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领域元认知的研究进展

2021-03-06金美娟龚丽俐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元认知思维能力

金美娟,季 诚 *,龚丽俐

(1.南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元认知一词源自心理学领域,是一种高阶的心理过程,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估一个人的信息处理意识及行为表现,是对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的批判性自我认知[1],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国内教育领域。作为思维活动的核心部分,元认知在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3]。这里的“学会学习”指的正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随着医学知识的日益更新,实践指南的不断变化,技术技能的持续发展,教育教学中纯粹的知识传授已经跟不上医学界知识和技能的更迭速度,培养护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护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帮助其有效管理自身的学习行为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4]。

1 元认知的概念及结构

元认知(Metacognition)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他认为元认知是一种反过来审视、监控、调节心理和思维状态的知识系统[5],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3类心理成分,即元认知结构三分法。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关于认知过程的一般认识,此类认识属于元认知的基础,相对稳定。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进行认知活动时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感受,是确保元认知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以预定目标为导向,对其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自主监测、调控和评价的过程,包括了制订计划、实施控制、评价结果、采取调整措施等环节[6]。Schraw[7]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且具备3个特点:多维性、普遍性和可教性,元认知能力是一种多维现象,本质上是各领域通用的,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行为获得,包括提高自我意识、提升调节技能以及提供有利于元认知构建和使用的学习环境等。随着学术界对元认知研究范围的逐步拓展,教育界学者对于元认知有了新的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所学知识的认识和调控,是对自身或他人的思维、感受和价值观的思考[8]。在护理领域,除一般定义外,元认知还代表着检查诊断思维是否存在可能的偏差,能否以病人角度看待疾病,或者评估病人需要了解哪些治疗或护理方案的能力[9]。护理专业的元认知知识代表储存于个体头脑中的护理知识,元认知体验涉及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元认知调节则是在个体元认知体验中不断总结、反思、评价,从而提升实践能力的技能[10]。

2 元认知的测量方法

元认知作为一种内在的认知能力,具备自我指导及思维隐性的特征,无法被直接捕获,目前国际上仍未有统一的测评标准[11]。国外按照元认知与测量方法两者间的时间关系进行区分,通常将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称为在线元认知;而发生于问题解决前后的则称为离线元认知[12]。护理领域中的元认知常用方法是行为操作法和问卷调查法。

2.1 行为操作法

行为操作法作为一种在线元认知的测评方法,是指借助预先设计相应的认知活动,来观察并记录个体思维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再结合计算机或是各类软件程序,准确客观地对个体的活动规律和心理特质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13]。

王莉萍等[14]的护理游戏设计基于元认知的三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控制技能(监控、调节、评价)展开,以解谜类游戏为基础,结合技术支持,以糖尿病低血糖为任务设计的一款教育游戏。参与的护生通过评估分析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护理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评估护生游戏过程采取的元认知策略并发现策略背后的驱动力,进而绘制思维路径图来增强护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其面对临床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

行为操作法对认知活动的设计要求较高,对于思维任务的指标选择以及难度设置严格。作为在线元认知测评的一种方法,它能精准获取并有效评估元认知技能,不仅能测量元认知水平,还可以监测元认知各维度的应用情况,外部效度高,是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可的一种测评方法,但目前该方法在国内护理领域元认知研究中的运用较少。

2.2 问卷调查法

国外评估护生元认知的问卷有元认知意识清单(Metacognitive Assessment Inventory,MAI)以 及 MSI(Metacognitive Skills Inventory,MSI),其中MAI问卷是由 Schraw和Dennison设计编制,主要用于测量元认知的知识和调节部分,在国外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广泛[15-17]。MSI量表[18]共52个条目,包括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维度,此外还包含学习调控的过程:学生使用相关策略来纠正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分析自己的表现,评价所使用策略的有效性。国内学者康中和[19]编制的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分成4个维度,即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调节和元认知评价,共24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表示“从不”到“总是”,得分越高,表示元认知水平越高,此量表在护理领域应用较多[20-22]。

在护理专业元认知问卷的研制上,陈明全[23]编制了高职护生护理操作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调查问卷,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成分以及6个维度:知识性、意识性、计划性、监测性、调控性和评价性,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0.87,灵敏度89%,特异度达95%。台湾学者[24]编制了护生元认知量表(the Metacognitive Inventory for Nursing Students,MINS),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包括自我监控、自我修正、自我意识、有效学习、解决问题,共计28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8。MINS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8~14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生的元认知能力越强。此量表经检验,可用来评估台湾护生的知识及其思维与行为意识之间的联系,但在台湾以外的地区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的调查验证。

问卷调查法属于离线元认知测评方法,它组织实施方便,不易受测评人数限制,因其操作管理简单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普遍,常用来评估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但是此类方法属于学生自评,容易受到社会期望、记忆失效或失真等影响出现偏倚,存在评估有效性的问题[25]。

3 护理元认知的相关研究

3.1 元认知与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客观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研究发现,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用元认知策略,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成绩。Yahya等[26]通过对本科护生的随机干预实验得出:元认知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陶巍巍等[27]在实验组的授课中融入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计划和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法,结果显示,两组在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选择策略、评价策略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技能操作中学习表现更好,说明在护理技能培训课程授课中融入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操作成绩。

3.2 元认知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General Self-Efficacy,GSE)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具体操作前,对自身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完成该行为所持有的信念、自我判断及主观感受,代表着个体对自身某方面行为能力的信心或自我评估[28]。张雪雁[29]以问卷法对507名本科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元认知水平偏低,GSE总分低于国际成人常模,且GSE与元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与元认知计划的相关性较强,而与元认知调节的相关性较弱。Annica和陈建华等[30]以问卷法对216名护生进行现况调查及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护生具有中等程度的SRL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但GSE水平偏低,与二年级学生相比,三年级护生的SRL能力水平较高,但GSE水平较低,且学生的SRL能力、元认知能力和GSE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3.3 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护生在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学习动机等意识特征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并利用各种客观资源来获取和有效掌握专业学习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能力[31]。程小萍[32]认为自主学习中有关学习计划、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以及学习的意志控制的各种过程,都有元认知的参与,并且元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护生的学习效果。刘秀儒等[33]通过对46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其元认知能力越完善。提示护生应探索高效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3.4 元认知与职业价值观

护理专业中的职业价值观体现的是护生或护士以自身和病人需求对待所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和信念,并以此指导着护士的行为和护理决策,是提高护理工作及服务质量的基础[34]。有研究[35]表明不同学历层次、不同阶段的护生、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的护生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上中立偏积极,在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优于实习护生。陈秀云等[22]对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水平均有待提升,其元认知能力水平与职业价值观有着显著相关性。建议护理教育者应通过培养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来提升其职业价值观水平。

3.5 元认知与临床决策能力

护理临床决策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或状况,从所拟定的若干可选方案中做出临床决断并且付诸实施的过程。周敏等[36]调查了高职护生元认知能力和护理临床决策自信水平现状,并分析了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职护生的总体元认知能力与护理临床决策自信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元认知能力中的监控能力和评价能力对护理临床决策自信水平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何敏毅[37]的调查结果提示元认知可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说明护理教育可与护理临床实践相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护生元认知水平,最终达到加强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目的。

3.6 元认知与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进行个人的分析、判断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决策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38]。元认知及CT都属思维方式,元认知为CT提供认知建构基础,CT是元认知发展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39]。Medina等[40]认为元认知是评判性思维和自我调节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元认知能力可以用来监控、调节以及推理、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和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在课堂和体验环境中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王柳苏[41]对中学生的干预实验表明,CT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会产生显著变化,而且元认知在班级氛围及教养方式中对CT的影响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张雪雁等[42]通过对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元认知能力呈正相关,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其元认知能力越完善。

4 元认知的培养方法

元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对于自身思维过程的反思,所以提升措施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方式。教育领域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翻转课堂法(Flipped-class Pedagogy)、考试包装法(Exam Wrapper)、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

4.1 翻转课堂法

翻转课堂法是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并做好笔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再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以及课后的进一步辅导来实现知识内化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43],且该方法有益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丰富其元认知知识,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Vliet等[44]的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高等教育中一种有价值的培养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其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极大促进深度学习。但他们在5个月后的跟踪调查却发现,这种影响并不是持久的。因此,该研究建议在课程中重复使用翻转课堂法,以保证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4.2 考试包装法

考试包装是一份结构化的汇报调查表,通常在考试后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预测自己的表现,然后自我反思为考试所做的准备工作,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45]。该包装由一系列简短的问题组成,这些问题询问学生如何准备考试,考试中犯了哪些错误,以及分析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规避这些错误。这种方法让学生跳出了知识缺乏是考试失利主要原因的固定思维,引发学生对自身学习策略的思考。Butzlaff等[46]发现参加考试后,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分数,错过了评估自身考试准备充分度和调整学习策略的机会,其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是考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他建议护理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元认知技能包括知识差距意识、自我评估验证、学习方法的识别和绩效问题。众多研究证实[47-49],考试包装法不仅可以作为帮助护生学习和提升考试成绩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元认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终身技能有显著效果。但这种方法在国内的研究热度不高,尚缺乏研究数据,该方法的使用效果研究可以作为护理教育者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4.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将专业领域的问题设置到复杂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讨及合作,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50]。Gholami等[51]认为PBL教学法是一种培养护生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他比较了PBL和传统教学法对三年级护生评判性思维以及元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影响显著,课堂管理和PBL教学法的实施是进一步发展这些能力的关键。Yu等[52]的研究也证实了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护生学习成绩、促使其对学习策略进行反思,而且从长远看可以提升护生使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意愿和动力。Lee等[53]认为在护理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人时,需要护生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护理操作技能。他的调查综合采用情景模拟法和PBL教学法的学习计划来分析其对护生元认知、团队效能和学习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护生的元认知能力,改善了护生和病人间的人际关系,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他建议推广这种综合教学法来改进护生临床实习的带教方法和学校护理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案。

5 结语

元认知能力能够促进护生对自身学习策略的反思,提高其学习成绩,还能显著提升护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培养护生获得终身学习技能的基础,建议护理教育者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提升护生的元认知能力。对于元认知在护理领域的概念定义,应体现护理教育中元认知的独特性。此外,护理元认知的测评不能依赖单一测量方法,研究者应重视对在线元认知测评工具的研制。

猜你喜欢

元认知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