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调查与思考*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高校为例

2021-03-04段赛月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分析法论文

段赛月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图书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之间有协同推进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图书馆学科建设的格局。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本科之后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学历教育,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训练他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为此,国内外高校图情学院一方面给在读硕士生开设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1-3],另一方面在出台的各种“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和“研究生学生手册”等中规定,学位论文必须将所用研究方法给予明确展示并作为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5],研究方法的运用已成判定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和价值及学生潜在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学位〔2014〕3号文件中直接指定研究方法部分为学位论文质量抽检评议的要素之一[6],研究方法运用的重要性再次升级。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基本上是以定量方式统计分析某段时间内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7],调查以期刊论文为主,有少量是以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样本的调查,但所选样本或时间跨度太窄[8],或仅限某一两所高校[9-10]或部分双一流高校[11]等,未有以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专门针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参评高校为样本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公布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等整体得分位居前70%的A+到C-共9档的权威高校名单为样本源,调查统计它们产出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及其构成情况,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学硕士培养提供借鉴参考,以繁荣壮大图书馆学科的内涵建设。

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1 数据来源

初定第四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估参评27所学校(即学科整体得分排名“C-”及以上)为调查源,再以设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限定条件,筛选出24所。浏览24所高校产出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年之后的收录情况,有12所高校论文未授权收录或授权收录但学校提交不完整,故选收录相对完整的13所高校为样本。因图书馆学硕士学制为3年,1999年入学学生的论文正常提交年份为2002年,同时论文提交还存有迟滞现象,最终确定13所高校产于2002—2019年并录入两个数据库中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1 258篇为研究样本(见表1)。

表1 13 所高校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出年度分布统计

1.2 数据处理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标注和归类1 258篇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数据。原则上,研究方法的名称以作者表达为主,部分作者未有专门表述则笔者在阅读全文后补标。论文若同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标注并分别计数,故研究方法总种数大于论文总篇数。对存在同义异名及表述欠规范等研究方法,则参考已有研究方法的释义后进行适当调整和规范,终获43种研究方法,另将应用总频次低于5次且无法归入上述43种的部分集中入“其他”,共44种,具体种类如表2所示。

在正式统计研究方法的各种指标数据之前,另邀请一名教师和一名图书馆学硕士生按以上步骤依照表2的研究方法种类再次标注并归类,以霍尔斯蒂(Holsti)公式[12]检验信度,一致性系数达87%,满足了研究方法种类标注和分类的可信度要求。

表2 研究方法运用频次及占比统计

表3 13 所高校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有无研究方法明示统计

2 统计与讨论

2.1 研究方法运用的知晓情况

在论文整体结构的引言部分辟有专门“研究方法”小节来陈述或展示单种或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步骤,包括研究背景的梳理、所用工具的选择、材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方式,以及在文后附原始问卷和量表等,视为“有研究方法明示”论文;在论文引言部分不见有研究方法展示,正文中亦无清晰表达,视为“无研究方法明示”论文。若一篇论文同时展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则一并统计,但不对多种方法展示顺序赋予权重以体现标注的客观性。表3为样本论文运用研究方法有无明示的统计结果。

近76%的论文认真执行研究方法陈述作为论文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这一规范要求。在未明示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分析方式的24.09%的论文中,部分是以实验、模型构建和软件系统设计等理工科研究方式来探讨图书馆学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这些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难免受到影响,好在2008年之后这一现象有很大改观。其次,研究方法有无明示情况随时间由远及近呈现出了令人可喜的景象:无明示率由2002年的88.46%下降到2019年的7.5%,明示率由2002年的11.54%上升到2019年的92.5%。越来越多的论文将研究方法以最直接和最明确的方式来表述,足见各校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指导和实践训练的成效,学生们对研究方法运用的重要性认知大为提升。再次,在标注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研究方法名称的表述虽仍有异名同义情况,但到后期名称逐渐趋向统一,表明图书馆学领域对研究方法认识和理解日渐明晰,相信继续总结和提炼之后,一个得到界内真正共识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将会搭建起来。

2.2 研究方法运用的构成

2.2.1 运用频次

表2是对前期标注和归类的44种研究方法运用频次的统计,同时计算了每种研究方法运用频次占全部研究方法运用总频次的比重,按降序列举。

44种研究方法在1 258篇论文中的应用总频次为4 229,根据每种研究方法运用频次占全部研究方法的运用总频次比重(n),全部研究方法可分高、中、低三档。

(1)高频法(n≥2%)12种。文献研究法的运用频次最高,这与硕士学位论文的高要求有关,撰写一篇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对研究对象涉及问题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研究背景有坚实、系统和丰富的准备,由此才能开启深入研究,而这都需运用文献研究法得以实现。缘于图书馆学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所以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思维法等受到广泛喜爱。此外,社会科学方面的经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也相当普遍,尽管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非接触性调查法的使用远高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接触性调查法,但它们都让图书馆学研究避免了单纯经验总结和主观推理研究倾向。统计分析的使用虽偏向对数据能力要求不高的描述性统计法,但系统分析法的高频运用说明图书馆学加强了整体性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另一值得关注的是历史研究法落在高频法的低档而网络调查法却居高处。可见,虽然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占先,但不少社会调查方法已大展拳脚,图书馆学研究与社会环境的结合更紧密,但积极关注现实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弱化历史观照的趋向。

(2)中频法(0.5%≤n<2%)12种。大部分是移植于理工科和横断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实验法、推论性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软件开发结构化法等,这些数理方法和现代化的整体分析手段进入图书馆学领域并逐渐占据重要位置,让数据得以更细致的分析、更彻底的验证、更全面的解释,体现图书馆学定量研究工作新鲜活力的同时,也让图书馆学研究发展走向更开阔视野,逐渐摆脱经验科学的印记而具有综合性学科特质。此外,模型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等的运用,表明图书馆学研究除了基于文本等经验资料进行理论论证外,还会在数据量化分析手段辅助下进一步强化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图书馆学研究终将要走出一条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综合分析研究路径。

(3)低频法(0.1%≤n<0.5)20种。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如田野调查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扎根理论和SWOT分析法等,凸显图书馆学的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属性;二是在数据挖掘工具的辅助下将情报学研究常用技术方法渗入,如引文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词频统计法、本体构建法、信度分析法、相关因子分析法等,从研究方法角度体现图情一体化方向趋势。但这些方法利用频次占比均低于0.5%,即至少每200篇论文中才有1篇用这样的方法,所以研究方法的丰富性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应引起注意。

2.2.2 运用协同能力

研究方法运用协同能力是指在一项研究中同时运用一种以上研究方法[13],如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中采用多种方法,或者是综合运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开展研究,反映的是图书馆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良好趋势。图1是以年为单位统计每篇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种数及其占比的结果。

图1 单篇论文运用研究方法种数的年度占比统计

由图1可见,单篇论文运用研究方法种数在1~8之间,总体上研究方法运用协同能力与论文篇数间呈正态分布,即采用2~5种方法的论文最多,占论文总量的90.89%,采用1种或6~8种方法的论文较少,合计占比为9.06%。所以,采用多种互补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足够的数据和材料以支撑研究主题并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这已在大多数学生们中得到共识。其次,仅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呈下降趋势且在2013年之后基本消失,但同时能驾驭6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高度协同能力的论文不多,仅占论文总量的5.8%。若想让论文的研究进入更深更高层次,还需在研究方法协同能力的培育和训练上继续努力。

2.2.3 运用时间演变

图2 高频研究方法运用的年度权重及走势

因低频研究方法的时间分布零散严重,故以表2中前10种高频方法为代表讨论研究方法运用的时间演变;因数据库中收录2019年论文有滞后,时间段选2002—2018年,具体如表4所示。

这10种高频法的运用在17年中表现出稳中有变的整体性规律。其中,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波动不大,呈继续频繁运用的明确态势;比较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的运用增长乏力;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逻辑思维法、系统分析法的运用有下滑倾向。但是,具体年度对各方法的运用却存有一定差异,继续关注当年每种方法运用频次占10种运用总频次的比例(年度权重),以便能更准确掌握各年度运用侧重点并相互比照,如图2所示。

从横向看,若某种方法在某年度权重越高,表明同其他年度相比该届学生对该方法的认知更全面、掌握更熟练。图2中,文献研究法运用权重最高为2013年(26.91%),比较分析法2003年(16.32%),案例分析法2004年(16.67%),网络调查法2017年(12.50%),逻辑思维法2005年(11.01%),问卷调查法2018年(9.58%),描述性统计分析法2015年(7.44%),访谈法2018年(5.83%),系统分析法2002年(6.78%),实地调查法在2003(4.05%)和2018年(4.17%)相差不大。以上方法的最高权重值基本分布于2002—2005年和2015—2018年两时段,前段以传统的理性思维方法为主,后段更注重社会调查方法。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研究图书馆学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在后期已得到广泛认同。从纵向看,权重值越高,即该方法在该年度使用的所有方法中比重越大,表明该年度对该方法重视度相对更高。图2中,2002年是所有年份中高频法运用缺位最多的一年,且缺位集中在社会调查方法类,随后它们运用权重值逐年增大,所以该年可视为图书馆学研究对社会调查方法类的引入年。2003年是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并列第一,其余年份都是文献研究法稳居第一。2007年及之后,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思维法运用的年度权重呈现波动式缓慢下降;2010年及之后,网络调查法运用的年度权重逐渐上升;2010年之后直至2018年间,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运用的年度权重呈迅速上升状态。

各年度运用首位几乎为文献研究法,足见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图书馆学研究的适用性。整体上,虽以传统的经验的定性研究方法为主,但以实证为导向的定量研究方法自引入后运用呈逐年高涨之势,这与前面运用频次的统计结果基本相符。

表4 高频研究方法的年度运用频次统计

2.2.4 高校运用情况

基于以下考虑,选表1中前6所高校为代表来讨论该问题:一是由表1所见,此6所高校收录于数据库的论文量相对较多且年度分布较均匀;二是6所高校的学科评估结果整体得分在中间各档均有分布:黑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是B档、郑州大学B-档、湘潭大学C+档、河北大学C档、山西大学C-档,代表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整体建设水平达前20—70%位次的高校,它们既要追赶前20%的学校又被后30%的学校追逐,具有很强的观察性意义。表5汇总了6所高校产出论文所用研究方法频次占全校论文研究方法总频次≥2%的部分。

总体上,6所高校学生都很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在论文撰写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其中,吉林大学共用36种,覆盖率达81.82%,山西大学34种,覆盖率77.27%,河北大学和郑州大学均是33种,覆盖率皆75%,黑龙江大学30种,覆盖率68.18%,湘潭大学29种,覆盖率65.9%。多元化研究方法的运用是当前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中的普遍现象,但不同档次乃至同一档次的学校对众多研究方法的覆盖仍有差别。

各校运用高频法基本相同,但各有偏爱。按运用普遍度将表5中的方法分四档:一档是6所高校均运用的最普遍方法,即运用频次占比均居各校高频法前列,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逻辑思维法和网络调查法等,这与研究方法运用总频次中的超高频方法基本一致。二档是仅1所高校未运用的较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3种。三档是3所高校未运用的常用方法,如表5中序号为9—14的诸种方法,横向比较它们在各校间的运用频次占比,各校偏爱十分明显:河北大学是访谈法,黑龙江大学是跨学科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湘潭大学是实地调查法,吉林大学是模型法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四档是仅1所高校运用的独用方法,包括表5中序号为15—19的诸种方法,如黑龙江大学对借鉴法、山西大学对推论性统计分析法、吉林大学对文献计量法、郑州大学对实验法和理论研究法等都情有独钟。

表5 6 所各高校运用的高频研究方法统计

2.2.5 与研究主题的对应关系

论文研究主题的归纳是在论文关键词提取并对应于规范主题词表而进行。首先从1 258篇论文中提取了5 228个关键词并统计频次,根据“二八定律”将频次阈值≥10的定为高频关键词,再过滤其中无效的、泛指的部分,获1 064个高频关键词。然后将这部分词逐一映射于“图书馆学主题分类表”的9个一级主题、70个二级主题和26个三级主题及若干主题类目注释[14],初获论文的研究主题及其类属。因本文仅涉及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决定将三级主题并入二级主题,得8个一级主题和33个二级主题。依主题下分布的论文量,发现硕士生最关注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图书馆服务等主题,论文产出量各有344篇和333篇,共占论文总量的53.81%;同时,文献学和目录学等传统主题似乎进入成熟期、图书馆管理研究分散且有降温趋向、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受冲击、自动化网络化深入研究有难度,这些主题产出论文量皆不多。鉴于篇幅,选论文产量占论文总量2%及以上的6个一级主题及其下20个二级主题,与频次在论文总量中应用占比在3%及以上的18种中高频研究方法进行交叉分析,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交叉统计

从各级主题对方法运用上看,一级主题中以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三个运用的方法种数最多;二级主题中则以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信息服务、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最全面。结合上述主题下分布的论文量,发现各主题运用方法种数与其下分布论文篇数成正比。以二级主题为例,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下分布有传统的编目理论和实操、数字资源元数据、网站资源学科导航构建、数字资源保存与管理、电子政务信息的建设与组织、知识图谱等共216篇;信息服务下涉及图书馆和非图书馆组织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等115篇;读者服务下涉及普通读者和老弱少特殊读者的阅读服务与管理等81篇;数字图书馆下涉及数字图书馆原理、技术、开放存取、图书馆2.0和移动图书馆等75篇,这些二级高产论文主题均用了多达18种的方法。当主题涉及面广且处于高度活跃的研究环境下,需用多种理论方法展开多视角探讨才能逐渐将其形成日渐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可落地的技术实现方案,运用多样的相互支持的研究方法是必然选择。古典文献学多涉及古籍整理保护、版本学、题跋、校勘学、书评等内容,广泛采用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仍有难度,运用的研究方法种数少(11种)且偏定性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地方志的整理与保护等细小主题中已启用实地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此外,各主题中还未出现运用方法种数过低情况,所以当前各主题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较为均匀。

结合研究方法运用于主题的数量与频次,可考察出各种方法的适用性:最普适的当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逻辑思维法,运用于所有主题且高频运用。其次是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运用在多达17~18个的二级主题中,其中有1~8个主题的频次低于3次;再次是模型法、历史分析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推论性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运用于16~17个二级主题,其中有10~12个的频次低于3次。最后是文献计量法、实验法,运用于10~12个二级主题,其中6~9个的频次低于3次。当然不是所有方法都能适用于所有主题,但每一种方法定有自己最适用的主题,如历史研究法最适用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文献计量法适用于数字图书馆,问卷调查法和推论性统计分析法适用于读者服务,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适用于信息服务。而除文献研究法外,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网络调查法、逻辑思维法、描述性统计分析、系统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模型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实验法和层次分析法也非常适用于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要求,只有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适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3 结论与思考

3.1 研究方法应用取得的成绩

与20世纪后20年比照[9-10],21世纪前20年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进步显著:在图书馆学研究取向由定性研究和理论研究为主逐渐转向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朝着定性与定量结合、理性分析与经验数据兼顾的发展过程中,其他学科的众多理论方法纷纷被引进,极大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研究方法多元化特征凸显,既有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也有经验科学的方法,还有理性思维的方法,更有横断科学的方法。更可喜的是,一项研究不仅有以上不同方法的相互配合,即便是在一项研究的不同阶段中也会协同使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在确定调研对象时既有抽样也有典型个案,收集资料有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调研等方法的结合,分析资料时同时运用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的协同能力大大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图书馆学科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为提升图书馆学的学科和学术地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硕士教育开启全面扩招之旅,硕士学位授权点突破40个[15],学位论文产量亦随招生量扩大而增长,论文若取得创新就必须应用多元化研究方法。其次,得力于学位论文结构规范化和研究方法科学化的要求,国家层面给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部分制定评价指标,学校层面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据笔者调查,参与第四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估中有近60%的学校在图书馆学硕士生中将研究方法课程设为有明确学分的必修课,经过专门的系统化的研究方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升硕士论文质量的同时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也大有受益。再次,学界对国外图书馆学研究中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类的引介和评述[16],视野开阔下认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图书馆学研究主体——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所具有的精神、物质和社会等复合型本质特征在新世纪获得广泛认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也随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需求而更复杂且多变,既要高度关注图书馆工作和管理等实践领域,还要关注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图书馆与社会其他组织、图书馆与技术的关联,这必须运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技术性学科以及综合性学科等的理论方法来联合攻关和协同作战。

3.2 研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常用研究方法传统单一情况改变不大。在20世纪后20年,最常用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法,占比在54%左右[9-10],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将理论思考贯穿于作者思维系统中,经缜密逻辑分析揭示学科本质和规律,但如此强大的主导位置下凸显的是现代科学方法的缺失。进入21世纪,情况虽有改观,但如本文统计,文献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的运用频次占44种研究方法总频次的45%,余下9种高频法明显降成另一档。所以,主导方法由一种扩为三种。同时,12种中频法和20种低频法在100~200篇论文中最多仅用了1次,协同使用5种及以上方法的仅占论文的17%。方法丰富性与常用方法单调性的反差严重。

第二,本学科研究方法和新兴研究方法呈高关注低运用状态。文献计量法和引文分析法是公认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研究方法,但实际运用状况却未体现出它们本原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275篇图书馆学硕士论文中有9篇运用了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因未进入研究方法运用的主要种类而未统计[9];90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182篇硕博论文中有6篇运用文献计量法[10]。在本文统计中,文献计量法运用41次占总频次0.97%,引文分析法运用18次占0.38%。在学科间的研究方法日益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本学科研究方法的日渐淡化让人深思。此外,21世纪,部分论文还运用了PEST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熵权法、生态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媒介传播分析法、制度分析法等新兴方法,但运用频次都低于5次。正是由于调查方法、实验法、系统分法、层次分法、统计分法、内容分法等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图书馆学研究告别了单纯的经验总结和主观推理的研究范式。但学科发展创新不停息,引进和吸收新式的学科方法也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运用过程中仍有不规范现象。最突出的是研究方法名称表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方法是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运用与他们个人对学科的认知与理解、自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个体差异等密切关系,即便是研究同一项工作、关注同一问题、选用同一种研究方法,因理解和把握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具体运用上的个体性表现,最终影响学界内部交流。因此,在新时期结合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术性质和研究方法应用研究,搭建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并随时代变迁而具有成长性的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迫切课题,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研究方法运用的个体差异,在共同的理论平台上展开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和沟通,让图书馆学科建设走向更加健康和成熟。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分析法论文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