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自贸片区升级引领东北融入“双循环”研究

2021-03-04苗丽静王彩霞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双循环片区

苗丽静,王彩霞

(东北财经大学 a.经济学院;b.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受国际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不稳定格局,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受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的经贸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结合“双循环”战略重新谋划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正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自由贸易区作为特定监管区域,其设立在国家关境之外,不仅保障了商品和货币能够自由流通,不受关税管制,而且批准贸易双方自由进行商品的生产、仓储及展览等活动[1]。“十四五”期间随着自贸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自贸区升级必将对“双循环”战略起到叠加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释放自贸区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参与国际分工的话语权和力度。大连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港口城市,不仅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整个区域性贸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及2020年大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成功入选为大连自贸片区升级创造了先决条件。如何理解把大连自贸片区升级为自贸区是引领东北地区融入“双循环”的重要动力,以及依据大连现有的自贸片区建设成果,探索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升级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以大连自贸片区升级引领东北融入“双循环”的必要性

1.是新时代实施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必然要求

自贸区的价值就在于其通过对标国际规则实现更加优惠的经贸安排,从而可以集聚全球的发展要素,促进国家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市场的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支持举措,加大自由贸易港建设力度。自1992年大连保税区的批准设立以来,各项优惠政策的加持为大连自由贸易之路保驾护航,至今已历经“大连保税区-大窑湾保税港区-金普新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四个阶段[2]。2017年出台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大连片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以及搭建与东北亚国家之间合作开放桥梁的战略任务。上述政策和举措都体现了把大连自贸片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发展高地的战略安排。新形势下通过促进自贸区这一对外开放新平台的发展,是实施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必然选择。

2.是做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举措

增长极理论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主要取决于其中心城市产业的创新和主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区域增长极的中心城市可以通过吸收周围资源优先发展起来,而后将其增长能量以乘数形式辐射至周围地区。大连是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然,大连只有实施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和超常规发展,不断提升其在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并尽快迈进GDP万亿大关,才能真正建设成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连自贸片区和保税区等先导区的先锋主力作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创新和升级将进一步巩固大连在东北地区的龙头地位。

3.是以点带面促进东北融入“双循环”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立足于现阶段外部环境压力而提出的“双循环”战略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从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看,国家较早提出的东北振兴战略仍任重而道远。要摆脱东北发展颓势,就现阶段而言,使东北发展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则是当务之急。而自贸区战略的不断升级必然成为“双循环”发展的桥梁。大连自贸片区设立的初衷即是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完成面向东北亚的合作开放。大连自贸片区一旦顺利升级,将实现“用自贸区发展”,成为带动东北振兴的一片“田”。具体表现为:通过其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内将形成以实体产业为基础,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为带动的推动当地及其腹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局面,从而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国内市场的贸易联通,成为推动东北地区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助推器。对外则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开放水平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能够在国际循环中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为本土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吸引更多外资和高新技术的聚集,加快实现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发展,最终使东北的外向型经济水平得以提升。

三、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升级的现实基础

1.具有自由贸易片区的实践基础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3]。自2013年起,中国陆续探索建设了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虽然它们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仍然汇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和资金等要素,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雏形,为探索进一步建设自由贸易港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投资管理等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了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贸易监管制度、金融服务体系以及政府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服务和扩大开放效应。这些建设成果不仅为大连市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和港航物流畅通等提供了条件,也为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推动东北地区经济质量稳步提升以及促进东北地区协同发展建立了稳固的根基。

2.具有临港经济的工业基础

大连作为港口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具有临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产、城、港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产业、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临港产业以其所依附的港口资源条件和城市经济基础,逐步形成了临港依存产业、临港关联产业、临港派生产业及临港直接产业等多元化临港产业,成为提升临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港口城市振兴的核心所在[4]。目前,大连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物流运输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大连港集团、中远船务、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企业的发展使得造船业实力雄厚,至今已拥有多家造船基地和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船舶制造产业链。此外,因临近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等地,大连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也较为发达。早在2004年,大连石化原油加工就已突破千万吨大关,2019年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688万吨。大连在石油供给、提炼加工及线路输送等方面有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难以比拟的优势[5]。强大的船舶制造功能和石油化工加工功能巩固了大连市的制造业基础,为进一步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了条件。

3.具有经贸往来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背靠广阔的东北平原,毗邻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从而具有发展国际经贸往来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东北亚国家重要的海外投资地和对外贸易市场,是联通东北亚各国的重要口岸城市,承担着东北地区98.5%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转运工作。大连具备集海、陆、空、铁、管五位一体于一身的综合式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相辅相成,运输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多维立体物流网络空间[6]。美、欧直达线路的开通,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完善了大连港航线网络。与此同时,大连港与日本、韩国等全球性港口互联共通,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的港口,是将日韩产品输送至欧洲的重要中转港。“辽—满—欧”通道、“辽—蒙—欧”通道以及“辽—海—欧”通道的畅通,带动了沿海经济带港口群开放能级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东北地区顺畅融入国际市场。2020年10月大连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及2021年2月大连进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都将进一步推动大连自贸片区的跃升和发展。

四、大连引领东北融入“双循环”的潜力分析

1.大连引领东北腹地融入“内循环”的潜力

如果把外循环理解为融入国际劳动分工,则内循环的要义就是融入国内产业分工,使企业不断创新和生产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拓展国内市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因此,如果说大连通过建成自由贸易港能够带动东北腹地融入“内循环”发展,那么一定是其具有对区域经济较强的或潜在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通过区域协作,形成高价值产业链条,进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本文在对以往定义的城市质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断裂点公式[7]求得环渤海城市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间的辐射距离,对比分析环渤海城市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辐射带动潜力。具体公式如(1)所示:

(1)

式(1)中,Mi表示城市i的城市综合质量,Mj表示城市j的城市综合质量,D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直线距离,Di表示断裂点到城市i的距离。

(1)对城市质量M的修正。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往仅仅利用人口和GDP指标来衡量城市质量存在缺陷,因此,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综合现有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环境质量水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来共同测算城市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用城市综合质量指数代替传统的测量方式来衡量城市质量水平。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综合质量指标体系表

(2)数据来源。基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了2018年天津、青岛、烟台、威海、东营及东北地区14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所选取的数据来自2019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3)结果分析。根据上述的断裂点公式,本文利用所得断裂点距主要城市的距离与两城市直线距离之比作为其经济辐射能力,对比分析环渤海6市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中数据显示了大连、天津、青岛、烟台、威海、东营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其中,大连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均值为64.82%,虽然尚低于天津的69.25%和青岛的66.18%,但高于环渤海地区烟台的61.65%、威海的57.44%和东营的53.39%,可见其与东北腹地之间的关联强度已比较可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2 2018年主要城市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

2.大连引领东北腹地融入“外循环”的潜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区域内的城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日益频繁的人才流动以及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播使得各城市间的经济往来愈加密切,形成相互联系的完整空间网络结构[8],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反映了其空间相互作用的紧密性。为此,通过计算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与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可以探索城市功能发展格局,并对比分析大连建成自由贸易港进而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引力模型作为研究城市空间关系的重要模型和核心工具[9],在探索城市之间联系强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参考多位学者的方法[10-11],利用城市引力模型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测算。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设置为如公式(2)所示:

(2)

公式(2)中,ERIij表示城市i对城市j的经济联系强度;Kij表示引力常数,Pi表示城市i的年末人口数量,Pj表示城市j的年末人口数量;Gi表示城市i的GDP,Gj表示城市j的GDP;Dij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a为距离摩擦力系数,通常情况下取2。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8年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量及辽宁主要港口所在城市和东北亚国家的首都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测算,模型中所需数据来源于UNdata数据库及2019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2)结果分析。根据城市引力模型,计算得出2018年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与东北亚国家首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值,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得出,在辽宁省主要港口城市中,大连市与东北亚国家首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远远高于营口、锦州等其它港口城市,其中大连市与韩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高,达到了35.35,日本次之,与蒙古的经济联系强度最低,恰好印证了日本、韩国是大连市经贸往来最为密切的两个国家。

表3 2018年辽宁主要港口城市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联系强度表

五、提升大连引领能力的对策建议

1.提升经济辐射能力,激发内循环动力

前文通过应用城市引力模型的测算和分析,表明大连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尚有提升空间。为此,应完善城市功能,挖掘和打造新的城市特色。要进一步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树立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的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通过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汽车和中高端消费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重塑自身优势产业的角色定位。同时,要围绕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领域,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营商环境相互支撑的经济生态系统。并通过促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的集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物流业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体系健全的现代服务业网络,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最终把大连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能够引领东北腹地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2.打造多边开放格局,保障外循环效益

大连自贸片区跃升为自由贸易港仍然面临着开放不足和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等困难。为此,一方面,应在继续巩固与日韩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打造多边开放格局。要利用中俄滨海国际交通走廊、中俄天然气管道等跨境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以及中蒙金融合作联盟项目,建立知识、经验及实践交流平台,夯实中蒙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要深化与欧洲地区、美洲地区的经贸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另一方面,应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大连传统产业的优势,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建立出口产品生产、监测、运输一体化基地,推动产品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高质量产品拓宽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3.强化核心枢纽功能,提升港口竞争力

港口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及业务种类重叠等是阻碍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问题之一。为此,应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不同港口功能,促进港口间协同发展。要改革域内各港口既有运营方式,建立贴合市场运行和客户要求的生产组织架构,科学规划各港口空间布局,统筹考量各港口的错位发展,形成以大连港为主,其他港口为辅的功能互补型发展态势。要加快畅通陆海通道、促进海、空两港联动发展,完善集疏运物流网络,推进综合运输港区的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提高与国内外主要港口间的航线通达效率,最终提升大连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效应。

4.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先行先试新模式体制机制落后、市场活力不足是制约大连自贸片区升级的又一障碍。为此,应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入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建立国际化的政府审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投资服务体系和诚信分类监管机制。要营造包容开放式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和谐发展为本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打造优质化生产生活聚居地,形成多元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向大连集聚。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双循环片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咖视角: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片区是广州东部的不二中心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创新又贴心
东北地区高校越野滑雪体育课程的开设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开启西北片区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