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和胃方对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2021-03-04相萍萍孙洪平范尧夫
曹 雯,相萍萍,孙洪平,范尧夫,李 慧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11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院区,南京 210028;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南京 210028;4.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消化科,南京 211299)
糖尿病患者病程日久,易引发便秘,即糖尿病性便秘。糖尿病性便秘归属于中医“便秘”“痞满”范畴[1]。患者可有大便干燥难解,或排出不畅,或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养阴和胃方是我院临床应用近10年的实践经验方,治疗便秘疗效显著。本研究运用养阴清胃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评估其对胃肠动力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及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养阴和胃方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养阴和胃方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62±10.86)岁,平均病程(5.85±1.85)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90±12.35)岁,平均病程(5.98±2.37)年。2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便秘的诊断标准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包括主症(大便秘结、胃脘灼热、舌红少苔)和次症(消谷善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脉细数),具有2项主症和1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同时符合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西医诊断标准;2)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3)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者;2)糖化血红蛋白>8%;3)具有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4)反复发作低血糖;5)备孕、哺乳、妊娠期女性;6)过敏体质者,或对本研究已知药物成分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糖尿病原有治疗基础上,予便秘干预治疗。养阴和胃方组予养阴和胃方口服,方药组成:生地黄10g,麦冬10g,玉竹10g,佛手10g,北沙参15g,白术20g,莱菔子10g,每日1剂,每剂浓煎至300mL,分2次服用。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
1.5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综合疗效参照《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4]制定,以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评价指标:痊愈,症状改善率≥95%;显效,症状改善率≥80%;有效,症状改善≥50%;无效,症状改善<50%;临床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分为4级(无、轻、中、重),主症分别记分为0、2、4、6分,次症分别记分为0、1、2、3分[5]。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并计算积分值。胃肠动力指标,运用氢呼气检测仪检查服用乳果糖后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应用免疫方射法检测空腹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
1.6 安全性评估
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数据,配对t检验用于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和养阴和胃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采用中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Wilcoxon检验用于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和养阴和胃方组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检验。设定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疗程结束,养阴和胃方组因无法坚持服药,脱落2例,对照组无脱落。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养阴和胃方组治疗后,胃脘灼热(P=0.001)、头晕耳鸣(P=0.003)、腰膝酸软(P=0.041)、脉细数(P=0.006)的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养阴和胃方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OCTT、MTL、SS及G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01)。养阴和胃方组治疗后OCTT、SS及GAS下降,MTL水平上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OCTT/min MTL/(ng·L-1)SS/(ng·L-1)GAS/(ng·L-1)对照组 50 治疗前 95 176.0 44.54±4.67 297.8治疗后 94 283.8 42.98±4.21 288.5养阴和胃方组 48 治疗前 95 173.7 44.12±3.44 296.2治疗后 80### 296.5###30.06±4.27### 186.1###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养阴和胃方组有1例患者出现服药后恶心,坚持服药后症状缓解。其他完成疗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
3 讨论
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见于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排便费力,每次排便时间以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性便秘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致病因素相关:1)长期高血糖导致胃肠道内交感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异常[6-7],以致胃肠功能紊乱,胃内容物排空延迟,肠道蠕动速度减缓,导致便秘;2)胃肠道内激素分泌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便秘发生[8];3)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肠道肌肉功能障碍,例如肛门括约肌、大肠肌肉等,导致便秘[9]。本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西药口服或灌肠,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乳果糖能够促进粪便软化,加速肠道蠕动,提高肠腔容积,促进粪便排出[10]。本研究采用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经过4周治疗,经养阴和胃方治疗的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服用乳果糖的患者。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养阴和胃方组在改善胃脘灼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数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发现,养阴和胃方能够改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OCTT,调整MTL、SS及GAS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正常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多种因素调节,胃肠激素是其中之一。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胃肠道神经损伤,进而诱发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MTL由近端小肠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促使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诱导胃肠蠕动[11];GAS由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G细胞分泌,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延缓胃排空,同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有关[12];SS同平滑肌上SS受体结合后,进而抑制胃肠运动[13]。本研究显示,养阴和胃方能够明显缩短口—结肠转运时间,有效降低SS、GAS水平,促进MTL分泌,改善胃肠激素紊乱。
糖尿病病程日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阴亏虚,运化失司。养阴和胃方为我院长期临床运用的经验方,由生地黄、麦冬、玉竹、北沙参、白术、佛手、莱菔子组成。生地黄味甘、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味甘柔润,可生津止渴、滋阴养胃,清胃热。二药共为君药,具有养阴和胃的功效。玉竹、北沙参,二者清热益胃生津为臣药。佛手醒脾理气、和中导滞,白术能够健脾益气,莱菔子具有行气消食除满之用,三药均为佐使药。诸药相合,以达养阴和胃,理气和中之效。现代研究发现,地黄能够调节体内MTL及GAS水平[14];白术能够减少脾虚食积证大鼠的SS分泌[15],同时还能够改善肠道功能[16]。佛手和莱菔子均可以改善肠道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肠道运动[17-18]。麦冬、玉竹、北沙参具有降糖、抗氧化的功效,有利于糖尿病血糖控制[19-21]。
综上所述,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基于对胃肠激素的调控。但是,本研究病例偏少,非多中心研究等,对于养阴和胃方改善肠道转运功能,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后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明确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