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指标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预测分析
2021-03-04吉晓晶
吉晓晶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200)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肝切除与肝移植是目前治疗HCC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微血管侵犯(MVI)常导致HCC复发,影响预后[1]。目前,术前对HCC的MVI情况较难做出精确的诊断[2]。研究表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可预测膀胱癌侵袭性,因而利用磁共振DWI技术进行扫描,根据ADC来预估HCC的MVI具有一定的可能性[3]。此外,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值(eADC)也可反映肿瘤组织的特性与变化[4]。本文分析磁共振DWI的ADC值与eADC值在HCC出现MVI中的预测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HCC患者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7~73岁,平均(60.12±2.13)岁。患者均符合HCC相关诊断标准[5];经组织活检已证实;均行肝切除治疗。排除术前行其他方式进行抗肿瘤治疗者;排除检查时图像质量不佳、出现区域淋巴转移者。
1.2 方法
术前采用DWI扫描:仪器为GE SignaHDxt 3.0T MR与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选用的序列为自旋回波-回波平面序列(SE-EPI),采用单次激发扫描最大病灶直径,扫描参数设置为:TR为6800ms,TE为92ms,矩阵512×512,FOV 为400mm×400mm,层厚6mm,层距为1mm,选择的b值为0,800s/mm2,信号平均次数为2。将图像上传到GE ADW4.4工作站,两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影像科副主任共同商讨并得到一致的结果。并将含肿瘤最多的层面选为感兴趣区(ROI),需避免坏死、出血的区域,利用软件得出ADC图和eADC图,测量病灶边缘、中心及邻近肝实质的ADC值和eADC值,并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ADC值比值(ADC值T/L)、eADC值比值(eADC值T/L)。术中选择病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6]判断MVI。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记录ADC值、ADC值T/L、eADC值、eADC值T/L,并对DWI下相关指标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经病理结果分析,HCC患者MVI阳性为19例,MVI阴性为5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DWI相关指标
HCC患者MVI阳性组的ADC值、ADC值T/L均低于MVI阴性组,eADC值T/L高于MVI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CC患者DWI相关指标比较
2.3 预测HCC患者MVI的ROC曲线分析
以MVI阴性组为参照,绘制表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WI相关指标的ROC曲线发现,ADC值T/L预测HCC患者MVI的AUC面积为0.782大于ADC值0.738、eADC值T/L0.730,且敏感度高达82.40%,诊断价值较高。见表3。ROC曲线见图1~2。
图1 ADC值、ADC值T/L预测HCC患者MVI的ROC曲线
图2 eADC值T/L预测HCC患者MVI的ROC曲线
3 讨论
HCC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早期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术后易出现转移,导致不良结局增加。影响HCC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如肿瘤分期、数量、远处转移等[7]。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在肝癌患者较小的肿瘤中伴有MVI,而大的肿瘤却未发现MVI,由此可以推测肿瘤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主要取决于是否出现MVI[8-9]。因此,HCC术前对MVI情况进行判断对临床诊疗HCC具有一定的意义。病理组织活检是判断HCC是否发生MVI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创伤较大,部分患者由于适应证、接受度等问题,临床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
DWI是MR新近发展的一种成像技术,对水分子的随机运动非常敏感,当水分子弥散正常时,DWI图像显示等信号改变;当水分子弥散受限制时,DWI上就会出现异常高信号,由此可以查看肿瘤内部的水分运动变化情况,从而反映肿瘤的增殖情况,较好地评估HCC[11-12]。而DWI的信号变化可由ADC值、eADC值进行判断,通过数值的变化来反映肿瘤、周围肝实质组织的血流变化情况,ADC值在肝脏的不同部位大小不同,可有效地反映肿瘤组织的特性,为术前评估MVI提供了可能,有研究发现ADC值在早期检测其他癌症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如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等)均较高,可为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13-14]。
本文中HCC患者MVI阳性为19例,MVI阴性为51例,两组患者T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分期与MVI具有一定的关系,对于T2、T3期患者需考虑出现MVI的可能性较大。HCC患者MVI阳性组的ADC值、ADC值T/L均低于MVI阴性组,eADC值T/L高于MVI阴性组,而两组的e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利用ADC值、ADC值T/L、eADC值T/L评估MVI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ADC值T/L、eADC值T/L是相对数的半定量指标,通过病变的相关参数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可有效减少个体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15]。徐萍等[16]研究发现,ADC值与MVI无关系,与本文结果有所出入,可能是肿瘤的分化程度、数量等原因导致的。而本文进一步作ROC曲线发现,ADC值T/L预测HCC患者MVI的敏感度最高,其诊断价值更高。但本文病例数较少,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不足之处有待未来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DWI下ADC值与HCC患者MVI具有一定的关系,ADC值T/L预测患者MVI的诊断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