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知激励”理念下的初中历史学科问题链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1-03-03刘萃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题链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刘萃

摘要:问题链是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转换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的教学问题组。问题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注重问题的整体性、目标性、逻辑性、适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原则,根据授课类型的不同,为学生设计导入型、比较型、递进式、总结型等不同类型的问题链。导入型问题链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出学习内容的同时埋下伏笔;比较型问题链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清晰;递进式问题链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欲言而未能”的认知状态,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总结型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情知激励;问题链;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问题链是教师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转换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的教学问题组。情知激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通过恰当的语言、行为等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教师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引导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情知激励理念指导下,以问题链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链设计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和发现。问题链的设计更加注重问题的整体性、目标性、逻辑性、适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原则。因授课类型不同,问题链可以设计为以下几种。

一、导入型问题链:激发学生求知欲

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每节课前教师可创设情境导入授课内容。创设情境最初是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呈现,课程改革以后陆续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如图片资料、文字史料、名人名言、我说你猜、地图、时政新闻、视频资料、歌曲、情景剧等。教师只要深入挖掘创设情境时使用史料蕴涵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就能形成有价值的导入型问题链。问题链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顺利引出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比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八路军军歌》——“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教师解说:歌词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经历了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于民族存亡危难关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投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当时,这首歌深为部队和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流传于各抗日根据地,成为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为什么说“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抗日根据地的壮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怎样与敌人做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战绩?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生虽然很喜欢流行歌曲,但当这样一首曲风和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音乐响起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被铿锵有力的旋律所感染。这样既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

二、比较型问题链:提升学生迁移能力

比较型问题链非常适用于历史专题复习时使用。由于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比较型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凸显出这些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专题复习结构清晰。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专题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发深层次思考,习得新的认知,进而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如在进行“俄国历史上的改革”复习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问题链:俄国历史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之后,引导学生完成表格,进行比较学习。(见表1)

学生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进行比较学习后,得出新的认知: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我们要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比较型问题链的学习,有效落实了家国情怀素养。

三、递进式问题链:突破重难点

递进式问题链指教师根据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将重难点内容融入问题情境而设计出的层层推进、逐渐深入的一系列问题。递进式问题链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欲言而未能”的认知状态,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探究。

仍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为例,在讲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时,教师让学生观察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快速找出有哪些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学生积极性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找到了地图上不易发现的根据地。教师表扬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提问: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哪里?学生回答是延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延安战斗和生活了13年。教师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例,展示延安的地理环境,提问:在这13年里,根据地的军民将面临哪些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吃穿住問题怎么解决?日军不断扫荡,怎么能守住?根据地军民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式?战术有哪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通过质疑、讨论、辩论增强学习体验和自信心。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的构建。同时,教师还为学生补充了大生产运动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了解大生产运动,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湾精神,并表示他们将传承红色精神,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情知激励水到渠成。

四、总结型问题链:建构知识体系

总结型问题链可以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绘制出思维导图,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教师通过总结型问题链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关注细节差异,明晰重难点,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育家冷冉在提到“立体结构”教学策略时指出:在课堂上,不仅教师要提问题,学生也可以提,不管对谁提的,都要围绕问题思考,不是答,而是全班都在倾听、审查、评议。在评价中鼓励有创见。课堂中不仅有教有学,也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评价。如一个学生发言,全班学生都在判断,发言一结束,纷纷进行评议、补充、纠正。答题也一样,不限一题一答,鼓励学生有多种答案,引导学生向高效学习努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问题链引领与情知激励结合得更加紧密,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师生角色的互换,并鼓励学生设计问题链,这種做法尤其适用于复习课。在进行师生互换角色的复习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链。

学生设计问题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依据教师出示的材料设计问题链;二是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设计问题链;三是上网搜索。小组间形成竞争,经常要比一比,看哪组学生问题链出得好,哪组学生回答得完美,哪组学生善于思考、质疑等。学生为了出好问题链,小组成员经常“集体备课”,在此过程中他们拓宽了知识面,形成了合作意识、团结意识、大局意识,还摸索出了规则,提高了记忆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在问题链引领与情知激励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除了关注问题链的设计以外,还应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的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学史可以明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注重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比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些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下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的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通过比较新旧外交上的不同表现,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实践证明,情感是思维的源泉,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的课堂生成,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庄玉昆,褚远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J].教育科学,2020(1).

[3]胡智锋,樊小敏.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20(2).

[4]伍远岳.论深度教学:内涵、特征与标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4).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问题链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