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2021-03-05吴国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炎性

吴国杰

(上饶瑞东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000)

胆囊结石定义为胆囊内的结石,通常是以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此类患者常并发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1]。此类患者常会出现胆绞痛,合并感染者上腹部可出现明显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进展,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2]。

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最佳选择,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无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进行观察和随访。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创理念逐渐深化,微创手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口小、愈合快,术后感染机率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完整暴露胆囊三角区,方便操作,两者为目前常用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但目前对于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选择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3]。

本文收集2018年-2020年本院收治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119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3)已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4)经内镜检查可见有胆道内结石,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增大,壁增厚,可见有结石影;(5)临床表现可见有中上腹或者是右上腹有闷胀不适感。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2)存在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无法配合临床检查,有交流障碍者或精神疾病者。119例患者中61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41.26±6.34)岁,病程:0.5~7d,平均病程为(3.18±1.34)d;58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为(40.97±6.85)岁,病程0.5~7d,平均病程为(3.10±1.2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并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前常规宣教做好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心电监护。在满意麻醉后进行手术,手术体位为头高足低。气管插管后,从患者脐下缘行长度为1cm的切口,建立CO2气腹,将压力保持在10-12mmHg之间。以腋前线交汇肋弓位置下缘和肝脏圆韧带右侧进行穿刺,将操作器械送入后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随后进行胆囊切除。在切除止血后缝合伤口,如果有切口压力过大的情况可利用穿刺吸出部分胆汁。术毕后进行常规术后护理。

对照组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前准备同观察组,手术体位为平卧位,在满意麻醉后进行手术具体步骤如下:沿患者腹直肌行4-8cm斜切口,在了解腹腔解剖结构及基本情况后分离胆囊动脉结扎胆囊管,与胆囊底部位置行潜行分离,再确认胆囊动脉后将其切断,使用电凝止血,缝合伤口,术毕。术毕后进行常规术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术后情况。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置留时间;(3)对比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4)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出血、胆漏、切口感染、胆管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引流管置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SD)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8%(2/61),明显低于对照组13.79%(8/58),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开服手术治疗伤口大、出血量多,患者恢复时间也相对延长[4]。相比之下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为临床常用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更具有优势。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以开腹手术为基础,并在后者上进行完善,使临床医生更容易掌握手术要领,对手术器械要求不高,通常在县级医院就可开展此种手术治疗。小切口手术治疗中,切口为6cm左右,减少了手术创伤,但手术视野受到影响,如果患者过于肥胖就无法使用此方法进行手术治疗[5]。在目前大多研究均表明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满意度高于开腹手术治疗者[6]。

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在术中可利用腹腔镜多角度观察患者病灶情况,可多方位观测患者腹部脏器情况,增加了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2)在手术过程中可有效的避免上级病灶周围血管,降低术中出血量;(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腹腔内完成,手术封闭性好,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4)手术创口小,有利于患者恢复,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大型手术的老年患者[7]。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更佳,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符[8]。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较少。在胆囊切除术后再出血通常和以下几点有关:(1)胆囊的动脉总血管口径小,在胆囊炎症水肿时易出现解剖不清的情况,在玻璃阶段如果无意间被电刀切断,可出现活动性出现;(2)在特殊情况下被电刀刺伤肝实质可导致最初的出血难以被发现[9]。

也有文献研究证实胆囊床周边有静脉窦,术中被损伤可引起术中大量出血及术后并发症[10]。在腹腔手术中出现出血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胆囊床静脉窦破裂导致出血,利用腹腔镜所获得的视野更方便于医生完成精细化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患者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机率。

腹腔镜手术以失败告终,原因与术中出血量相关,合理的控制出血量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点。如术中出现有无法控制出血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转开腹,也提示腹腔镜手术尽管其明显优于开腹术,但具体依赖于临床医生的技术以及操作情况来决定,临床中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利于患者炎性因子的改善和伤口的恢复,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