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湖北省69家农商行分析
2021-03-04王进
王 进
(中国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湖北 仙桃 433000)
一、引言
1993 年我国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大幕,历经26年不断探索,201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合一”,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更进一步,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空间也进一步压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逐步调整,利息收入占比缓慢下降。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75.68%,较201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2019 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99 万亿元,较2011 年增长90%以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调整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经济和小微民营企业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随着金融改革创新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强力冲击,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同时受资产规模和风控能力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82.94%,相比2015 年下降7.73 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明显变化,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同时盈利能力也逐步增强,收入结构调整对盈利能力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又该如何调整收入结构才能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研究综述
图1 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和净利润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比较早,国内近年来也非常重视该方面的研究。研究中大部分以非利息收入占比来衡量收入结构,研究的对象包括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等,但是因研究国别、对象、时期、方法不同,学界尚未形成一致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或经营效率产生正效应。Chiorazzo et al.(2008)对意大利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有利于提高经营绩效;岳宁和陈立新(2014)选用我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会提高盈利能力,且这种效应在国有控股银行中更为明显,而徐雅伦(2016)发现股份制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这种影响更大;刘青松(2019)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发现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城商行的盈利能力越强,但在发达地区这种关系较弱。
另外,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或经营效率产生负效应。Mercieca et al.(2007)对755 家欧洲小银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经营绩效间存在反向关系;Lepetit et al.(2008)认为非利息业务比利息业务风险更大,并不能改善经营绩效;南永佩和宋良荣(2018)发现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而言,非利息收入占比对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胡东婉和朱安琪(2018)认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掩盖非利息收入的贡献,从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会降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也有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或经营效率并无显著作用。Stiroh(2006)研究发现,银行放弃主业经营、提高非利息收入并不能显著提高经营绩效;娄迎春(2008)认为因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小,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显;Bapat(2017)研究印度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发现非利息业务对经营绩效没有作用,主要原因是其多元化经营水平和效率较低;李婷婷(2017)选取16 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原因是这类银行规模较小及非利息收入的子项产生的效果抵消;詹欢(2017)实证检验农村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发现非利息收入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及其稳定性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总结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家普遍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绝大部分研究以上市银行为样本,由于这些银行自身规模较大,发展非利息业务时间较早,目前基本形成营业收入“三七分布”,即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比例大约为3:7,这类研究的结论对大型商业银行调整收入结构更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相比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单独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对农村商业银行更具有参考意义;二是考虑到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一定区域内。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湖北省内,研究结论针对性更强,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区域内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借鉴意义。
三、湖北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2010~2016 年,湖北省辖内农村信用社集中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全省共有农村商业银行77家,2068个网点基本遍布所有市区及县乡镇,除17家设立于地级市以外,其余60 家均设在县市乡镇。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农商行资产、负债总规模分别约为1.17 万亿元、1.09 万亿元,相比2016 年分别增加0.32 万亿元、0.30 万亿元,增幅分别为37%、38%。改制以来,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取得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全省农村经济、小微民营经济的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
(二)收入结构分析
1.收入结构呈“三七分布”,行际差异较大。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收入可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2016年以来,收入总体结构比较稳定,基本呈现“三七分布”(非息收入与利息收入之比为3:7),但行际差异较大,利息收入占比最大的银行达95%,利息收入占比最小的银行仅为35%。
2.非利息收入结构简单,以投资收益为主。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由手续费、佣金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从全省整体情况来看,近四年来中间业务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10%,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不到3%,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20%以上。这说明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时偏重于投资业务,相对忽视中间业务。
(三)盈利能力分析
总体来看,2016 年以来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净利润持续增长,但行间差异较大。2016~2018年全部农村商业银行年均净利润逾70 亿元,净利润年增幅均超过10%,净利润增长态势良好。因各银行规模和地域发展差异,净利润行间差距也较大,年均净利润最高的银行达到近24 亿元,年均净利润最低的银行仅为0.22亿元。考虑到资产增长的因素,本文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衡量实际盈利能力,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近四年来的盈利能力持续小幅增长。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
湖北省辖内77家农村商业银行在2016年全部完成改制,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选择2016~2019年6月的财务数据。少数银行的财务数据异常,可能为报表数据收录错误所致,在实证分析中将异常数据剔除后的样本量为69。
(二)变量描述
1.变量定义。衡量盈利能力的被解释变量为资产收益率,为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衡量收入结构的解释变量为非利息收入占比(FLXZB),为了研究非利息收入内部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引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ZJYWZB)和投资收益占比(TZZB)两个解释变量。
主要控制变量:资产规模(ZCGM)、资产负债率(ZCFZL)、不良贷款率(BLDKL)、资产周转率(ZCZ⁃ZL)等均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本文选择4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资产规模数据较大,为了降低数据波动性,本文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表1 变量概念描述
2.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 为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2016~2019年6月69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81%,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11 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13.56%,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均值为22.99%,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均值为2.89%,远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的均值为2.55%,比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高0.81个百分点。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模型设定
面板数据模型综合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克服模型中容易出现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因此,相关研究基本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设定的模型1、模型2、模型3 和模型4如下所示:
其中i表示第i家银行,t表示第t年,X表示4个控制变量。模型1、2分别用ROA、ROE作被解释变量研究非利息收入占比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模型3、4分别用ROA、ROE 作被解释变量研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投资收益占比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在实证研究中一般使用Hausman检验的方法选择模型,但是经典Hausman检验在模型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情况下失效,为排除误差项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影响,本文选择修正的Hausman检验选择模型。从检验结果(见表3)来看,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均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表3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结果
(五)模型结果及分析
在以非利息收入占比为解释变量的模型(模型1和模型2)中,非利息收入占比系数均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有不显著的正影响;以非利息收入分解变量为解释变量的两个模型(模型3和模型4)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投资收益占比的系数均为正,同样不显著,说明将非利息收入分解后,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均对盈利能力有不显著的正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目前中间业务收入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对盈利能力提升并无显著作用;尽管投资业务规模比中间业务大,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尤其是在县、乡镇级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粗放,导致该业务对提升盈利能力也无显著作用。
模型的资产规模系数均为正,同时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资产规模对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影响。2016 年以来,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总资产平均增速达10.15%,其中贷款平均增速达到12.55%,总资产的快速增长显著提升其盈利能力。
模型的不良贷款率系数均为负,同时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不良贷款率对盈利能力有显著的负影响。近4 年湖北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2.3%~3.1%的水平,呈现逐年升高态势,导致盈利能力增长边际收窄,对盈利能力提升有所“拖累”。
模型中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两个控制变量均不显著,说明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其影响较弱。
表4 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差空间逐步压缩,本文研究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非利息收入占比对盈利能力有不显著的正影响。在当前阶段,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无法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显著增强盈利能力。
第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投资收益占比均对盈利能力有不显著的正影响。将非利息业务进行分解,发现中间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发展均未带来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第三,资产规模对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影响。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为贷款,近年来贷款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贷款规模高速扩张对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第四,不良贷款率对盈利能力有显著的负影响。随着不良贷款的增长,商业银行为了增强风险抵补能力、达到拨备覆盖率的监管标准,需要计提更多的拨备,计提拨备压缩利润空间,从而导致盈利能力减弱。
(二)对策建议
1.回归金融本源,稳步发展中间业务,充分发挥信用中介作用。由于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并不能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当前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大众投资难等金融问题比较突出,此外,非利息业务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系统和更加专业的人才支持,固定成本相对较高,建议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保持当前收入结构,以发展利息业务为重点,稳步发展非利息业务,回归金融本源,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作用,将发展重心放在支持地方实体经济上,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有效控制投资业务发展,防控投资风险。实证研究证明,投资收益占比提高对盈利能力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投资的高风险性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不足相矛盾,尤其是近年来地方法人银行投资资金受损的案件屡见不鲜。因此,在投资风险加大、投资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建议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合理控制投资业务发展,少数以投资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应该另寻发展点。
3.持续做强做优资产业务,加大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资产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为贷款,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贷款,其资产规模体现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贷款利率下行显著,净息差明显收窄,但农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并没有改变,相比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相对更高,贷款盈利能力仍存优势。因此,建议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做强做优资产业务,敏锐挖掘地方经济发展引擎,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4.严格把控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降低不良贷款率能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尽管湖北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离监管要求还有一定空间,但与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差距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其对盈利能力的负面效应也值得关注。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等抗风险能力偏弱的经济主体,在当前经济转型、国内外环境复杂和外部冲击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更应该将资产质量管控放在重要地位,一方面要加强贷款发放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加大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丰富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加快处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