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培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2017-03-31何炳荣

经济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何炳荣

摘 要:在保持高职院校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教学优势外,通过高职院校与校外考证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可以充分借鉴考证培训机构教学经验,可以充分依托会计行业标准,对于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优化合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实践价值,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培合作” 育人模式 课证融合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23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39-02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企业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招聘要求更加看重的是职业证书获得情况,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构建系统化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体系,按照行动导向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适应较宽的职业领域,掌握与职业岗位需要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培养具有非常紧迫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国内会计专业育人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通过查询万方数据里关于“双证制”教学模式的论文,发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实行双证制度,并且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课证融合”这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原则,将其课程考试科目和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

2.以提高素质为原则,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财会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期能尽量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3.将课程教学与会计竞赛相结合,通过竞赛,推动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提高;通过竞赛,也推动了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4.以市场为导向,将职业技能纳入到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市场受欢迎的课程的教学。

(二)存在问题

1.通过“课证融合”实行“双证制”教学的高职院校,其模式几乎都是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该模式的优点很多,但其最大的缺陷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师授课方法还没有跳出学科式教学的传统模式,该模式与职业资格考证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较多,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辅导和复习,大多数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导致学生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无法全身心投入,找不到合适的方案解决。

3.高职院校的教学教研的方向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技能,对会计考证的研究和实践不多,这也是直接导致大多数高校学生考证通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4.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属于松散型管理,大多数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学校教师或班主任很少进行跟班管理,而考证的学习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方法,因此,学生很难做到单独自觉学习,极大地影响了考证通过率。

5.高校缺少相应的考证习题库,因此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并不多,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考证通过的难度。

二、“校培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具体实施情况

(一)我校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构建了课证融合下“一体三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

1.突出两个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课程设置导向,制定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职业能力模块构建课程体系。依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会计监督工作岗位需要的四大职业核心能力(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成本管理能力;纳税业务处理能力;审计业务处理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3.采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渐进式系统化的能力训练,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校培合作”具体实施情况

在我校现有比较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的实践,探索一种“校培合作,课证融合”新的育人模式,即高职院校与校外考证培训机构合作,共同进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1.成立“校培合作”组织。针对“校培合作”这种新的模式,学校、系部和会计专业的领导都很重视。本课题被列入我校重点课题。并且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三位老师和全国知名的会计培训学校——杭州春华会计培训学校组成课题小组,共同来推进这项试点的运作。

2.明确“校培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1)我校的权利、义务:负责协助乙方进行学生公开课宣传的组织、沟通工作;负责学生考证学习的教室和多媒体设备提供;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沟通工作;负责提供校内一定的场地用于乙方考证宣传工作。(2)培训学校的权利、义务:负责教师的上课安排及课堂组织教学;负责提供学生相应的教材、辅导资料及考前练习平台;负责提供会计考证的相关视频学习资源;负责学生考证的报名、组织、成绩查询及领证工作;

3.考证通过率的成果。我们是从2015年10月份开设“校培合作”辅导班,通过三个批次的会计资格考试,通过率情况如下表:

从该对比表可以发现,2016届校培合作班的考证通过率为75%,比2016届非校培合作班60%的通过率高10%,应该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校培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所取得效果

1.提高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高职院校与校外考证辅导机构通过以上的合作,一方面发挥了校内教课的优势(高校和学生都不需要花费太高的代价,就可以实现比在社会上报班学习得到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解决了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较为头痛的问题——学生考证难),另一方面又能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培训机构在获得合理回报的同时,把社会办学的灵活性、学生考证辅导的专业性管理引入高校,让高校考证学生可以共享优质的社会考证辅导资源),从而达到双方优势互补,大幅度提高考证通过率。

2.密切了“校培”合作双方的关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与校外考证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具有共同点,但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各异,因此“校培合作”可以充分借鉴考证机构经验,充分依托行业标准来改进和提升高职的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校培合作”,可以发挥校外考证培训机构的优势,把社会办学的灵活性、学生考证辅导的专业性引入高职院校,让高校学生可以共享优质的社会考证辅导资源,达到双方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考证通过率。

3.提高学生技能。高职院校的职能决定了它的方向和目标,每个院校都有他的使命和责任。学校的主要目标在教书育人,侧重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社会培训机构的职能侧重于对职业技能的辅导和培训。通过“校培合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把高校职能中的一小部分技能培养职能交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一方面可以解放自己,有更多的時间来完成大的目标和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拔、考核和监管,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增加学生对高校的满意度,提升高校的名气和地位。

(二)有待完善之处

1.相关数据获取的充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我们只是选取了本校近五年的相关数据,但对于其他院校的考证率,因获取困难,所以无法进行对比。

2.校外考证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有可能会对现有高职院校授课教师的思想观念造成冲突,从而使教学试点工作受阻。

3.由于参加校培合作班需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用,因此报名参加校培合作班的热情不是很高,参加的学生不是很多,对数据的有效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有利于改革与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进一步深化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校内校外共同育人的教学过程和运行方式,对丰富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专业建设起到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 卞存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3)

[3] 李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15(5)

[4] 常蕊.企业国有资产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6(3)

[5] 郭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6)

[6] 王薇.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5)

[7] 赵旭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1)

[8] 王海彬.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管理观察,2013(3)

(作者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