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内窥镜联合龈下喷砂技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2021-03-05张江琳王晓飞安忆军霍永力邓明喆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牙石喷砂菌斑

张江琳, 王晓飞, 安忆军, 霍永力, 刘 静, 邓明喆, 胡 倩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银川 750001)

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常采用超声及手工器械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去除龈下牙石,以达到去除菌斑的目的。盲刮易造成龈下结石的遗漏或是根面牙体组织的过度清除[2]。牙周内窥镜的应用使刮治时的定位更准确,因而不容易造成牙石遗漏,也避免了牙骨质的过度清除[3]。龈下根面喷砂可减少根面菌斑等污物的残留,使根面更光滑、平整,有利于牙周组织愈合,同时对于根面沟、根分叉区等部位的菌斑牙石能达到很好的清洁,也能减少龈下菌斑的再定植[4]。本文就牙周内窥镜联合龈下喷砂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传统单纯的超声手工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牙周内窥镜联合龈下喷砂技术对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于银川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共139 颗患牙。纳入标准:(1)健康成年人,年龄20~60 岁,无全身系统性疾病;(2)无吸烟史;(3)治疗前3 个月及观察期间未使用抗生素;(4)非妊娠期或哺乳期;(5)全口内天然牙不少于20 颗;(6)牙周袋深度(PD)≥5 mm,松动度≤Ⅱ度;(7)观察位点所在牙位排列整齐,无拥挤、移位。排除标准:(1)全冠修复体;(2)患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正畸治疗;(3)患者拒绝接受治疗。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设备

赛特力P5 洁牙机(SATELEC ACTEON,法国),Perioscopy 牙周内窥镜(北京捷立德口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Florida 电子探诊系统(Florida Probe Corporation,美国),Air-Flow Master 喷砂系统(EMS,瑞士),Air-Flow Perio 喷砂粉(EMS,瑞士)。

1.3 研究方法

将每个患者口内自然分为四个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将四个区域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牙分入四个治疗组。A 组:单纯超声+手工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组;B组:牙周内窥镜下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组;C组:A 组+龈下喷砂;D 组:B 组+龈下喷砂。

该治疗均在1.5 mL 碧兰麻(4%盐酸阿替卡因和1/100000 肾上腺素,法国)局部浸润麻醉下由同一名医生完成,内窥镜组在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牙周内窥镜采用双手操作,操作时医生通过显示器的影像控制刮治的动作,同时在屏幕上观察到根面和刮治器械时效果最佳。每次治疗均使用一次性光纤套管,手柄与牙根面尽量成固定角度,并在治疗后用探针检查,避免遗漏。喷砂组在治疗结束后应用Air-Flow Master 喷砂系统进行,使用Air-Flow Perio 喷砂粉,龈下喷嘴与牙面距离为3~5 mm,每个位点操作5~10 s,治疗后均采用3%双氧水进行冲洗,置碘甘油于牙周袋内,四组均未给予其他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由同一名医师(非治疗医师,不知晓分组情况)使用Florida 探针系统记录术前、术后6 周、术后3、6 个月的PD,并记录出血指数(BI)及牙龈指数(GI),复诊期间除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外不做其他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时间点观测资料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同一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牙一般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性4 例,女性6 例,年龄21 ~56 岁,平均年龄(34.5±10.3)岁。患牙一般情况见表1。

2.2 四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

四组患者术后6 周、术后3、6 个月PD、GI、BI均低于术前(P 均<0.05),B 组与D 组PD 指标术后3、6 个月低于术后6 周(P 均<0.05)。GI 及BI 指数在术后6 周达到稳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并未有进一步改善(P>0.05)。同一观测时间组间比较可见,术后6 周、术后3、6 个月使用内窥镜组对PD 的改善优于不使用内窥镜的组(B组vs.A 组,D 组vs.C组,P 均<0.05),但C 组与A 组及D 组与B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2。

3 讨论

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石和菌斑的彻底去除是牙周炎治疗成功的关键,超声或手工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均对牙周炎的治疗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1,5]。但是上述不可视的治疗可能会残留龈下牙石,且随着PD 的加深,龈下牙石的残留率明显增加,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2]。牙周内窥镜的使用可以在直视情况下去除牙石,提高龈下牙石清除效率,且可降低根面的过度刮除,为牙周新附着提供良好的条件[6-7]。残留牙周深袋经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后,单根牙和多根牙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单根牙重度牙周袋位点改善更明显,但是多根牙Ⅱ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位点的改善有限[3,8-9]。而龈下喷砂技术,则可以通过喷砂粉的喷入作用彻底清洁超声及手工机械难以达到的部位,减少根面污物残留,使其更为平整和光滑。与单纯使用Gracey 刮治器进行刮治相比,刮治结合龈下喷砂处理更有利于牙周膜细胞在根面的附着和增殖[10]。

表2 四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s)

表2 四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s)

与术前同组相比aP<0.05,与术后6 周同组比较dP<0.05;与同时间点A 组比较bP<0.05,与同时间点C 组比较cP<0.05。

?组别 PD/mm GI BI A 组 术前 6.31±1.14 1.44±0.32 3.69±0.53术后6 周 3.10±1.01a 0.61±0.29a 1.57±0.74a术后3 个月 2.71±0.90ad 0.54±0.34a 1.37±0.77a术后6 个月 2.73±0.91ad 0.56±0.30a 1.46±0.66a B 组 术前 6.17±1.07 1.37±0.18 3.71±0.52术后6 周 2.64±0.76ab 0.59±0.33a 1.34±0.91a术后3 个月 2.32±0.77abd 0.52±0.24a 1.20±0.87a术后6 个月 2.41±0.73abd 0.54±0.23a 1.34±0.84a C 组 术前 6.24±1.15 1.39±0.34 3.66±0.59术后6 周 2.91±1.01a 0.59±0.32a 1.34±0.76a术后3 个月 2.60±0.89ad 0.53±0.26a 1.23±0.69a术后6 个月 2.72±0.92a 0.54±0.26a 1.23±0.73a D 组 术前 6.22±1.13 1.38±0.39 3.74±0.51术后6 周 2.66±0.86ac 0.58±0.47a 1.18±0.59ac术后3 个月 2.29±0.81acd 0.50±0.33a 1.21±0.73a术后6 个月 2.39±0.76acd 0.52±0.37a 1.21±0.69a

本研究显示,牙周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可以有效提高刮治效率,同一时间使用内窥镜组PD 的改善效果优于未使用内窥镜组,这与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3,8-11],但对多根牙根分叉区的改善不佳,可能是由于超声器械及内窥镜视野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患牙多为前牙及前磨牙,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牙周内窥镜的治疗效果,后期还需要更大样本、更细致的分组对照研究,对不同类型的牙齿进行分组分析。但同一时间比较发现,增加使用龈下喷砂治疗后对牙周指标的改善不能获得更多增益,这与罗维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龈下牙石过于顽固,喷砂难以达到清除的目的,而龈下牙石的存在影响了牙周新附着的形成,喷砂只能去除龈下菌斑,提高根面光洁度,对于龈下残留牙石的去除没有更多增益,更适合用在牙周维护期治疗中。术后6 个月各项牙周检查指标与术后3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考虑随着时间延长菌斑控制困难,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应将维护周期放在4~6 个月,建议不超过6 个月,这对于维护牙周炎的疗效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牙周内窥镜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与传统超声手工龈下刮治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效果。牙周内窥镜的使用在直视的情况下有利于清除龈下牙石且不会对根面造成过多的刮除,有利于牙周新附着的形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石喷砂菌斑
喷砂工艺参数对不锈钢表面环氧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喷砂工艺对铝合金薄壁件表面状态和结合力的影响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面向大型构件的龙门式喷砂机器人系统
小牙石,大麻烦
一种滑套喷砂器的研制
老陈醋漱口除牙石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洗牙会让牙齿不牢固?
洗牙:半年到一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