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1-03-06宋光辉徐海波
宋光辉,王 苏,徐海波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许多大学生安于现状,缺少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人云亦云。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无论是对自身还是社会健康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医学生培养中,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1 没有目标,人云亦云
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和职业选择,大部分医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未来发展也是盲目地选择考研,并对自身的定位出现了认知偏差,对于职业目标定位过高[1],从而导致就业率低,人才流失严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这部分医学生而言,学校引导其制订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刻不容缓。
1.2 被动选择,按部就班
一部分医学生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可能是出于医生职业的理想化或家人的期望[2],但对于医学专业不是很了解,也许他们有着确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但也可能是家人为其做出的选择,他们只是按着选好的道路前进,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与职业匹配度不高,对于自身的发展前景有所忽略[3]。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学校要积极引导,使其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完善细节。
1.3 目标明确,追逐梦想
也有极少部分医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对于自身有清晰的认知。据调查,这部分医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普通学生有着明显区别。他们在对自己专业成绩高要求的同时,对自身能力的发展也有一定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这部分学生有着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着极强的认同感。由此看来,学校要积极帮助这部分学生,尽量满足其职业发展需求。
2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高等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存有片面性,简单地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画上等号,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提高就业率[4]。而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仅在学生毕业前有目的地将就业教育作为教学目标,未深刻认识其重要价值,而这种错误认知和随意处理的方式必将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事实上,就业指导只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一部分。
缺少系统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理念和教育活动。深入探究一个人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人士,在他的一生中一定有一个或者多个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出现在学业时期或就业初期,必定是伴随其终身发展并不断成熟的。目前许多高校仅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就导致大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5]。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没有相对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且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一个明确且成体系的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及教材等,大都是囫囵吞枣,应付了事。
教育理念和形式过于统一单调。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关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由各自学校自行组织安排的,按理来说,教学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可事实上却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或相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仅是进行课堂化教育或以讲座形式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教学形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实践过程。学生获得的信息,全都来自教师口中,缺少自主探究意识,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课程学习结束,对其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缺少一对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单人的专业辅导,从而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实际效果不佳。
缺少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指导教师。我国1999年制定的《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显示,职业指导人员包括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员、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等。但是目前我国医学类院校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很多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没有专业化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呈现“杂牌军”形式[6]。虽然这样可以使师资力量和教学范围扩大化,但也同时造成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低,从而直接影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2 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度不够
医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调查显示,一小部分医学生甚至从没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大部分医学生对此概念有所了解,也做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试,但仅限于了解认识,对其真正的价值并不清楚。正是由于对其缺少正确的认知,现阶段,仅有极少一部分医学生真正迈进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征途大道,大部分医学生仍处于职业生涯未定状态,还在迷茫中摸索前进甚至停滞不前[7]。
医学生自我认知过于片面,清晰而又准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大多数医学生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但过于表面,仅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缺少对自我的深度剖析,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专业的未来发展认识不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订其人生规划的难度。
医学生的职业期望过于模糊。通过调研得知,当谈及对未来职业的预期,大多数医学生认为自己会成为所学专业的医生,但要谈论将来所在医院、科室时,大都不清楚。当提及如何成功地从事自己的目标职业时,几乎所有的医学生说到考研,也只是知道考研,具体情况也不了解。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就业范围不清楚甚至感到迷茫。由此可见,大部分医学生选择随大流,人云亦云,使自己的职业期望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而没有进行思考。在设定的职业需求上,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过高,加之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可以预测,这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混乱的,学校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刻不容缓。
3 对策
3.1 医学生要正确审视自己,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生要正确地审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就业胜任力[8],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而言,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对于每一步选择都至关重要。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知,对自己定位过于模糊,对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个人能力所匹配的范围,缺乏清晰明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跟随“考研潮”,进而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因此,医学生要科学、客观、全面地剖析自己,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选择的需要。调研可见三甲医院、一线二线城市医院优先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因此不难看出,在自身学历满足职业要求的前提下,大部分医学生会优先考虑三甲医院,而对基层医院存有偏见,从而出现“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坐诊”的现象。因此医学生应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结合社会需要及自身实际发展,勇于弥补基层人才缺口,做出多种选择,例如到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等单位就业。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更能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完美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学业求索阶段应努力夯实专业基础,认真学习,掌握临床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拥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从而提高自身就业胜任力,对于未来职业生涯有更多的选择权。基于以上,医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再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制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规划。
3.2 医学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但是很多医学生不清楚本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内容。作为国家医生的培养基地,医学院校要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政策,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例如,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开设相关讲座,开展相关就业实践活动,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得医学生不断增强专业认同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实时向学生传达国家关于就业的政策,深刻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帮助医学生准确定位。同时建立健全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打造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业的全阶段。对于医学生而言,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基础,但与之相应存在的,还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技巧[9]。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全面培养在校生,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是医学生深刻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实际对自己未来人生选择的一个缩影,因此,医学生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并在学校的帮助下,积极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