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高分子微球粒径控制研究
2021-03-04宋襄翎张欣李雨朔
宋襄翎, 张欣,李雨朔
(沈阳理工大学环化学院,沈阳 110159)
自1955年美国Vanderhoff 和Bradford 教授发表关于合成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论文[1],为高分子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来,多功能、高性能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及应用已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具有不同粒径、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的高分子微球具有比表面大、吸附性强、凝集作用大及有表面反应能力等性质,故而已经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某些高新技术领域中得到应用。有着极其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2][3]。
本文以丙烯酸异辛酯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丙烯酸酯粒子,研究了聚合条件、聚合过程等对粒子粒径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1 实验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D-8401W 型电动搅拌器,DZKW-C 型恒温水浴锅,JA5003 型电子天平,FN202-A 型数显电热干燥箱,MOTIC-B 型偏光显微镜,SA-CP3 型离心沉降粒度分布仪,合成装置一套,氮气装置一套。
丙烯酸异辛酯(2-EHA),过氧化苯甲酰(BPO),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LS),丙烯酸,均为分析纯。
1.2 合成工艺
按配方溶解聚乙烯醇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于水中,滴加溶有过氧化苯甲酰的丙烯酸异辛酯单体,水浴升温至(58±2)℃,待聚合反应被引发后,升温至75 ℃保持6 h。
1.3 产品测定
丙烯酸酯颗粒粒径用SA-CP3 型离心沉降粒度分布仪测定。平均粒径用Dn 表示,粒度分布用分散系数PDI 表示,PDI 值越接近于1,粒子的单分散性越小,PDI 值越大,粒径分布越宽。
丙烯酸酯颗粒形态分布用偏光显微镜测定。固含量测定符合GB/T 2793—1995。
2 结果与讨论
2.1 分散剂类型与用量的影响
在搅拌不变时,分散剂的种类和类型是制备不同粒径的高分子粒子的关键之一[4]。本实验可选分散剂为PVA-1750、1788、1799。显微镜照片及检测结果如表1 及图1,分散剂为PVA-1788 时平均粒径及最大粒径均优于另两组。
表1 不同类型PVA 对高分子粒子的影响
图1 不同类型PVA 的丙烯酸酯乳液粒子分布影响
分散剂用量也是影响粒径分布的主因之一。从表2 及图2 看,分散剂用量减少,阻止液滴凝聚能力下降,高分子粒子的粒径增加,产品收率增大。但分散剂浓度不能过低,否则其分散和保胶能力较差,分散体系得不到充分的保护,高分子微球容易黏结,会导致聚合失败[5]。但粒径并非完全按照醇解度的递增而增大,这与文献[6]所说不同[6]。
表2 不同用量PVA 对高分子粒子的影响
图2 不同用量PVA 丙烯酸酯乳液粒子分布的影响
2.2 交联单体用量的影响
交联单体用量不同使高分子反应过程中的聚合速率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粒径的高分子粒子[7]。由表3 及图3 可知,随交联单体用量增加,高分子粒子粒径增大。
表3 交联单体2-EHA 用量对高分子粒子的影响
图3 含不同用量官能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粒子分布影响
因此改变聚合单体的浓度是改变微球粒径一种有效的途径[8]。从表3 数据可知,最大粒径和平均粒径与交联单体用量基本呈线性,但随交联单体用量增大粒径是否仍然呈线性上升,尚有待研究。
2.3 引发剂种类的选择
不同引发剂的活化能和半衰期不同。当引发剂用量大时,自由基生成速率和链终止的速率均增大,从而使高分子粒子的平均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9]。本实验可选过氧化苯甲酰和叔丁基过氧化氢,同等剂量下使用后者发现产物黏度低,并伴有明显的单体的刺激性气味,证明反应不完全。选用过氧化苯甲酰。
2.4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本实验中的聚合反应温度为混合物的回流温度。为了便于控制,初期温度可稍低,后期可适当提高温度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并缩短反应时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转化率提高[10]。但反应温度并非越高越好,实验表明,一旦温度超过85 ℃,就会产生爆沸。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转化率也提高,但反应时间超过6 h 后,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
2.5 氧气的影响
氧气对聚合过程起阻聚或引发作用取决于聚合温度。本实验初期反应温度低,氧气以阻聚作用为主。在本实验得到的产品中,有几组成品呈淡黄色而非乳白色。这可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与活泼的自由基结合并生成新自由基,减慢聚合速度并使分子量降低,反应混合物逐渐变成黄色,热稳定性下降。所以在反应开始前必须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以排除氧气。
3 结论
1)对丙烯酸酯悬浮聚合,以PVA1788 为分散剂,引发剂为BPO,初期温度(58±2)℃,后期温度75 ℃,聚合反应时间6 h。
2)聚丙烯酸酯粒径主要受单体用量影响,其粒径与单体用量基本呈线性。但上升趋势是否能无限延续,尚有待研究。
3)在确保聚合反应的前提下,分散剂用量减少,聚丙烯酸酯粒径增加。
4)搅拌速度、氧气、反应温度等影响的主要是粒径分布和产品外观,对粒径可通过控制实验手段排除其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