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2021-03-05杨燕

商业文化 2021年34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国有资产资产

杨燕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家财政资金的物化结果,预算管理就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原则,它们的结合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一起,根据单位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资产购置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列入年度预算。

2021年,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条例》专设一章对预算管理做出了规定: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购置、建设和租用资产应当提出资产配置需求,编制资产配置相关支出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配置资产。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在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相结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但目前事業单位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对政策理解不足,对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的方法无力,资产管理理念落后等现象。本文分析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现状,提出二者相结合的可操作性办法,希望改变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资产管理落后的现象。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种由上级财政部门与学校财务部门共同实施的对预算资金进行筹集、分配、监督和绩效评估的行为。资产管理是对实物的管理,预算管理是对价值的管理,两者是同一实物的不同方面,联系紧密。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科学合理的预算将直接决定国有资产配置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也对调节资产增量和控制资产存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资产是预算资金使用的结果,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良好的资产管理工作,准确及时的资产信息,是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依据,而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结果起着重要影响。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是从源头加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也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普遍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1.重编制、轻执行。很多事业单位把预算控制异化为资金审批和费用控制,认为只要不超预算,就是预算控制水平高的表现,忽视了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编制预算的是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是业务部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透彻,也造成预算实际执行的偏差。2.重预算、轻管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工具进行监控和考察其进展状况,人为干涉因素造成预算执行过于随意。3.评价指标单一。事业单位在分析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时,往往仅将预算值与执行值进行简单的比对和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全方位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提出整改的要求。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制约着预算实际作用的发挥。

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指通过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资金,因此财政监督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体系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目前,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主要有三种形式和程序: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 事业单位作为预算编制和收入的主体,应该在预算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只是财务人员汇总各业务部门下年度预算需求后,根据上年度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上浮,即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取证,也没有更好地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编制预算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全局结合目前部门发展或者整体规划等进行预算编制,对实际工作有没有指导作用或者参考价值。单位的财务监督意识也薄弱,编制人员随意变动,预算执行、预算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及时,难以对业务部门的预算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不能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资产内控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内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保证资产安全、提高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资产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1.国有资产没有形成分级归口管理体系,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资产使用人和保管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不明晰。2.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内部调剂、对外投资及报废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模糊,不能分清责任。3.国有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国有资产毁损不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制度作出妥善处理。

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无力

事业单位的预算配置,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各个业务部门,以满足单位发展和实现自身职能费需要。资产是预算资金的物化和沉淀,两者相辅相成,是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近几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财政性的预算资金透明化、科学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认知,但和预算联系紧密的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却还没被事业单位普遍认识。部分单位常常在争取经费,购置设备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对购置后的资产的使用效率了解不够,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盲目攀比、贪多求大,导致资产的重复采购和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资金的使用低效甚至浪费。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中,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单一片面,资产的投入和使用效率没有亮化指标,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且互为前提和基础。资产的配置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核心,而资产配置管理的关键节点就是制定资产的配置标准。目前,国家对仅对行政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电子产品、办公家具、常用办公设备等通用资产制定了配置标准和使用年限标准,对其他专用设备及非常用设备的配置标准无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是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合理化及科学化的基础。根据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不同性质,按照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结合属地实际情况,与行业主管部门一道研究制定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实施并逐步修订完善。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配置标准的制定,使预算的编制和审核有了相应的依据,能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配备和使用资产的行为,大大减少了预算和资产配置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完善预算编制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

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新增资产配置要与资产存量挂钩”,即事业单位新增资产配置数量应依据单位人员机构编制数量、配置标准和资产存量情况确定,严禁超标准配置资产,暂时没有标准的要从严控制、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前,根据业务需要、资产存量等情况,编年度资产配置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资产配置需求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后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批。各事业单位在上报下年度预算时,提交已批复的年度资产配置计划,作为预算批复的依据。

新增资产配置的预算审批,涉及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内部多个部门,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各个司(处)应相互配合,密切協商,提高新增资产配置相关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对资产实行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

事业单位应按照 “管好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控制资金的流向、引导资产的增量。1.加强对资产配置计划的论证,合理确定业务需要、结合资产存量,按规定和程序对新增资产需求进行调研论证,严把“入口”关。2.资产采购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原则,推进政府采购,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防止腐败。3.在建工程按要求及时进行财务竣工结算,结转固定资产,防止账外资产长期无人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4.管好资产“出口”,严格按流程对报废资产进行审批和处置。5.推动事业单位之间及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合理流动。事业单位对应长期闲置、使用效率低下或者重复配置的资产,进行盘点登记,本着“能用尽用”的原则,在部门之间进行资产调剂,提高资产使用率,同时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建立资产共享机制。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优化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是一段时期内,仍旧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但是,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是解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为民、吴轶凯《基于预算管理的高校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实验技术研究,2013.9.

[2]聂常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宏观经济研究.2012.9.

[3]李朝芳《论信息留下资产管理与元素管理结合》财会月刊.2021.3.

[4]王秀云.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2):35-37.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国有资产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