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疗效比较
2021-03-04孔令伟牛希华徐林刚
孔令伟,牛希华,徐林刚
(1郑州华领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河南 郑州,450003;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科,河南 郑州,450003)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指先天发育因素引起上睑缘低于正常范围,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1];还可产生形觉剥夺性的弱视[2],甚至是实用性斜视[3],彻底矫正难度较大,继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5],例如额肌瓣悬吊术[6]、上睑提肌术[7]等,均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疗效各异,故需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术式[8]。基于上述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接受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分析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悬吊组,接受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提肌组。其中悬吊组: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18~28岁,平均(22.75±2.19)岁,病情程度为22例中度、33例重度;提肌组: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18~28岁,平均(23.06±2.25)岁,病情程度为23例中度、32例重度。两组病情程度、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通过睑裂高度测量(15 mm左右)、提上睑肌功能检测、病史、临床表现(上眼睑下垂、眼睑松弛和增厚)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符合手术指征,并同意采用手术治疗者;具有临床资料完整者;均为单眼发病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协议书者。(2)排除:麻醉禁忌证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合并先天性免疫异常者;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凝血系统异常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者;有眼睑手术史者。
1.3 方 法
1.3.1 提肌组
接受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具体步骤为:采用平卧位,设计切口线,局麻,待麻醉起效后,参照术前设计手术切口线,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将0.2~0.3 cm宽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将睑板暴露,朝上牵引眼轮匝肌,并实施分离,将上睑提肌与腱膜位置露出,于腱膜上、内外位置分别实施小垂直状切口,将具有深浅两面实施仔细分离,结合患者下垂程度明确缩短量,将肌肉剪除,后予以严密缝合。
1.3.2 悬吊组
接受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具体步骤为:依据对侧眼利用重睑成形术对具体切口线进行设计;采用平卧位,全麻,待麻醉起效后,依据设计切口线将上睑位置皮肤以及眼睑轮匝肌切开,将眼轮匝肌实施分离,经眶隔将眼轮匝肌与额肌相交处眶上缘向上实施分离,使其交汇位置上缘露出,有效剥离额肌筋膜瓣;贯通眶隔膜中下处,呈滑车状,注意切口需与眶缘中央位置平行,去除眶脂肪,经眶隔膜下隧道利用褥式缝合方式于睑板处将额肌筋膜瓣进行固定,注意上睑缘处于角膜上缘后,且间断式缝合皮肤,使其形成重睑。
1.3.3 术后干预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以及止血剂等;且术后3~5 d将下睑临时缝线拆除,术后7 d将皮肤缝线拆除。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睑裂对称,双眼高差<1 mm,上睑缘遮挡角膜上缘<2 mm,双重睑明显自然;有效:睑裂基本恢复对称,双眼高差1~2 mm,上睑缘遮挡角膜边缘2~3 mm,睑裂闭合不全<1 mm;无效:上睑缘处于角膜边缘之上或者引起暴露性角膜炎,以及健眼和患眼高差≥3 mm,且睑裂不对称。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上睑回缩量。(3)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况。包括复视、感染、暴露性角膜炎、睑闭合不全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上睑回缩量)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提肌组76.36%相对比,悬吊组总有效率92.98%明显升高(P<0.05),具体见表1。
2.2 上睑回缩量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悬吊组上睑回缩量少于提肌组(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并发症状况
悬吊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较提肌组18.18%少(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9],其病因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因上睑肌肉发育相对较为薄弱[10],或其支配神经发生先天性发育不全,引起上眼睑完全或者部分呈下垂样,遮挡瞳孔[11],轻度可影响美观,严重可对患者视觉产生影响,继而对生理与心理产生沉重负担[12]。因此采用积极有效治疗方案极具意义。临床常用治疗术式为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其可维持肌肉原有行走和运动方向,和眼生理要求相符,具有显著治疗效果[13],其是利用徙前与缩短上睑提肌等方法增强上睑提肌力量,继而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但只针对轻度与中度患者,对于下垂严重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14],且术后极易产生复视、严重睑闭合不全、结膜脱垂、矫正不足等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15]。故需优化治疗方案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安全性。
在我国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状况下,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逐渐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取得有效应用[16]。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有良好治疗效果,其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制定额肌瓣是否符合标准,尤其是针对额肌功能良好但上睑提肌功能较差或者消失重度上睑下垂者[17],额肌瓣悬吊术可利用额肌提拉上睑来起到矫正效果,但传统多采用矩形额肌瓣予以矫正,可破坏原有组织,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额肌扩张性与收缩性,从而影响预后[18]。因此需优化手术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对比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效果,具体结果如下:悬吊组总有效率92.98%高于提肌组76.36%,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睑回缩量少于提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少于提肌组18.18%(P<0.05)。上睑组织能上提除上睑提肌以外的上睑筋膜组织内的全部组织,而眶隔筋膜组织下端附着在睑板组织上,使其形成蒂且处在下方组织瓣,能同样能实现上提眼睑效果,而上提眼睑效果和上睑提肌瓣作用接近,并能避免对上睑提肌造成损伤,减轻创伤,且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相对比,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具体优势如下:(1)通过额肌来提拉上睑,达到实现矫正目的,适用范围较广,除针对额肌功能良好但上睑提肌功能丧失的重度上睑下垂之外,对于创伤性的上睑下垂同样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加上额肌瓣具备神经支配与供血系统,有利于保持额肌收缩功能,以免产生抬头眉、皱额等状况,最大限度确保面部的美观度,有助于提高自信心与生活质量;(2)利用移悬吊法,不用借助其他任何连接物,直接使用额肌力量,能有效避免因悬吊力减弱等状况发生,从而起到持久治疗效果的目的,此外,其提供的较强悬吊力,能有效预防静脉悬吊所致无法闭眼等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同时确保术后美观度;(3)术中切口较少,一般状况下仅需一个切口,从而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确保手术安全性;(4)手术操作的直观性相对较高,上睑提肌与额肌瓣作用力相符,可降低皮下或者肌下隧道发生粘连的几率,进而避免上睑臃肿发生概率;(5)术中保留附着腱膜结构,具有较高完整性,可提高上睑弧度自然性,使术后形成重睑美观性更强[19];(6)额肌剥离后,缝合固定上睑板与额肌瓣,进而提高原位活动,进一步降低术后睁眼时发生皱额以及抬眉等现象几率,进一步增强术后美观度[20]。由此可知,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对比,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能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上睑回缩量,确保手术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睑回缩量比较(,mm)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睑回缩量比较(,mm)
笔者结合以往经验与本研究中问题对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在临床中应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手术过程中,采用确保睑板受体均衡性,以免引起“三角眼”,进而对面部美观度产生严重影响;(2)一般状况下眶隔组织质已基本满足悬吊要求,不易产生撕裂、破碎现象,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中悬吊上睑效果较为可靠牢固,但在本研究仍产生2例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过早用力闭眼和手术矫正不全等相关,因此应叮嘱患者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用力抬眉和闭眼活动,以免防悬吊组织撕脱,影响预后;(3)本研究中采用三点褥式缝合,有助于整个睑板着力分布,进而获取相对更佳眼睑弧度,但需注意在缝合时,应最大限度提高额肌与眼睑接触面,进而为术后的愈合提供相对更好条件;(4)制作隧道并经眶隔上提眼睑时,维持肌肉原有行走和运动方向以确保牵引上提的方向与生理结构以及自然运动相符,从而确保术后重睑形成较为自然;(5)可采用阶段性方式进行纠正以增强矫正高度准确性,避免矫枉过正,从而保证双侧的对称性,提高美观度。
表3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n(%)]
综上所述,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对比,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上睑回缩量,并保障手术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