用导致老化,或者成为晒晾衣服的支撑用具。另外,当被问及是否愿意科学系统的学习健身,或能否长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时,大多数留守妇女都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并表示家庭事务繁杂,没有更多的时间系统的学习健身,和长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也有表示不愿学习,她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不适合参加更多且频繁的运动,这些也是农村妇女缺乏科学体育锻炼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农村留守妇女日常娱乐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情趣性不高,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大多数选择看电视、串门聊天、做家务、打牌,极少数人跳广场舞。缺乏有专业知识的带领人,同时,相关部门缺少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文化活动的观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对于一些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都想把经济建设搞起来,忽视了人们精神方面的渴求。
2、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男性开始外出务工以便于赚取更多的钱,而妇女留在家照顾家人及劳务耕作,留守妇女成为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生力军。通过访谈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妇女的生活存在以下问题:
2.1、打理家内家外,导致身体疾病
当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打工时,农业女性化的现状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留守妇女依靠田间劳作,提高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留守妇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留守妇女无论年龄大小,都患有不同症状、不同轻重的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鼻咽口腔疾病、颈椎关节疾病较多。就饮食习惯而言,农村留守妇女不规律的进餐,有时一天只吃1-2顿饭,缺乏水果等佐餐食物,这是导致了胃病的根源之一。在环境上,由于调查地区的主体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以及农村地区妇女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患鼻炎、咽炎的较多。除这些常见疾病外,心脑血管、颈椎病和其他疾病也更为常见。此外,作者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进行了普遍的了解。许多留守妇女说自己的孩子很健康,而只有少数农村留守妇女说自己的孩子患有疾病,包括咽炎和多动症。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哮喘、糖尿病和骨质增生,这些疾病给留守妇女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留守妇女不仅需要做很多农活,而且还有很多家务活及照顾家人起居,自己身体不适也不愿花钱就医,等到迫不得已住院时才重视自己的身体,这可能已经挽回不了身体的亏损。
2.2、心理健康状况差,易出现心理疾病
留守妇女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由于生活上的疏忽或生活中的情感空缺,许多夫妻很少或没有联系,因此很容易因为思念而伤神,担心、焦虑、忐忑、不安等情绪蔓延留守妇女的思想,导致精神负担沉重。此外,农村留守妇女的常见性心理疾病还有敏感、抑郁、敌对、惊恐、偏执等症状。同时,由于农村留守妇女知识学历较低,对心理健康有关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存在隐瞒和否认自己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对农村留守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和效果。
2.3、生活单调,缺乏文化爱好
由于农村地区没有特定的娱乐场所,一些不做农活的留守妇女整日无所事事,沉迷于诸如麻将和扑克之类的赌博活动,还有一部分中青年妇女倾向于网络聊天、购物、看电视,大部分时间都是躺或静坐,无其他业余爱好,没有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氛围。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一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劳动之后,妇女继续扮演传统家庭的角色,工作强度增加,工作时间增加,妇女的精力有限,大规模农业生产与家庭护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另一部分农村留守妇女依靠丈夫打工赚的钱打理家务,没有固定的工作,无所事事,产生不良爱好。无论哪一种,都缺少健康、优质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方式。因此,需要社会的关注。
3、改善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的建议
3.1、建立政府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体系
改善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条件的最重要事情是将相关配套服务纳入国家政策文件,并建立政府支持系统。该政策获得正式批准后,至少在理论上将在各级政府机构中得到加强。例如,形成“农村留守妇女体育锻炼服务”策略。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地方官员和区域委员会发展该项服务,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地方没有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培训,因此他们缺乏开展体育锻炼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无论是对推进此项工作的党员、干部、群众,还是服务主体的农村留守妇女,对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是提高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还可以实行短期激励措施,以确保在服务上更好更快推进。
3.2、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办法丰富文化体育活动
相关部门加强文化体育人才的引进,让有能力组织策划好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人才愿意来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有知识有文化体育的人才带领农村妇女学到更多的东西,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再仅局限于打牌看电视这类活动。还要积极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为参与了文化体育活动的妇女颁发奖品或者进行表扬,加大资金的投入,定期为农村妇女组织短途的出游活动,丰富体育锻炼,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挖掘本地区的文化体育因素,开展系列文化文化活动,增强农村妇女对本地区文化体育历史的认同感,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增强自己文化体育能力。
3.3、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农村留守妇女亟需的现实诉求。各个村、乡、镇、县应该主动开展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妇女树立健康体育锻炼观念。通过帮助留守妇女树立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意识,及时疏导她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整体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的能力。同时,农村留守妇女也应发自内心的自己愿意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这样能够实现自身全方面的健康。针对该问题,当地卫生部门和妇联可以依照当地留守妇女的心理、身体、环境等特点,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规划,明确对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时能给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同时,还可以组织专家和相关研究学者编写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这样可以为该项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保障。此外,各地还可以为农村配备监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这样能够让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落实到具体实处,让农村留守妇女可以得到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
3.4、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
一方面保障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权益维护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法律知识普及和法律援助,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为适龄农村留守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卫生保健意识和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另一方面,家庭本身要要注重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加强对农村家庭的引导和教育服务。让家人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多些陪伴,多些关爱。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妇女需求,面向农村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增强农村夫妻双方的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丈夫和妻子均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为农村留守妇女搭建互助交流平台,推动农村留守妇女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促进家家幸福安康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