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效果分析
2021-03-05许丽黄幼良
许丽,黄幼良
(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0 引言
冠心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本质上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及闭塞导致的心脏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患病年龄集中在40 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一旦患病,将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且在活动后加重。临床上通常选择心电图检测进行诊断,但早期检出率并不理想,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同时,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样十分关键。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逐渐普遍,基于此,本次研究抽取60 例冠心病患者展开针对性研究,旨在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各占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3例,年龄46~87 岁,平均(62.33±6.79)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37±0.68)年;观察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47~88 岁,平均(63.14±6.93)岁,病程2~7 年,平均病程(2.86±0.78)年;两组患者已确诊疾病,符合《冠心病诊断治疗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研究前,患者及家属已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既往存在心脏搭桥等大手术史者及中途退出者,组间对比患者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意义,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病情监控等内容,观察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指导患者严格遵守医嘱用药,留意患者用药前后临床反应,维持全程生命体征监护,同时开展全面的病情宣教,在讲解冠心病病理机制、临床症状、治疗必要性等基础上,普及冠心病在中医领域的定位、治疗思路,告知患者中医情志护理的效果。(2)指导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留意患者情绪变化,引导患者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下棋、书法等活动进行情绪放松,继而转移患者注意力,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内心情绪,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促使其能够充分释放情绪,降低其在护理期间的压力,详细普及在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提升患者对于冠心病的认知能力。(3)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通过与外界的沟通进行负面情绪缓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促使其能够科学饮食,降低高油脂、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主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定期监控患者血糖、血压水平;促使患者能够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降低周围环境对患者情绪的干扰,保障其睡眠充足,协助其戒除不良嗜好,因此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其情绪意志,促使其平心静气、维持气血通畅。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改善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记录,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 水平。
同时通过我院自制生活质量评分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其SAS、SDS 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s)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52.46±6.15 31.17±5.23 46.85±6.36 27.34±4.31对照组 30 51.98±6.12 39.77±6.47 45.93±6.29 35.68±4.94 t - 0.094 9.310 0.037 13.642 P - 0.154 0.001 0.215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其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65.33±4.87 88.47±3.26对照组 30 66.10±4.93 79.49±3.97 t - 0.392 8.587 P - 0.715 0.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多因脏器严重不适或损伤造成长期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老龄化趋势的日渐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在近年以来持续提升,现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一般在1%-1.3%之间,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超过1100 万,且城市居民高于乡村的居民,与糖尿病、高血压共称为威胁人来生命安全健康的三大疾病[2]。
冠心病主要包括慢性冠脉疾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类,前者多见于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隐匿性冠心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见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3]。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未心绞痛,同时多见于心肌梗塞、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通常冠心病患者早期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有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表现。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存在遗传性,存在冠心病家族病史者,其发病率较常人高出3 倍以上[4]。
在中医领域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之范畴,病症分型包括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等多种类型,因冠心病存在不同的辩证分型,其临床表现差异局巨大,因此临床治疗方式也略有不同。根据临床经验得知,异常情绪是激发冠心病病变程度加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期间,做好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护理十分重要。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影响患者情绪,解除患者不良情绪,如忧虑、焦虑、抑郁等,同时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减低患者不良情绪的综合性护理措施[5]。《内经》中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反之,若情志异常,很容易导致患者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6]。本次研究发现,通过中医情志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详细普及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利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明确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引导其能够释放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勇于面对自身疾病,予以音乐疗法等措施进行情绪转移,起到调节患者情志的目的,达到维持气血通畅的目的。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的患者,其不良情绪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针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十分理想的影响效果,可有效控制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