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5宋美丽
宋美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005)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呼吸疾病,主要是因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常伴有支气管炎、咽炎等,具有传播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情况下发病较轻,患儿可自愈,但在长期使用抗生素且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会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后,进行正规的治疗7 d 以上,症状没有缓解,仍然出现持续的高热、发热不退、刺激性的干咳,且进一步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导致预后效果较差,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死亡[1-2]。因此应尽早明确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阻断病情发展,改善患儿预后。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难治性肺炎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7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难治组与普通组,分别为40、47 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经X 线检查肺部出现斑片状或网状阴影者;非精神疾病者;无反复呼吸道感染者;无严重脑、肾等功能异常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存在造血系统功能异常者;伴有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单因素分析,包括住院时间、性别(男/女)、年龄(≥ 3 岁、<3 岁)、发热时间(≥ 10 d、<10 d)、X 线实变影(≥ 2/3 肺叶肺叶、<2/3 肺叶肺叶)(采用肺部超声检测患儿X 线实变影)、是否特应性体质、是否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C- 反应蛋白(CRP)水平。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3 500 r/min,离心10 min,使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其水平。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住院时间)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年龄、发热时间、X 线实变影、是否为特异型体质、CRP 水平、是否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等患儿占比)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难治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组,发热≥ 10 d、X 线实变影≥ 2/3 肺叶、特应性体质、CRP ≥ 40 mg/L、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的患儿占比与普通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热≥ 10 d、X 线实变影≥ 2/3肺叶、CRP ≥ 40 mg/L、特应性体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均为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1.446、1.576、1.941、1.669、1.514,均P<0.05),见表2。
表2 儿童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患儿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发热,且肺部影像学和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进行传播,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但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患儿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且易发生其他病毒感染[4-5]。因此,临床上研究的重点需确定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热时间 ≥ 10 d、X 线实变影≥ 2/3 肺叶、特应性体质、CRP ≥ 40 mg/L、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均为影响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发热时间越长患儿免疫力越低下,且会导致患儿体内炎性因子,如CRP、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越高,其中CRP 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当患儿发生感染后,其水平会大幅度升高,当CRP 水平≥ 40 mg/L 时,表明患儿炎症反应已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肺部损伤较大,会造成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引起较强的炎症反应性损伤,故容易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7]。因此应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体温情况,及时进行降温治疗,对于CRP 高水平的患儿可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抑制患儿炎症反应。X 线实变影≥ 2/3 肺叶,提示患儿的病变范围较大,因此其临床体征相对较为严重,患儿较难治愈,且后遗症较多[8]。应及时根据患儿病情应用抗菌药物,以达到延缓其病情进展的目的。特应性体质患儿相对于正常儿童,其免疫系统发育相对较不完善,若支原体感染后,极易引发机体过强免疫反应的发生,导致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时间持续延长,最终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9-10]。因此针对特应性体质的患儿应在其特殊体质内进行针对性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帮助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降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概率。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能有效抑制患儿的病情发展,缩短其治疗和住院时间,因此抗菌药物应用延迟的患儿其容易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1-12]。故应及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并据其具体情况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发热≥ 10 d、X 线实变影≥ 2/3 肺叶、特应性体质、CRP ≥ 40 mg/L、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延迟均为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手段,做好有效防预措施,从而降低患儿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