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故事课堂

2021-03-05黄思雨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黄思雨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改编故事的方法,能使科学教材更加具有独特性和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信息技术和高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融合,能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传统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亲身体验

一、二年级的科学教材更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工具去观察认识世界。在低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

“科普短剧”是一种独特的科普形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跟随人物情节发展而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借鉴了这种形式,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创编一些小故事,把教材故事化,通过故事的代入让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更有特色。

在故事构建过程中,怎样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我们以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课“观察叶”为例。我把这堂课创编成了一则童话故事。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则故事:

有一天公园里来了一位小朋友,东跑跑西走走,嘴里还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大树爷爷看到了,便问他:“小朋友啊,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小朋友说:“大树爷爷,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树叶书签,可是我不知道哪些叶子可以做书签。”“哦,我明白了。要做树叶书签,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树叶,你认识公园里的这些植物吗?”“不认识。”

大树爷爷:“这位小朋友不认识公园里的植物,你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学生:“能。”

大树爷爷:“哇,看来你们认识很多种植物了!那么现在爷爷来考考你们,爷爷这里有很多树叶,你们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些植物的叶子吗?”

活动1:根据叶子的特征说植物名。

(1)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叶子的结构。

(2)通过叶缘判断是否同一种植物。

(3)观察不同叶子的异同点。

大树爷爷:“看来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这位小朋友用来做叶子书签的叶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

大树爷爷:“同学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做的叶子书签事实上也叫叶脉书签。只要把叶脉保留下来就好了。”

大树爷爷:“在刚刚的观察学习中,爷爷发现了这样的两片叶子,你们能告诉我它们是不是同一棵植物的叶子吗?”

活动2:观察同一棵植物不同时期的叶子。

“大树爷爷”出示青黄两片同种植物的叶子,问:“这两片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吗?”

(学生观察交流)

大树爷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生:“叶子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断地生长,也在不断地枯萎。”

大树爷爷:“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一片叶子的生长过程?大树爷爷带着你们再去看一看。”

(利用VR构建逼真的自然情境)

学生跟随大树爷爷的脚步,观察一片叶子的生长过程。

大树爷爷:“小朋友们,今天大树爷爷非常开心,你们开心吗?”

大树爷爷:“这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大树爷爷:“你们看,不同的植物,它们的叶子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他们很多时候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如果所有的植物都没有了,对我们的地球家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大树爷爷:“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一草一木。”

大树爷爷:“最后,你知道叶脉书签怎么制作了吗?”

在这样的一则故事里,我要选择合适的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完成我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将阐述不同的信息技术在这堂课中的运用。

一、传统信息技术在故事创编环节的运用

在这篇课文的故事构建中,我运用到了传统的画图技术、视频技术和语音技术。

(一)画图技术对课堂生成的影响

首先,我运用画图制作的方法创作出“小朋友”和“大树爷爷”,确定故事的主人公。

1.抓住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画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动画人物的建立给学生带来了“参照物”,使科学探究更加有序。

(三)视频技术对课堂生成的影响

1.视频技术带给学生的画面感

通过可视化手段,把较为抽象、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分解、呈现给学生。在故事的创编过程中,我用了很多视频。在“根据叶子特征说植物名”这一活动中,我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植物,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认识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并从中培养思维能力。

2.视频技术拓宽了教学空间

把学生不能去到的空间通过视频搬到教室,扩大了教学的广度,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更加有利于科学探究的进行。

(三)语音技术对课堂生成的影响

根据人物特点配音,“抓”住学生的耳朵,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

但是,传统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端,高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去伪成真”,让学生的“亲身经历”更真实。

二、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逼真的情景对课堂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全新实用技术,主要分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三类。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习者观察到众多平时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达到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目标。例如,在“观察叶”一课的两个活动里:利用VR设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三维世界的奇妙,更好地“看到”不同的植物叶子的异同点;利用VR设备,学生可以“亲历”一片叶子的成长,更真实地感受到叶子是有生命的,也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叶子的细节,更加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学习给课堂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具有多学科特性和影响的一门新信息技术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对教育管理手段与策略、教师工作方式、学习和评价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颠覆性影响。在活动1中,让学生利用智能识别模式去识别一些不认识的植物,会比直接告诉学生更好。学生点一点鼠标或屏幕就能知道这个植物叫什么,更符合“學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理念。而且,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最后,在叶脉书签的制作中,采用全息交互智能终端设备,为学生提供食用碱、树叶、刷子、电磁炉、烧杯、清水、吸水纸等材料,让学生先阅读制作方法,再选择材料操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体现,制作的容错率也得到提高,失败了重来,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学生通过点一点、拖一拖、刷一刷,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叶脉书签,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高效地学会制作书签的方法;在不断的选择、替换中推理、思考某一步骤的作用,进而引发其他的思考。这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

根据教材编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尝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科学课堂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邵锋星.科学素养怎样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张磊.全智能教育空间建构: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分布交互式视景仿真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05).

[3]张学涛.探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0).

[4]赵静华,潘巧明,郝曼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索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方案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
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