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立德树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地生根

2021-03-05黄文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心道德与法治

黄文明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品德的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秉承初心,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加深对思想道德学习的认识;通过课堂活动,对学生思想进行剖析,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把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切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方针,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初心;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讲好关键课程,赓续红色血脉,以文育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心有大我、甘于奉献”,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担负起育人责任。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和先行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培养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思政教育联系起来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党育人、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也就决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把“以德育人”融入思政教育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道德和法治课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探索教学方法

学校在加强教师自身建设特别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应不断探索和构建一流的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教师教育的引领辐射能力,着力服务于新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需要。教师要保持自我提升,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发展。

三、展现美好形象,坚持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导师,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展现美丽的教师形象。着眼教育的未来发展,教师要坚持学习和培训,保持自我提升的狀态,提高教学的专业能力。

四、坚守初心,一脉相承

建党百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甘心付出为教师提供了精神源泉,无数的教师在平凡中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如优秀教师张桂梅,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在滇西贫困地区支教40多年。她放弃优越的工作,用双手和生命诠释着一种母爱和师心,改变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命运,为滇西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张桂梅教师的不懈追求,证实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的初心,教师要以这样的精神扎根教育事业,奠定国家的教育基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始终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扛起教书育人的重担,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为教育强国而奋斗终生。

五、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三尺讲台为国育才。“我有责任将孩子们培养成能够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李龙梅老师,这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事教育行业二十多年,不断努力、创新,并且建立了一个团队,和团队一起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他们通过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帮助一批又一批视障儿童获得思想与知识,获得了有尊严的生活。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用心教学,为学生们耐心地解决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要潜心钻研,勇于尝试新事物,提供给学生们最好的教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的背景之下,教学的最大任务就是重新定义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能完全通过成绩单上的分数表现出来,它更注重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此外,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进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值得提倡的,它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充满乐趣,这样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开展。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要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在学习读本时让学生表达对读本内容的认知,理解新时代赋予他们的担当和追求,让他们明确“中国梦”的内涵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角色要求,培养他们实现“中国梦”的抱负,并内化于心、为之奋斗。

在知识大杂烩、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心怀理想、目光高远、立足实际,在革命性的成果中学会创新。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教师只有无私奉献、深耕教育,才能为未来的教育积蓄力量。教师应根据党的要求培育人才,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尝试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最重要的是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真正守住教学的阵地。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常规课题“小学思想政治课中榜样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ZX21-199)

参考文献:

[1]刘林娟.进程式学习单:促进自主“学德”的载体设计与教学实践:以“这些东西哪里来”一课为例[J]. 中小学德育,2021(05).

[2]解耀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初心道德与法治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