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研究述评

2021-03-04李晓宁李广通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读物儿童研究

李晓宁 李广通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1)

1 引言

少儿阅读是民族阅读的起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未来[1]。有声读物因其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应用方便快捷,深受广大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青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2%)提高了8.5个百分点[2]。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乐于利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有声阅读来充实自由零碎的个人时间。与此同时,有声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形式,日益受到研究领域的关注。

未成年人有声阅读是以未成年人有声读物为对象的阅读活动,也指以未成年人为主体进行的有声阅读活动。为全面了解我国近十年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现状,笔者系统梳理了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相关研究,对其文献来源及分布、研究主题等多个维度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来源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选择文献类别的高级检索,以“青少年/儿童/幼儿/少儿+有声阅读/有声读物”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8月5日,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匹配条件为精确,共得到相关文献82篇,经过剔除、筛选和主题不相关的无效记录,最终得到符合主题的有效文献共计67篇,以此作为近十年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研究的原始数据分析样本,从不同维度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有声阅读当前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3 文献数据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有声读物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4年间论文数量处于比较稳定且偏少的状态,此类研究进展缓慢。从2015年开始,发文数量基本持续升高,总体呈现逐年丰富的态势。据《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有声阅读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是有声阅读市场发展最快的三年,发文数量较2015年呈翻倍增长的趋势。在此发展背景和前提下,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有声读物研究的论文发表量持续快速升高,较2017年和2018年继续加速增长,达到23篇发文的高峰量。由此可以看出,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智能终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声读物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由图2可见,特别是2011年我国4G移动网络启动发展后,智能手机从2012年开始快速普及,大大提高了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便利。2014年后,有声阅读研究文献数量也不断增加,该领域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研究关注,侧面反映出智能终端对有声阅读发展的推动。以我国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有声阅读研究只有引起全社会的更多关注,促进有声读物资源从生产制作、出版发行、运营传播到阅读推广整个流程的日益规范化,才能为广大未成年读者提供更为便利、优质的阅读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书香社会的最终建立。

图1 文献年代分布图

4 研究主题分析

有声读物受自身媒介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呈现跨学科的状态,涉及出版学、传播学、图书馆学、新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和专业领域,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研究分布较为零散。笔者在统计有关2010—2019年度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研究的高频度关键词基础上进行主题分析,将该领域研究归纳为十个比较集中的主题:未成年人有声读物价值研究、未成年人有声读物的推广及策略研究、未成年人有声阅读市场研究、未成年人有声阅读应用系统研究、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有声阅读服务研究、有声阅读助推全民阅读研究、未成年人有声阅读语言研究、未成年人有声阅读创新发展研究。其他如未成年人有声阅读媒体平台、服务机制、有声读物设计、教学应用等研究也有所涉及。如何让有声读物这种新型的儿童获知形式更好、更系统、更有效地传播,迫切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

图2 智能手机销量和研究文献数量关系图

4.1 有声阅读价值研究

新媒体时代,有声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倡和认可。有声阅读向多元化不断发展,在拓展儿童心智启发和教育渠道与方式的同时,也使其产品形态、传播与消费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其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同时,合理有效利用儿童有声读物将会对当代儿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为此,对儿童有声读物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将会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一项重要课题。

燕楠认为,儿童有声读物具有娱乐、教育和实践三个价值,因此对其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切实的社会价值[3]。王妍则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启迪儿童思维判断三个方面说明了有声读物的价值所在[4]。张晓枫认为有声“悦”读活动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之间可以架起一座桥梁,将有声“悦”读作为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一种活动载体,正是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可供尝试的学习形式[5]。周桂芬则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有声阅读在拓宽小学低年段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效果,在保护视力方面则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

4.2 有声阅读的推广及策略研究

陈博雅将听书与阅读推广相结合,探讨以听书为主的小学生阅读推广策略[7]。尚硕彤和蒋若晴从儿童对有声读物的需求以及有声阅读对儿童成长发育所起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图书馆开展儿童有声阅读推广需要运用的具体策略[8]。陈恩满则在分析有声读物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在这些儿童中开展有声读物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9]。高洋在目前高近视率现状下,从听书的价值、听书内容和时间的选择,听书时为增强其学习功能可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听书”活动推广的实践和思考的探讨[10]。

4.3 有声阅读市场研究

有声读物的不断成长,是时代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尤其在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不断发展与演进的条件下,探究今后未成年人有声读物市场的前景、成长路径、传播与运营模式以及策略等,可以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思路和建议。

田甜从当前我国儿童有声读物的现状出发,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11]。沈静明通过分析指出,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应该建立面向未来的内容原创机制[12]。黄浔从4I理论出发,把有声读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理论,对有声读物的特点和营销过程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和业界典型案例,对有声读物的发展进行了问题探究和对策探讨[13]。黄梦媛选取在线儿童有声读物运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运营模式视角探索在线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规律,以促进我国在线儿童有声读物事业的发展[14]。孔凡红通过分析有声读物受众的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体验,阐述了有声读物的产品逻辑,并结合国内外有声读物的成功案例,提出出版企业开发和维护有声读物市场的相关策略[15]。

4.4 有声阅读应用系统研究

近年来,随着各类移动存储设备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有声读物的发展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有声阅读APP,诸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有声听书APP的产生更加方便了未成年人的阅读。

汪琳等人以“宝贝听听”为例,介绍了移动APP借助智能终端技术的进步,以细分市场为前提,通过准确的用户定位,注重内容场景化的表达从而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16]。王玫等人通过实验方式对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在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的设计中,除了要关注设计的吸引力外,更要注重设计的可用性[17]。徐阳东从当前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有广阔提升空间的前提下,介绍了其所在团队探索研发的幼儿有声读物移动应用,旨在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适合儿童的纯净有声读物共享平台[18]。

4.5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有声阅读服务研究

有声读物以其阅读方式的便捷、内容的丰富,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有力补充,特别对于未成年读者来说,有声读物以轻松愉悦的听觉体验打破了阅读过程中对视觉的过分依赖。公共图书馆作为指导未成年人阅读的公益性机构,通过对当前多元化发展的有声读物进行研究分析来推动本馆未成年人有声读物资源建设,切实履行自身在全民阅读中的使命,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合作学习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合作学习设计,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才能使合作学习助推课堂效率。合作学习设计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王妍对少儿图书馆有声读物的资源特点和资源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少儿图书馆应从读物内容、阅读分级、形态特征三大维度构建有声读物资源体系以及注重有声读物场景构建、扩充图书馆服务边界的资源建设策略[19]。钟晓玫提出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中心,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有声读物的收集、开发和整合力度,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内有声资源存储与共享中心,为农家书屋和基层分馆以及各类阅读推广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提供资源保障[20]。张际认为少儿图书馆应该加大力度采集各类有声资源,让视障少儿也能感受到听书的乐趣[21]。

4.6 有声阅读助推全民阅读研究

有声读物便于随时随地的生活场景来满足其阅读需求,未成年人不管是洗漱、吃饭、睡前,抑或乘坐公交、地铁等,只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更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由于具备全场景优势,有声阅读助推未成年人参与全民阅读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杨木容从“听书”是儿童未识字阶段的重要阅读方式、“听书”能促进儿童主动阅读、“听书”是阅读的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听书”对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意义,并具体论述了儿童“听书”阅读推广的措施[22]。李燕清谈到如何发挥网络媒介的强大功能,打破时空边界,把儿童文学阅读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让阅读无处不在[23]。陈博雅采用实验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听书对小学生阅读推广效果的影响,并最终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探讨以听书为主的小学生阅读推广策略[24]。王美杰提出有声读物助推阅读下乡的优势所在,同时结合乡村和阅读下乡的实际情况,探索有声读物助推阅读下乡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25]。

4.7 有声阅读语言研究

有声读物的语言传播,能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如何让这些承载着优秀作品的有声语言更准确、更有效地传播,亟需研究人员开展进一步的梳理和探索。

李莉以新的视角,对儿童有声语言教育、儿童读物、儿童有声读物在传播中的现状和特征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家长如何从众多的儿童有声读物中选择适合儿童的图书[26]。周祚臣通过其硕士学位毕业作品的实践分析,探索在进行主持儿童有声读物创作时的语言状态、角色定位形式、语言定位以及收听对象的明确性,从而制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有声读物内容[27]。徐凯俐以当下热门APP中3~6岁儿童有声故事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此年龄段儿童有声故事的词汇、语音、语法使用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为孩子家长选取有声故事材料提供参考依据[28]。

4.8 有声阅读创新发展研究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围绕有声读物出现的新样态、如何提升有声读物内容价值与传播影响力等提出有声阅读未来的创新发展策略,从而提供一些理论思考与参考建议。

孙乐从我国出版机构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机遇、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应的发展策略[29]。陈蓓等人在儿童有声读物呈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发展的平台化、社交化、场景化和多元化新样态,对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提出建议,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的美好阅读生态圈[30]。王莹从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出发,认为儿童有声阅读应建构多重对话,着力走向直接、交互和转向对方的“真正的对话”[31]。李红结合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广儿童有声读物平台工作实际,对网络社群撬动儿童有声读物平台快速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教育类出版企业的相关工作运行提供借鉴[32]。孔嘉雯围绕内容资源价值、传播渠道辐射力、受众群体认同度三大影响因素,结合对我国有声读物平台内容选题、传播渠道、受众群体的观察、比较与总结,分析有声读物的现状与问题,从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听书体验三个方面探讨有声读物的发展策略[33]。

5 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研究评析与展望

5.1 研究评析

5.1.1 既往研究评析

(1)从研究内容看,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出版、教育、图书馆服务等多个维度来对有声读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传统出版社如何突破传统出版物的模式,逐步向数字出版社转型,真正实现与技术相结合,制作出面向未成年人的有创意的有声内容,到幼儿园、学校如何利用有声读物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把有声读物系统地纳入学生的阅读体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为他们打开另一扇阅读的大门,再到图书馆如何为未成年人构建有声读物资源体系,从而扩充图书馆服务边界的资源建设策略等。

(2)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研究主要采用以文字阐述类的理论说明为主,包括理论分析、策略提出等。有关论文中访谈调研、问卷调查、实验法等实证研究的方法也有,但总体比较少。

5.1.2 宏观评析

目前,我国针对未成年人有声阅读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不够,从事这一专题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研究成果少,近十年间仅有67篇相关文献成果。受有声阅读自身特性的影响,此类研究呈现跨多个领域的现象尤为突出,科研成果零散分布。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这一范围而言,从有声读物的版权引进、音频生产、出版发行、策划运营以及推广应用、市场监督、社会效益评价等方面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学者对未成年人有声读物主要停留在价值、市场、推广、发展策略等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研究层次比较浅。另外,67篇研究文献中,核心期刊发文仅占12%左右,研究成果的质量偏低。从筛选的文献可以清晰地看出,涉及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领域,缺少对国外有关未成年人有声读物发展相关情况的介绍、研究与借鉴。

5.2 展望

综上所述,近十年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5.2.1 制订有声读物出版的标准规范

我国未成年人有声读物产业的发展与国外相比,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规范。我国有声读物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关于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及其播放装备的质量标准等,亟需相应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和指导其制作和出版发行。2007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已经颁布了《数字有声读物的文件格式和播放器要求》的相关标准文件[34]。2019年,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才发布了CY/T 183.1-2019《有声读物 第1部分:录音制作》、CY/T 183.2-2019《有声读物 第2部分:发布平台》、CY/T 183.3-2019《有声读物 第3部分:质量要求与评测》3个行业标准,从有声读物的录音制作、发布平台、质量要求与评测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35]。这不仅仅是有声读物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有声读物市场逐步迈向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5.2.2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功能

行业组织作为政府与某一领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从业准则等的制定,从而更好地规范整个行业,引导其健康发展。1987年,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成立,其由有声读物制作商、发行商、零售商共同构成,旨在提升有声读物产品价值,对行业技术标准提出建议,同时为成员提供网络交流、培训和信息平台[36]。2000年,德国有声书出版社联合会成立,致力于推进德国有声读物市场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音像与数字出版行业组织,其下设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相对较晚,受自身阅读技术和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其对维护和推动我国有声阅读行业的发展表现并不显著。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有声阅读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有声阅读相关的交流研讨开始逐渐增多。2018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召开了有声阅读生态大会,提出“有声阅读生态圈”概念,从有声阅读的文化生态环境、平台转型升级、运营推广、社会效益等多角度深入研讨,从而构建行业共识[37]。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有声阅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未来可期。

5.2.3 研究中注重实证调查与互动参与方法的应用

目前,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研究主要以文字阐述为主,包括未成年人开展有声阅读的价值、助推阅读推广的作用等都主要是理论说明,缺少问卷调查类的实证研究。有声阅读行为作为一种活动表现,研究更应着重于实证的客观性;同时,目前的有声阅读作品大都将读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缺少未成年人互动参与,娱乐性不足。今后,我国业界理论研究应与实证调研开展相结合,既要注重有声阅读作品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也要注重未成年读者的互动与参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保证研究论述的科学与严谨,又能够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有声阅读参与的娱乐性,吸引更多未成年人。

5.2.4 有机嵌入未成年人的学习体系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教学实践应用研究虽然有,但比较少。笔者认为,幼儿园和学校等教学机构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把有声读物系统地纳入学校的阅读教学体系,在增加提升孩子们语文素养有效途径的同时,也大大丰富其阅读量,从而为其打开另一扇阅读的大门。

6 结语

阅读对于青少年成长、国家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声读物凭借其独特优势,已经成为纸质书、电子书的有效补充,对提高未成年人阅读兴趣、助推全民阅读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5]。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发展,未成年人借助智能终端参与有声阅读越来越广泛。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的研究与创新,需要国家相关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研发者以未成年人实际需求为着眼点的不断创作,从而开辟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为构建新的文化传播阵地与精神生活空间,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大力发展和书香社会的最终建立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读物儿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幼儿读物网络市场供应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