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2021-03-05展淑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展淑萍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从每节课入手,从每个问题入手,不断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教师应注意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营造紧张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首创的“产婆术”教学也是由一个个问题充斥着的,他把问题看作是“产婆”,这些问题能够促进思维的形成。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启发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现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成功地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展开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提高思考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在其著作《有效教学方法》中指出: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加里·D.鲍里奇还进一步指出: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以及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就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质量

1.抓住“关键点”提问

“关键点”是指在教学中能起到主导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总而言之,就是对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思维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老师从课题出发,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邀请了9位学生回答,并且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随后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再逐个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引领学生解决问题,串联起了本堂课知识点学习。在课后的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生动的、受欢迎的、创新的。教师提问时首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粗”一些、“放”一些,让学生在宽敞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更可能获得多、新、奇的答案。

2.紧扣“迁移点”提问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设问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基础,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观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乐意在知识的迁移处设计关键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学生前一节课刚学会了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因此,我在引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提问:“你能用上节课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关键问题既有助于老师形成一种强调方法和活动之间的内在迁移关系的“类方法”思维方式,又能够给予学生思维的挑战,培养其在整体视野下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认知能力,促进其结构化地规划思维方式、类比式地迁移学习能力。

(二)注重提高提问的功能性

1.适度性

教师所设置的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所谓适度性,是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对课本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让所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知识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会因为设计问题的难度过大而让学生无从下手,也不会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调节问题的开放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课,大部分提问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果开放度过高,指向又不明确,会导致学生去钻牛角尖,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如果对于基础一般的班级或者是教师对班级的熟悉度还不够的话,提出这样开放的、在本堂课具有主导地位的问题更要慎重,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抛开教学实际必将本末倒置。

2.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一方面是指在提问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高度。教师提问要结合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对于不同能力、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也应分层提问。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同知识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例如,可以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和老师、同学不一样解答方法的问题,可以提出大家忽略的问题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从每节课入手,从每个问题入手,不断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营造紧张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本人将继续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獻:

[1]黄春雷.数学课堂提问 有效性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