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与创新推动的作用

2021-03-05王璐玮朱葛英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丽水新兴产业产学研

王璐玮 朱葛英

摘要: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措施。当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备受关注,并逐渐发展成熟。整个模式中高校与地方紧密结合,针对地方特点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与创新推动,进一步明晰地方城市发展方向的同时,促进地方高校整体质量和实力的提升。同时,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相关专业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大量人才,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收效显著,对于一些地区留住人才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样,产学研合作模式也有一定的劣势和缺点。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地方高校;新兴产业;推动创新

一、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

产学研合作,是指一种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属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为了将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以达到三者之间合作共赢,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的目的,提高我国创新动力。这一模式起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适合我国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复兴的首要选择和重点。为此我国政府也鼓励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是我国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但在这一方面,我国一直存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充分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开发与创新推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获得更多思路与建议,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开发与创新推动成了当前面对的新问题。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政策文件数量充足、政策制定主体丰富、合作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技术成果输出快速增加、合作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等方面。但我国对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起步晚,近年来,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提高,但与产学研合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校企合作实践发展对理论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范围不够广泛、高校服务企业发展的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较为单一、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情况不理想。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同高校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产学研的推广与开展。曼斯菲尔德(Mansfield,E.,1962)通过研究表明,优秀的大学能够获得大量的政府资金,保持高质量研究能力,并产生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成果;相对于二流大学而言,尽管来自产业界的经费较多,但仍旧很难成为一个具备高效创新能力的大学。久而久之,这将极易加重大学间两极分化的程度。[1]由此,我国为了解决此方面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二、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及优化改进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大致归纳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三种,并且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套路。最典型的就是“资本+技术”的模式,关键在于形成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这就是最好的地方高校产学研模式的例证。[2]

在完善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行业相关人才的输出主要依赖于地方高校。主要采取的模式即“校企合作”互相培养人才。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与相关企业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北京交通大学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派人才来北京交通大学进修以提高技术,同时,针对发展所需的人才,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专门的培养。另一方面,合作企业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合作平台,利用企业优势,将研究成果与开发技术进行推广,将科研结果进行市场化转化以获得经济效益。[3]

当前产学研的另一发展方向就是产业“孵化器”,这一模式来源于欧美国家。主要是为了弥补科技园模式的不足,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孵化相关企业,主要孵化的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并且主要也是鼓励地方高校中相关人才进行创业,保证新兴产业的创新性,防止出现人才资源调配不匀的问题。[4]“孵化器”这一模式在各国叫法都有差异,以丽水学院为例,丽水学院建立了“创业孵化中心”,并且与丽水市绿谷产业园合作,将产业孵化融入课程,保证输出相关人才具备企业管理与发展能力,为绿谷产业园的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培养相关人才主要采用“工读交替”制度。[5]“工读交替”制度主要是将工作融入进学习之中,进行“学习—工作—学习”这样的模式,在确保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实践,将自己的所学熟练运用,与相关产业的具体工作实践产生直接联系,这种产学研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竞争中产生更强的竞争力,在完成知识转化与知识发展之后获得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就业素质。就当前丽水学院为例,丽水学院积极开展众多创新创业比赛,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对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并且会在学生假期中加入短学期课程,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进行相关产业实践操作。另一方面,这些短学期课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产业要求,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更新。

三、产学研模式的研究意义

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模式本身是当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布置科技创新战略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大力提倡并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和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服务全国各省份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晰城市发展方向,以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线,进一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确保城市因地制宜的发展。

产学研模式不仅对地区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地方高校本身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在参与产学研模式的同时,为了使得学校实力跟得上产业高速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这也要求高校不仅仅需要在纵向上发展,更需要确保自己横向上的发展,从而提升自身实力来产出更优秀的项目与人才,完成企业、科研机构、地方高校三者的强强联合。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产学研模式中,参与三方的本质目的不同。虽然整体上产学研模式降低了各方的创新成本与承担风险系数,理论上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参与三者的各自优势。但实际上,企业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追逐利益、提高竞争力以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地方高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输出符合我国当前发展需要的相关人才,并进行理论的创新研究与优化进步;科研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技创新与技术革新。三者确实互相需要,但是三者的本质目的不同,在合作中难免会带有所处身份角色所带来的固有认知和行业缺点,这就导致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三角形”中存在着以各自目的為中心的“圆形”。

以丽水学院为例,丽水学院当前“申硕”成功,这次“申硕”热门专业中就有农学,这与丽水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丽水山耕”项目急需农业方面的高质量人才之间有直接关联,这两点便相得益彰。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倒逼地方高校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以求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丽水山耕”品牌创立的目的本身即为了适应丽水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向的需求,这也体现出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城市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

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问题困惑

产学研合作模式有着众多的优点,但是本身仍然存在着缺点。

(一)抗风险能力偏弱

产学研模式本身是强强联合的一种模式,参与三者实力基本匹配。这也导致了往往产业上游的企业甚至政府更愿意与实力更为强劲的地方高校和科研实高超的科研机构合作。这三者本来就占据各自行业中优势地位,三者联合,三者自身所拥有的抗风险能力就极强,所拥有的资源更为强劲,可持续投入更多,因此最终导致在整体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发得多。而较弱的机构只能与自身水平相当的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三者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并不突出,并不能保证合作产生“1+1+1>3”的效益,这导致了诞生的产学研合作本身的抗风险性能力较差。同样,这样的三者的资源也相对有限,很难支撑其长效的、投入过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产学研项目更着眼于短期效益的获得,很难产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成果,这也导致了产学研合作之间的质量差异。

(二)资源调配失衡

因为产学研项目的存在,地方高校在进行校内学科资源调配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倾斜,更多的资源会倾向产学研项目所在的部分,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以丽水学院为例,一般而言,理科与工科项目明显多于文科,资金也多于文科项目。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地方高校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正如上文所说,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仅需要地方高校纵向发展,更需要横向发展以确保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

(三)人才培养机制欠妥

地方高校在针对产学研项目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于专业学生的发展也有影响。在授课时,过分倾向于产学研项目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固然需要人才,地方也需要留住人才,但是这样的措施是否限制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对于自身未来规划是否受了影响,仍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研究。

五、地方高校产学研模式的路径建议

对于上述问题,合作三方以及政府应当做一些转变、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和推进产学研模式的良好发展。

1.地方高校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产学研合作教育应与地方发展进一步结合,与学科发展进一步结合,使地方高校相关课程设置更适合学生一同与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发展。

2.加大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投资比例,在项目中更为主动的引导项目发展,努力承接企业研发中心的转移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得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3.地方高校还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定相关规定,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保证授课内容不会过分倾斜化,确保课程与实际的联系,让未来新兴产业从业人才发展的更为全面。

4.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地方高校和企业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在合作上应当沟通更为紧密一些,以便提高双方的效率。地方高校和企业都应当思考如何参与合作,以此来激发产学研合作参与者的积极性,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缩短投入产出的时间,提升资源利用率与转化率。

5.地方政府应当鼓励地方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并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引导其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行使政府宏观指导功能。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六、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于创新推动极为有利,对于地方高校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具有自身的不足与劣势。因此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日趋成熟,產学研项目日渐增多,产生的效益也是极为可观的。以丽水学院为例,“丽水山耕”项目对于丽水学院商学学科、管理学学科、文学学科以及农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相比于前几年的发展,当前丽水学院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整体实力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丽水学院自身综合实力建设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几年丽水学院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明显增多,项目质量明显提升,优质项目的数量也相应增多。这同样反映出丽水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受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影响,整体实力取的一定成绩的同时,促进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质量数量的“双提升”,并取得“双赢”的结果。

同样,正如上文所言,产学研合作模式也有相应的劣势与不足。在本次调查中,丽水学院与产学研项目相关的专业学科中有35.18%的学生认为当前专业所设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相关课程对自己未来发展作用不大。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产学研项目,但是并不愿意毕业后继续参与相关项目的发展。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促进扩大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缩小不足与劣势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Edwn Mansfield .Entry,Gilbrat’s Law ,Innovation,and The Growth of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53.

[2]姜照华李桂霞.产学研联合: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J].科学学研究,1994(1)68-73.

[3]杨东占.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J].中国科技论坛,1995(1):18-21.

[4]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3(4):74-76.

[5]樊泽恒.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学考察[J].中国科技论坛,2004(5):112-115

作者简介:朱葛英(2001.5),女,汉族,浙江台州人,丽水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王璐玮(1997.11),男,满族,江苏南京人,丽水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2020年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省级)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与创新推动作用研究。

指导老师:丽水学院潘宇峰

1766501705222

猜你喜欢

丽水新兴产业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丽水发现新物种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丽水古堰画乡
瓯江丽水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