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奶业振兴配套饲草基地保障的建构思路
2021-03-05殷晓龙
白 华,张 洪,殷晓龙,李 强
(1.通辽市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029300;2.通辽市科左中旗种子管理站,内蒙古 通辽029300;3.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局,内蒙古 通辽029300)
配套饲草基地保障问题,是科左中旗在创建“自治区奶业振兴示范旗”的过程中,不可回避且必须解决并完善的问题。立足饲草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优势,总结典型经验,面对问题及挑战,确定产业布局达到目标任务精准,通过创新机制及政策保障,为配套饲草基地提供建构思路。
1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
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介于东经121°08′~123°32′,北纬43°32′~44°32′,地处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区,隶属通辽市。全旗辖20个苏木乡镇场516个嘎查村。总人口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万人,占总人口的83.6%。全旗总土地面积9573km2,东西长191km,南北宽116km。
科左中旗具有面向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服务东北的天然区位地理优势,以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等优势,借助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有利机遇,以区域融合、产业融合、人力资源融合为重点,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对接,可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
全旗肉牛产业从育种、繁育、养殖、交易到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正在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旗迈进,畜牧产业基础雄厚。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科左中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 奶业发展定位及目标
2.1 发展定位
2.1.1 自治区奶业振兴示范旗 立足科左中旗的农牧业资源富集优势,以国家、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为契机,以引进规模化奶源基地、高端乳肉双产业等项目为引领,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科学规划布局规模化奶源基地、优质牧草基地和奶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打造自治区奶业振兴示范旗。
2.1.2 奶业全产业链集聚区 充分发挥草原绿色品牌和地域空间优势,围绕建设一流生产基地、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奶品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生产体系,致力于打造具有高技术、低污染、环境优美、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奶业发展集聚区。
2.1.3 奶业绿色发展创新区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奶业为核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奶牛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结合的综合经营方式,打造新型多层次循环奶业生态模式,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发展目标
2025 年,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繁殖核心群达0.5万头,日产奶0.6万t,奶业年产值100亿元;新增配套70万亩高产优质饲草基地;新增120万t配合饲料生产能力。
3 饲草产业基本情况
3.1 饲草资源状况
全旗天然草牧场面积427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70万亩,盛产玉米、葵花、绿豆、小麦、高粱等农产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7.5亿kg以上,农作物秸秆产量730万t,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旗饲草料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料资源。
3.2 饲草生产状况
3.2.1 青贮玉米 全旗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60万亩,其中:粮饲兼用25万亩,全株青贮35万亩;年青贮饲料约100万t。
3.2.2 紫花苜蓿及燕麦 优质牧草紫花苜蓿及燕麦全旗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保留面积不足3万亩,在整个饲草生产结构中显得十分弱小,且所产出的优质饲料均销售到外地,对本地饲草市场贡献率基本可忽略不计。
3.2.3 秸秆转化 全旗年生产秸秆730万t,黄贮是全旗畜牧业发展中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秸秆饲料化约50%,即:每年365万t。
3.2.4 牧草种子繁育 全旗共有牧草种子繁育基地0.96万亩,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的为0.25万亩,年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东苜2号苜蓿种子40t左右。
3.2.5 机械化生产水平 全旗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秸秆揉搓、打捆机械化推进了秸秆饲料化;在规模种植优质牧草过程中,播种、收割、捡拾、打捆等机械已成为必备装备。
3.3 饲草产业体系建设与典型经验
科左中旗作为全国商品牛基地、秸秆养牛示范旗及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旗内引进了蒙牛、伊利、科牛等多个现代化乳肉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为快速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等科研院所和技术部门,开展饲养管理、饲草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为全旗发展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饲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从2020年全旗种植业内部结构来看,饲用玉米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0%;粮饲兼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只有将近60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3%,存在“一粮独大”问题,且结构较单一、深加工少、籽粒玉米外销为主,需大力发展“过腹还田”、种养结合;家畜畜种结构不合理,草食家畜产业潜力巨大。应加快调整现有粮、经、饲结构比例,大幅增加粮饲兼用、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经过未来5年的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争基本满足25~30万头奶牛、100万头肉牛、220万只肉羊、20万口猪、200万只家禽的畜牧业饲草料需求,挑战严峻。
4 饲草产业区域布局与目标任务
根据科左中旗资源、技术、市场和区位等优势,加快构建奶业“一带、四区、二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即:一带为“珠日河——花吐古拉”奶产业带;“四区”为:标准化养殖区、饲草料生产区、优质饲料加工区、高端乳品加工区;“两中心”为:以宝龙山镇、舍伯吐镇为中心的两个优质民族特色奶制品加工小镇。上述规划设计区域布局主要以珠日河牧场为中心,以规划建设中的花吐古拉工业园区为载体,围绕304国线和111国线,涵盖珠日河牧场、花胡硕苏木、希伯花镇、舍伯吐镇、敖包苏木、花吐古拉镇大部分区域。饲草料产业区域布局与目标任务围绕奶业产业展开。
4.1 区域布局
4.1.1 饲草料需求量分析 根据规划确定的奶牛养殖规模,综合考虑全旗畜牧业畜种结构,2025年全旗精饲料需求约为350万t,粗饲料约为700万t。
4.1.2 工作目标 为保障粗饲料和精饲料的规划需求,应大幅增加饲草种植,继续做好粮改饲工程。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高产饲草料生产。到2025年,重点扩大工业精饲料加工能力,在花吐古拉工业园区,规划建成100万t精饲料加工生产线;高标准饲料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
4.2 工作任务及目标
配套建设饲草料保障系统,2025年,新增饲草料种植示范基地70万亩,新增配合饲料生产能力120万t。
4.3 重点工程
4.3.1 饲草饲料种植基地建设 稳步推进粮改饲试点示范,逐步增加专用青贮饲料、粮饲兼用玉米种植面积。建立以舍伯吐、花吐古拉镇、希伯花镇为重点的50万亩秸秆饲料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和10万亩高产青贮玉米示范基地。在珠日河牧场、花胡硕苏木建立10万亩紫花苜蓿示范种植基地。
4.3.2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项目 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合理搭配和有机耦合模式,在花吐古拉园区规划建设秸秆饲料100万t规模化生产线,推动全旗秸秆全量利用。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行订单经营,推广立杆粉碎收获、捡拾打捆、揉搓打包等技术,大力推广青贮加工调制技术,实现秸秆加工增值和粗饲料有效供给,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其中秸秆饲用量达到500万t,饲料化达到70%。
4.3.3 精饲料加工厂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在花吐古拉园区建设100万t大型饲料加工厂;在舍伯吐镇、希伯花镇新建10~20万t小型饲料加工厂,满足不同用户对饲料需求。
4.4 工作措施
4.4.1 扩大青贮、饲用玉米种植 以国家粮改饲项目为依托,引导家庭牧场在高产农田发展连片全程机械化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玉米种植,推广亩产达3t以上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
4.4.2 天然草地修复 加强天然草原修复工作。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封育、禁牧、免耕补播、飞播等措施,对退化较严重天然草原进行修复,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和优质天然打草场生产力,优质牧草产量达到10万t以上,青干草达到30万t以上。
4.4.3 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行订单经营,推广立杆粉碎收获、捡拾打捆、揉搓打包等技术,大力推广青贮加工调制技术,实现秸秆加工增值和粗饲料有效供给。
4.4.4 饲料配方技术开发 支持本土饲料企业开展奶牛、肉牛高端饲料配方科技攻关,提升奶牛、肉牛饲料产品科技含量,加强综合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创新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蒙牛公司、伊利公司等建设大型饲料厂。
4.4.5 推动耕作制度改进 依托国家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有机肥、秸秆还田、监测评价以及培训与宣传工作,建设10万亩青贮玉米饲料基地。在珠日河、花胡硕、希伯花、舍伯吐、敖包、花吐古拉及其周边苏木乡镇,开展青贮玉米、粮饲兼用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轮作,为奶业生产提供优质饲料产品。
5 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
为了完成饲草产业快速发展及质量提升,需要不断探索机制创新,通过保障措施的执行强力推进产业发展。
5.1 组织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饲草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强化饲草料产业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作用,下大力气解决配套饲草料生产加工体系建设问题。
5.2 制度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切实落实各项扶持和规范性政策。有关饲草饲料生产加工项目,用地的土地流转、土地租赁过程中,依法保护农牧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流转和收益等权利,防止违背农牧民意愿,强制流转土地的行为。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增强法律意识,杜绝质量规范执行不力的现象。确保饲草、饲料产品可追溯,保证终端畜产品质量达到预控要求,实现畜产品安全目标。
5.3 资金保障措施
积极争取饲草料生产的项目和资金,重点扶持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开展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在土地流转、信贷支持、建设用地、专项投入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5.4 技术保障措施
组建技术保障团队,对所涉及的饲料及饲草生产加工等环节的重点技术对农牧民合作社、规模养殖场户等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团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饲草料产业发展趋势,关键技术集成,新技术试验,新方法演练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