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里土陶活态传承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2021-03-05刘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文化创意

摘要:本文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的历史和艺术形态,探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当下文化氛围中的活态传承,以及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商业价值,希望对传统非遗在当代的发展提出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伏里土陶;活态传承;文化创意

一、伏里土陶的概况

民间土陶艺术在整个陶瓷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传承和发展的那些流派,山东省枣庄市的伏里土陶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有文物可考的伏里土陶前后延续了已有五千余年,自新石器时代伊始,至夏商周时期再到明清历代均有土陶文物出土,这既为伏里土陶的生产历史提供了事实依据,也说明了伏里土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谓是承载中国土陶文化、艺术历史的活化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曾这样评价伏里土陶:“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形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有吸收其他姊妹艺术长处的痕迹”。

在上世纪的“文革”时期,伏里土陶的制造和创新一度停滞,很多传承历代的模具也都破坏殆尽,后经传承人甘志友的挖掘、抢救、整理和创新,又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逐渐走上正轨。而今,伏里土陶艺人依然秉承原始艺术的制作工艺和风范,烧制的土陶艺术品深受国内外中、高端艺术品市场的欢迎。但“伏里土陶的守望者”甘志友却没有这么乐观,正如他所预言的,“专家看重伏里土陶,并不等于市场上的认可”,当代的福利土陶正在被世人遗忘,逐渐变成文化遗产。

二、伏里土陶的种类、造型和装饰特征

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伏里土陶发展出了200多个品类,功能齐全,既是实用用品,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总览伏里土陶的艺术作品,其造型方面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整体造型纯真、质朴。这些作品反映了伏里土陶在造型方面的特点,既像又不像,细看还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根据作品的功能可以划分成祭祀、赏玩和生活三个大类。

其一为祭祀类产品,包括烧香用的圆鼎、方鼎、香筒、香褂挂等,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些产品已经逐渐淡出了现代生活;其二是赏玩类的作品,此类作品数量较大,其代表有大站狮,蟾蜍等。这类作品往往都是被人们寓意了美好寓意的动物,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蟾蜍又称辟邪,虽外形丑陋,但人们相信其者有辟邪和驱毒、驱疫的功能,且三足金蟾在民间又是财富的象征。还有一类是最亮最为庞大的生活用品类,也是伏里土陶中实用性最高的一类,以其功能性为主。有陶罐、陶壶、陶缸,八角松枝盆等。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伏里土陶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在演化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装饰图案来看伏里土陶,一直紧跟时代风尚,与中国工艺史上的传统纹样、装饰特色一脉相承,又不断从其他艺术形式上汲取灵感,根据器皿的造型不同选用不同的纹饰加以缀饰。在组合形式上,擅长将不同的纹路与花纹相结合,同时展现出古着的风貌。伏里土陶对于其色彩的处理有着自身的标准,即好质而恶饰,逐本而舍末,返璞而归真,神似而写实。不管是考古可见的器具,还是当代烧制的产品,大多都是素烧,不施加釉料,有红陶、灰陶、白陶等,以红陶最为常见。当然也有彩陶,只是较少。

三、活态传承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方法探究

(一)将伏里土陶融入旅游体验项目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相较于以文字、图像或者是现代科技手段的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活态传承更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各地发展出现了旅游项目趋同化的现象,旅游变成了简单的出行和纪念品购买活动,这无疑是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的。伏里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属于黄河下游地区,其地域特色并不出众,针对于伏里地区的旅游,可将伏里文化和民间艺术伏里土陶融入到旅游项目当中,带动当地旅游经济良性发展。基于这一观点,伏里土陶的旅游体验项目可以做成欣赏和实践两种形式:

1.鉴赏

对于游客来说,以伏里土陶作作品为艺术鉴赏的形式融入旅游当中,有利于他们对于当地民间美术的了解,激发游客对伏里地区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对于年轻一代,又能够较好地培养对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鉴赏类的活动主要是依附在知识层面上,既可以是专项展览,也可以是美术馆的参观活动,让游客们通过视觉的方式来领略伏里土陶的美。这是一种非常便捷的使游客够接受民间美术的方式,在欣赏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把握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2.实践

伏里土陶的工艺复杂,程序细致,制作时长,对火候等的要求都极高,即使是技术高超的手艺人稍不留神也容易功亏于溃,所以让游客参与全程的制作几乎是不现实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解的方法。完整的工艺流程,包括备土、踩泥、做坯、晾晒和烧制,其中备土、踩泥需专业人士耗费较长时间进行准备;晾晒虽难度不大,确耗时太长;烧制的过程大约需1整天,游客很难完全投入,但做坯相对来说容易上手。伏里土陶的大部分产品采用的是石膏脱模的工艺制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复杂的纹饰产品来说,石膏脱模的形式非常的方便,耗時不多,却可以很容易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在做坯的过程中,游客能够更近距离的欣赏伏里土陶作品,也能对其文化和特点有更深入得了解。

(二)开发迎合当代消费市场的产品

伏里土陶在历史上的前后延续了几千年的时间,之所以逐渐退出我们现在的生活,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由于它与我们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都背道而驰了。伏里土陶作为民间艺术文化,想要继续保持并发展下去,就应该到就应该参与到当今的市场潮流和现代的陶艺当中去。不应该仅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历代的艺术作品,更应该参与到设计领域,教育领域和创作领域,也就是说民间文化它应该是生活化的,不能将其简单的文物化在使用中保护是最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使民间艺术和生命活力的来源生活功能越强大的民间艺术,生命力也就越强。

总的来说,伏里土陶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山东乃至全国地方民间艺术的象征和代表,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应当积极鼓励当地的民间艺人继续从事和发扬,为优秀的地方民俗艺术传承做贡献。同时也需要高校陶瓷专业、设计专业的研究者进行合作,深入挖掘伏里土陶的符号价值,并将其转化成经济价值,开发出一系列以伏里土陶为原型的文化创意产品。

作者简介:

刘莹(1988-04),女,山东枣庄人,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伏里土陶。

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伏里土陶活态传承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021Q07080087。

3150501908262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文化创意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