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兽医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21-03-06方磊涵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教基地实训

方磊涵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各行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起来。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更关注培养人才的职业性、实用性,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实训教学[1]。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训方面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在员工培训、产品生产等方面需要高职院校的支持,这正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所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2]实训基地是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转,一方面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训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倡导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努力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实训基地概况

畜牧兽医专业群现有校内实训室23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其中,校内实训室中,猪病快速诊断实训室是与大北农集团合作共建;禽病快速诊断实训室是与助君福农牧有限公司共建;宠物美容实训室是与晶冠宠物合作共建。同时,该专业与正邦集团山东片区及河北片区加强紧密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启用,除了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工位外,学校还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了诸如病原检测、药物筛选、抗体水平检测、疫苗免疫、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宣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三方受益。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内涵和建设意义

(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内涵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基于各自发展的需要,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后建设成的一个集教学、生产、师资培训、社会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首先,在实训基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开展。这种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岗位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同时还提前让学生感受了企业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了企业生活。其次,通过实训基地的运行,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了解企业对员工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教学管理者还能根据社会、行业、企业的要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最后,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技术难题可以以项目的形式在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实训基地又可以作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场所。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

首先,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认知程度会更敏感,可以将市场化运作的过程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采用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需求的技能同步,使教学活动和生产经营无缝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其次,高职院校现有部分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的经历,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计划、实施、管理环节中都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将企业技工引入实训基地中从事技能教学。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参照企业运行模式对实训基地进行各项管理,同时让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运行需要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也要遵循共赢的原则,只有如此,企业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校企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要求校企双方加大融合力度,积极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训基地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从而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三、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的生产和教学存在矛盾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跟得上行业的发展,能无缝对接企业的岗位,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均模拟真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熟悉市场化的生产运作,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是,将该模式真正运作起来,还是会出现生产和教学不协调的矛盾[3]。

实训基地的岗位设置由于受成本和规模的限制,通常都是面向较单一的技能培养,无法进行岗位的多元化培养。例如,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动物饲养、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动物繁殖育种等不同的岗位工作。但大部分相关的实训只能开展体验式的实验实训,并没有针对岗位进行深入融合,更谈不上多岗位间的联动。实训中的部分课程缺乏标准化的技能训练,整个专业缺乏一体性的、多岗位的综合实训,不能让学生掌握整个工作流程。

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育人过程是带有公益性的,这与企业运营追逐利润的活动有天然的矛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兼顾生产性活动。每当高职院校集中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实训基地内的工位和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向教学活动倾斜,这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从事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等课程的实习时,往往需要占用实训基地内动物的一整个生产周期,这必然会对实训基的该周期内动物生产有所影响,甚至弱化了整个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能[4]。

(二)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普遍缺乏实训经验,对于生产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应对能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此,实训基地对教学设备、环境条件、指导教师的要求都很高。高职院校要求指导教师是既要懂理论还要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要求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训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在实训基地建立之初,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就面临着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组成也相对单调,大部分由高职院校的教师担任。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人员相对不足,这也限制了实训基地的发展水平。

(三)人才培养成本缺乏分担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初衷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学生岗位技能实践等活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高职院校比较主动,但企业却比较消极。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计划的投入和实际的产出不成比例所致。企业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的是能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但学生就业时却不见得会选择该企业。有的企业认为要想获得人力资源,不一定要参与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培养人才。企业仅需要付出部分财力就可以招聘到满足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而后期的岗前培训费用比投入建设实训基地的费用要小得多。加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虽然具有生产性能,但由于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真正能够被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周期很短,实习实训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也远高于企业自身生产各环节的风险,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企业在协同育人方面有所保留[5]。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学校是在转嫁人才培养的成本,企业的关键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从而进一步导致产教融合的成效不显著。

四、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细化专业岗位职责,合理建设实训基地

笔者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细化,分成31个典型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以岗位设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主线,以应用为主旨。笔者对原有学科体系进行重组,将31个典型工作任务融入7个学习领域中,即: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动物饲养与管理技术、饲料加工与饲料分析技术、宠物美容与保健、兽药生产与营销技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这7大学习领域,做到实训内容全覆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畜牧兽医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同时,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课程体系重组的时候,应将重点内容放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实习指导委员会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与校企专家共同敲定各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同时细化内容并加以区分。如第1、2学期以课程实习为主,第3、4学期以综合实践为主。同时,要将企业人员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小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合理引进人才

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训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针对实训基地建设之初师资相对薄弱的问题,我院一方面,加大了教师引进力度,在符合学校规定的人才引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政策,畜牧兽医专业近3年内新增5位专业教师,极大地弥补了教师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下企业锻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3年来80%的45岁以下专业教师都分批下企业锻炼半年以上。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科研、新技术应用、专业实践的能力。最后,从企业聘请行业精英和优秀技术工人加入实训基地的日常实践教学工作,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训案例的分析,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最贴合实践的操作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建立健全机制,保证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发展

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高职院校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而保证生产追逐利润则是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企业能够对实训基地持续投入维持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校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职责,将双方的责任、权利都清楚地写在合作协议中,共同成立合作协调部门,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制定《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学生实习工作手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协议》等制度。具体如表2所示。实践教学期间,学生应执行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由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由企业给学生开具企业工作经历证明,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表2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下属各工作组情况一览表

另一方面,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对外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如依托实训基地承接业务,开展抗体浓度检测、血液常规分析、药敏试验、抗原检测、环境消毒等业务。这些业务均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参与,学生作为生产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轮岗,完成相应的任务。实训项目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由市场化标准来衡量,经营所得一部分用来支付学生报酬,一部分按照协议约定由企业和高职院校掌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在实训基地中开设,学生得以更早地接触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减少了枯燥的理论学习。同时,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掌握了优秀实习生的第一手资料,不少学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其工作能力也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保障,是进一步实现办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重要纽带。要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也要继续随着行业的更新而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强校企之间的动态合作,建立制度体系[6],最终完善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产教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