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思考
2021-03-05◎林杰
◎ 林 杰
(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福建 厦门 361004)
日常开展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检测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抽样检测又包括区别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形式,其中随机抽样检测是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样品选择,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样本资料为根据对总体进行推论时,可以采用概率的形式,但是在选择样品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样品的清洁性以及检测用具的专业性,以避免带错食品出现外部结构改变的情况。另外,若部分食品难以进行随机抽样,则可应用区别抽样方式。食品检验检测是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开展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兽药残留分析以及农药残留分析等多个项目。当代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多,除常规分析工作之外,仪器分析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甚至能够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占比70%以上。
1 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1 检验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在选择检验检测方法时,必须根据食品自身的品质特点[1]。一般而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均属于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其中仪器分析法是使用仪器直接开展样品分析工作,但是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化学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大。
1.2 管理制度及标准
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对检验流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制约。不规范不合理的制度及操作方式,必然导致食品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使得食品检验工作整体的可信度下降,严重影响食品检验工作的后续开展。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操作标准化程度不足,同样可影响检验质量,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更大[2]。
1.3 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重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较高的责任意识,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方法
2.1 色谱分析
从实质上来看,色谱技术属于物理化学分离法,也就是待测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分配系数或是吸附系数各不相同,在两相之间经过数次的溶解、吸附、挥发、脱附,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前色谱分析技术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整体上呈现出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样品用量少、检出限低等优势,并且已经可以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工作中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2.2 光谱分析
应用光谱分析法是通过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物质及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辐射能及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内在联系、表现形式,以光谱测量为基础而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呈现出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 微生物检测
水体及空气均为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并且在食品之中,蛋白质、脂肪等多种物质均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食品出现变质的可能性较大。在开展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检测范围,针对致病菌、大肠菌群以及细菌菌落总体数量进行检测,以掌握食品整体的卫生程度,还可以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食物的保质期进行有效预测。另外,在开展细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掌握食物中的病毒指标,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然而,在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取样、均质、稀释以及搅拌等多个环节,检测过程相对复杂[3]。
3 食品检测工作现状
3.1 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检测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部分人员并非专业人士,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另外,在开展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检测环境差的特点,且行业整体薪资待遇水平不高,导致专业性较强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队伍难以得到有效构建。
3.2 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检验制度仍有待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性,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十分显著。从整体上来看,当前主要应用的两项检查模式为传统式抽查和突击式抽查,其中均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难以降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发生率。实际上可应用于食品检验的工作方法较多,但其中多数不符合相关标准,同时相关部门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检验机制,导致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4]。
3.3 检测质量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由各省市及各地区的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开展,虽然覆盖面较广,但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规则不严格、准入门槛较低,所以大多食品生产模式均为家庭式生产作坊,难以保障其整体生产质量,如果仅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无法有效控制食品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检验结果重复认定的情况,不同地方政策不同,导致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环节不同,检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覆盖,可能使同一项抽检结果数次出现,不仅增加了检验成本,且工作效率低。
4 食品检测质量控制方式
4.1 规范仪器的应用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各项仪器进行科学校准,使其保持良好的精准度,同时需要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保障仪器应用过程的规范性。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效果,要积极引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地促使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快速弥补食品检测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食品检测工作方法更加完善。
4.2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中心,其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均能够对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①应积极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并构成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工作队伍,促使检验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检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②单位方面应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参与教育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甚至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以保障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不断提升。③同时也需要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5]。
4.3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现阶段,政府对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所以要切实规范各个检查项目及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工作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培训,促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实现食品市场的规范化。
4.4 强化检测监督管理
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也需要社会大众对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促使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完善的食品检测链条。同时鼓励相关检测机构完善内部组织工作,定期自检,以提升监管力度和整体工作质量,更加有效的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对监测数据进行更加充分的应用,以促使食品安全情况得到客观的反映和切实的改善。
5 结语
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食品工业相关技术持续革新,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食品生产企业需要积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基于此,各方面工作人员均应参与到产品生产的管理及监督工作中,并对食品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生产质量,尽可能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