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研究
2021-03-05曾莠詠
曾莠詠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欲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本文首先从企业模仿创新、企业赶超式创新和企业超越式创新界定企业创新战略的内涵,之后从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集聚发展等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必须不断革新管理方式,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自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一词后,学者们对于创新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从一种循环到另一种循环跨越的过程,即创新是经济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创新发展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管理如何创新?如何借助创新策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是提升企业活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在不改变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模仿创新
落后企业借助后发优势,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企业模仿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创新的主要模式,也是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行理念和技术转移,从而提高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生产力,实现区域间企业的均衡发展。
企业赶超式创新
模仿创新通常被认为式企业的初次创新,模仿创新只能提高企业生产力,无法形成竞争力,不能给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企业赶超式创新,以模仿创新为基础,实现企业的二次创新,即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中国化,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赶超式创新重在修改,即以模仿为基础,对西方现有技术和理念进行修改,释放西方技术和理念的最大动能。
企业超越式创新
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顺利度过了模仿创新阶段,赶超式创新也即将结束,我们将进入到超越式创新阶段,即根据自身国情和企业发展状况,自主研发革新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发展相对落后,创新发展利润较低,受制于创新发展门槛和我国企业规模。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比较落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不够
随着数字化经济时代到来,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功能,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新形势下,仍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对于数据创新的重视度不够,他们大多只看到数据表面的信息,没有意识去分析数字背后的信息,无法深度挖掘数据的内涵,损失了很多数据带来的收益,不利于企业形成竞争力。
人力资源存在短板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我国技术性人才相对充裕,但创新性和理论性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阻碍。当前,我国企业工人大多只掌握了机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对于技术使用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相对不足,无法形成创新力,他们更多的是充当机器人的功能;并且,由于缺乏理论知识,我国企业工人的边干边学能力和“干中学”能力较差,无法内生的推动技术可持续发展。
企业集聚度不高
企业创新发展成本高,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投入和設备投入,新形势下,我国企业集聚度不高,不利于技术和创新知识的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创新的收益,不利于企业创新式发展。其次,企业集聚度不高,不利于创新型企业发现市场需求,不利于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从而提升了企业创新成本。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利润率。
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发展,首先应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其次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提高企业管理的创新活力,然后搭建平台,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最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
模仿创新是早期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式,我国企业在引入现代管理理论或实践模式时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企业管理仍然处于模仿创新阶段,模仿创新重在解决管理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即实现西方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管理理论的中西部化,从而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战略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西方管理理论的中国化,需要基于文化双融视角审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全面分析管理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深入探讨我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才能提升西方理论的适应性,促进国内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
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不断提高管理创新活力
首先,整合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流程再造、商业模式革新、运营平台优化等方面的集成创新。企业供应链管理跨度大,引发上下游企业众多,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被削弱。新形势下,当代企业应利用“区块链+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对集聚区的企业管理创新。借助区块链技术,使整个供应链可视化、透明化,可动态追踪。此外,基于团队管理的角度,领导者应关心员工个人工作与生活情况,既能达成企业经营目标,又能激励下属成长,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同时,新时代的企业应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反馈机制,提高品牌忠诚度,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
首先,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主体、提升创新浓度、促进知识与价值流动的关键。根据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导向,积极推动企业管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企业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从而吸引集聚更多人才;然后,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提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打造更多产学研结合项目,让学者和科研人员可以走入企业,切实感受企业方的需求,从而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创新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从实际出发,革新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积极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資源整合、服务创新,建设好发展好高层次人才集聚区;积极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创新。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
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关键,只有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和创新着的经济效益,才可以提高创新动力,激励管理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努力创新,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水平,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革新企业管理方式,通过超越式创新,提高企业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法可以防止搭便车行为,倒逼企业创新,当知识产权可以随意抄袭时,企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管理者会失去创新东西,不利于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式发展。因此,国家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即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机会成本,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欲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企业创新战略包括模仿创新、企业赶超式创新和企业超越式创新,当前,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最后从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不断提高管理创新活力、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等方面,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政策建议。
(广州华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兵,杨磊,许庆瑞.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路径如何演化?——基于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06):1096-1107.
[2] 张振鹏.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研究综述及整合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0):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