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品种选育与改良
2021-03-05薛旭
薛 旭
(玉溪市江川区畜牧水产站, 云南 玉溪652600)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养猪场的工作逐渐增强,各个养猪场也在逐步改进养殖策略,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引种的合理性、科学性,加强种猪鉴别力度,保证猪群的整体质量。
1 规模化养猪场的品种选育
1.1 建设育种群
每年都会定期更换规模化养猪场的种猪,新种猪则在3~5胎的原种猪群挑选,通常养猪场会选择无遗传病、生长健康、外形符合的仔猪作为储备种猪。同时会采用头胎留种方式,促进种猪更换速度,以提高种猪选育水平。养猪场应及时建立育种群,并在核心群中开展相关工作。为精准的选择可利用的种猪,应在同一分娩季中选取种猪,以确保时间相近,种猪质量能够符合相应标准。在进行管理测定种猪工作时,要按照规定严格实施相关规程,以免出现问题时手足无措。待种猪成长到两个月龄时,养猪场要进行驱虫防疫注射工作,保证同种类种猪的饲料、喂养方式、头数等条件一致,为减少人工造成的误差,要由固定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公平性。在母猪繁殖或配种时,要淘汰精液质量差的公猪,选取更优质的公种猪进行配种提升猪品。
1.2 记录日常情况
养猪场应记录好种猪的日常状态,定期对种猪状态进行总结,以确保在种猪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在记录过程中的配种登记卡、母种猪生产记录、公种猪采精记录、疫苗注射档案等,都是合理化养猪的基本条件。为了解种猪的具体状态,应对所有变更详细地记录,为日后的其他工作提供更具体的数据。若发现种猪繁殖出现问题,要结合记录及时做出相应措施,弥补养殖策略中的不足,帮助种猪进行合理化繁殖。此外,要在月底对种猪状态汇报给领导,共同研究出下一生产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策略,以确保种猪的正常生产。
2 规模化养猪场的改良措施
2.1 强化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的养猪场,都采用杂交育种模式,而杂交培育的作用在于发挥猪的潜在能力,以实现大规模经济化的目标。但有许多养猪场的设备设施还处于落后状态,且饲养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整体提升,无法在饲养工作中建设专业化的饲养管理制度,缺少对猪常见疾病的监管能力,不会使用针对性地规范措施,从而无法提升种猪的整体品质,使种猪的生育能力得不到有力的辅助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提高。因此,养猪场的负责人要逐步完善饲养计划和策略,确保种猪营养的摄入,给予种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种猪患病率,加强对疾病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建设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明确饲养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共同促进种猪健康成长。
2.2 实施科学化引种
信息交流不及时、市场调研不完善一直都是大部分养猪场的短板,部分养猪场因缺少引种实战与经验,缺乏专业的引种工作人员的帮助,使工作人员在引猪时,引进的都是杂种猪品较差。还有部分养猪场因缺少对疾病的防控工作的重视,致使品猪患病遭受多种影响及危害,逐渐出现患病或死亡的情况。少部分养猪场属于小型养猪场并具备小型猪群,但因缺少种猪的引进,使种猪无法与品质较高的种猪配种,仅能近亲繁殖,导致整体主群的质量降低。为此,要全面提升各个养猪场种猪的质量与品种,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和养殖策略,加强鉴别种猪工作的力度,确保种猪的数量与品质,提升各个养猪场的整体实力。
2.3 完善品种选择工作
目前,具备优异性能的品种,通常由杜洛、大白、汉普夏及皮特兰等地所引进,而这些优异品种也是由人工培育所得的,不仅具备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有料率比例较低等特性,还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受到了多个地区养殖场的喜爱,也在各个国家广泛流行起来,得到了不少的引进和培育。相对而言,我国部分地区猪的品种,仍然缺少抗逆能力和适应能力,养猪场要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特征,合理选择猪品,以确保种猪的生产数量和质量。
2.4 提高育种的合理性
在养猪场养殖时会发现,杂交品种所繁殖出的幼种,与正常品种繁殖出的幼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二者的生产能力不同。因此在选择品种前,应做好种猪繁殖准备工作。选取基因优异的品种实施培育,并在选取杂交品种时,要根据不同的外形,选择性进行配种,以确保后代品种的优良性。此外,养猪场还要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完善种猪培育方法,将科学、合理的培育种猪技术的优势展现出来,提高种猪的整体质量。
3 总结
规模化养猪场的品种选育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做好日常记录工作,掌握种猪的成长趋势。同时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明确各自职责,为种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