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2021-03-05王洪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王洪莉

摘要:以往的数学单元编排主要目的取向为知识传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随知识的增长而提升的,再加之单课教学、单课检测等惯性做法,使得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得以建立和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基于学力提升目标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展开思考,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指导水平。

关键词: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是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可以提高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降低知识遗忘率,在单元整体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依然有所束缚和局限,需要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1.把握教学根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知识体现逻辑性和系统性特征,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者,必须以积极情绪状态、较高的兴趣水平为基础,自觉完善数学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教师要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来把握教学重点,科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计划,引领学生整体感悟。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加小数、小数加小数两大类型,而小数加小数这块内容又可以分成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两大类型。教师先带领学生对计算的类型进行整体感悟,然后再进行分化学习。而对于概念的教学,教师也不应仅停留在描述和演绎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把握[1]。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上位概念的感悟,形成对其下位概念基本要素的具体化。例如,对“角”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对直边图形、曲边图形的分类辨析,使学生形成对顶点和边特征的把握,这样上位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下位概念的学习提供了导向作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清晰直观[2]。当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比较准确的数学“角”的概念后,教师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学生找实物图片中的角和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立体物体上的角。在把握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感知力。

2.引导“回顾与整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带领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通过回顾性学习、总结性学习方式巩固记忆、搭建结构、理清关系。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学习任务之后,数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与整体单元知识内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学生的知识漏洞,设置教学问题,带领学生精读深度学习阶段。如学习完“分数乘法”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法”,具体地说包括哪些知识点?(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3)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5)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6)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单元“回顾与整理”的任务是温故、知新,“温故”是基础,“知新”是目的。“回顾与整理”既构建了算法联系,促进了知识系统化,也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力。

3.训练知识“迁移”应用,促进能力循环提升

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分成两个阶段,一是“教结构”,二是“用结构”。“用结构”阶段主要采用迁移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法和技巧迁移到类似的相关知识中去[3]。如运算律是《运算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固有的基本性质。此单元一共安排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此单元时,教师应该对“加法交换律”这一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将“教什么”研究透,才能落实好“怎样教”的问题。这类知识适宜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以及相应的归纳推理获得。教师首先设计加法交换律模型的口算比赛,引导学生举类似的例子,由此让学生形成初步猜想,为了使结论更为可靠和严谨,教师进一步追问:“谁找到反例了?一个都没有吗?”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促使他们回到加法的意义这个原点去思考问题,从加法的意义出发去解释、理解“和不变”的道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启发他们借助情境图进行分析和表达。最后,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归纳总结,启发他们对加法交换律进行多元表征,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规律之间的联系。采取这种方式来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在学生的头脑中一步一步清晰起来,有效实现了对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建构和深度理解。本节课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有助于揭示运算律的本质特征,在引导学生得出加法交换律后,一方面组织他们“回头”看,通过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体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在突出加法交换律学习价值的同时,也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打下基础。因為《运算律》的学习,其结构相似,都是先提出猜想,然后根据猜想举例验证,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实现认知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和以往的单课教学策略比较来说,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更明显,能够体现知识结构与数学逻辑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运用比较符合学情,学生立足单元知识结构、整体学习视角展开数学学习,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但是想要有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科学规划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史润侠.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J].软件(电子版),2019(03):112.

[2]高子林.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09):42-44.

[3]孙敏.基于学习能力提升的数学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的探索[J].数学之友,2018(06):16-19.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