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容融”文化,达成美好愿景

2021-03-05吴国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程

吴国华

菀坪学校地处太湖新城菀坪社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移民之乡,社区百姓包括来自100多个县市的30多个民族。多年来,南北文化的交融、聚集和积淀,成就了菀坪融合、包容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吴江其他乡镇的独特的多元文化。学校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的。菀坪学校于2005年2月由原菀坪中心小学和菀坪中学合并组建而成。

基于对菀坪地域文化的背景的考量,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容融”文化品牌,寄希望于在包容、融合这一优秀的校园文化和形成这一文化的校园环境支撑下,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成就学校的美好愿景。

一、在“容融”文化背景下,将“五四”学制探索推向纵深

菀坪学校是吴江区内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至今,我们对九年一贯制从一知半解到熟知,从起步探索到轻车熟路。我们始终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谋划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自2010年起,面对学校师资均衡化发展的瓶颈,学校提出“五四”学制办学思路,即把小学六年级作为初小衔接整体迁入初中部管理。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一项大胆的探索尝试,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诸多因素。我们紧紧围绕“容融”这一文化背景,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推动下,学校主要从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素质发展、师资融合等要素入手,进行课程与管理内容拓展。最近几年,学校联合区内新组建的其他几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围绕小初衔接在课程内容上的拓展进行分工合作,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上探索开发衔接教材,根据课程实施方案择机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盟小初衔接课堂展示研讨活动等,扎实走好探索的每一步,把“五四”制办学推向纵深。

二、营造“容融”校园环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规范,优化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开齐、上足规定课程,用行政巡课制度保证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严格执行苏州市“三项规定”,保证每天下午3节课后的活动课时间,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体育类活动,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满足其体育美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将通过调整校本课程,增加体育类社团活动课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深化新课标解读。期初研读新课标,在实践中内化课标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是继续推进课外阅读。加强图书室、融智厅、班级图书角建设,做好“三确保”和“三个一”,即确保一定的阅读时间、阅读质量、阅读数量;每個班级有一个阅读角,每位学生备有一本读书笔记,每学年举办一次融智阅读节活动。在整班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对师生共读及阅读指导课的研究。

三是强化质量监控。大力推进《菀坪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意见》,优化管理办法,组织各种教学调研,构建完善、适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监测系统。把调研后续分析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更好地研究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的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植“容融文化”沃土,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一是基于学校文化特色,进一步营造务实、求真、创新的教研氛围,以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积极践行“主题确立、教学诊断、团队合作、技术融合”的教研活动方式,引导教师发掘“微教研”主题,不断整合各类教研活动平台,多管齐下,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软实力。

二是以教研组课题研究为纽带,推进教科研融合工作。在继续保障“骨干引领、时间充分、组织精心”的基础上,创新教研形式。

三是强化教研主题研究。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理念,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接地气,鼓励和引导每个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加强综合实践等小学科的教研组集体研究,使教研活动主题系列化、课题化。

四、借力“容融”校本,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

多年来,我校一直努力强化完善社团活动,鼓励老师全员参与,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和经验,逐步开发体现“容融”文化理念、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可持续应用的校本课程。学校将在编写并实施《融乐学门球》《融趣小游戏》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容融”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形成一套着眼发展、横跨艺体、具有鲜明“容融”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校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着眼学校实际,以学校“容融”文化建设为途径,着力建设学习型学校,为师生和谐成长、成才提供舞台,培养学校的“家文化”和师生的归宿感,切实提升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满意度。

(作者简介:吴国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