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3-04段瑜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

段瑜

关键词: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纳税实务与筹划

一、“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意义

(一)课证融合,搭建进入行业的坚定基石

“课证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与职业相匹配的证书有初、中、高级会计职称证书、注册会计证书、管理会计师证书等等,而针对于高职会计在校生,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取是学生关注的焦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若在大学期间能考取该职称证书,无疑能为毕业求职提供筹码。本文将以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内容为契合点,将其贯穿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材大纲、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通过课证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明确考证目标,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更多毕业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为其以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岗融合,提升进入岗位的实操技能

“课岗融合”是指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训,突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向企业输送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会计岗位的专业化和分工细化,会计岗位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岗定课,以岗定教,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衔接。“课岗融合”既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又符合行业需求,能够提升学生进入岗位的实操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课证融合”与“課岗融合”相辅相成,通过“课证融合”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岗融合”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实操技能,二者同时具备,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纳税实务与筹划》课程概况

《纳税实务与筹划》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事项的办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的计算与申报等内容。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其对接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中有关税费计算的考察,从实践层面上讲,该课程对接税务会计岗位,是该岗位必须掌握的实操技能内容。

三、“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优化《纳税实务与筹划》的课程标准

教学改革应明确该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等内容。该标准需体现“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理念,教学目标应以培养掌握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税务会计岗位所需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总课时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训教学学时,理论教学学时可以根据近几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每部分的重要程度和难度系数来设定,实训教学学时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税务会计岗位所需工作复杂程度来制定。在课堂教学与实训中,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纳税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课程考核可以理论、实操相结合考察,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加强教学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经验

近年来,财税政策变化很快,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政策都在不断调整,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纲内容也随之改变,要实现“课证融合”,《纳税实务与筹划》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实时政策的变化以及证书考试内容进行完善和修订。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可能更新不及时,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课下要多花点功夫整理新政策的变化,将实时知识在课堂中进行补充更新。由于总学期课程学时有限,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学习完多个税种,必须兼顾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例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内容较多较复杂,我们的授课学时可以相应增加;消费税相比之下略简单,学时可以适当减少;而像小税种多而繁杂,但计算和理解较为简单,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讲解,这样可以重点突出,分清主次。

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技能培训。因为年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就进入了学校教学,对于企业实践经验尤为缺乏,所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固定时间、地点聘请企业相关岗位人员来校教学指导,真实展示企业税务工作的实际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允许,实训教学可以由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合作完成,使实训教学更具实效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学会转变,明确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而非“满堂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证书知识内容,并传授学习和思考方法。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先导,通过案例分析和考试真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同时,应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们可以结合智慧职教来进行授课,以发挥“互联网 +”教学的作用。当代学生普遍偏好电子产品,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挥“课前、课堂、课后”体系作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引导学习;课中以学练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学,并通过抢答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课后发布相关章节作业,查找不足,巩固知识。在这一系列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互动都能记录在信息系统中,便于期末对学生课堂教学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实训过程中税务软件同样会对学生实训结果进行评分,通过将这些数据作为过程性考评结果,以可鼓励学生注重过程学习,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
“校培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商务英语“课证融合”课程改革模式探究
“课证融合”模式下教学设计的思考
“分层、分段”课证融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学前美术教学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发展导向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背景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改革
“课证融合”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