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驱动下高职院校移动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1-03-03郑旻璐施炜顾窗林

中国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郑旻璐 施炜 顾窗林

摘 要:在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培育人才,如何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众多高职院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产教融合”以及工作室模式有着共同点,都是在现阶段高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的角度,通过对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力求找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移动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移动商务人才;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b)--02

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对于移动商务人才有着越来越广泛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移动商务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并且在未来发展当中一定会面临又一次发展的高峰。相关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使现阶段的社会各界开始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研究的。

1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相关介绍

1.1 传统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首先完成对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对其的了解,从而使后文的分析更加简单。

所谓工作室模式,就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模式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特别适合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使用。对于高职院校的移动商务人才培养而言,工作室模式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在传统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整个“工作室”团队当中的领导是教师,而教育对象则是学生,在这里就是移动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围绕其专业进行项目实践,这些项目多是来自于学校安排或者社会方面。学生通过实践项目进行学习和知识技能的积累,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应用而服务,能够在刚毕业的时候就能够适应岗位。这种工作室模式其实就是精英教育,参与到这种工作室模式当中的学生是从专业内优秀学生群体当中进行选拔,而教育方式也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优越性。

1.2 创新型工作室模式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工作室模式培养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这就对工作室模式提出了多能化和复合化的要求,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必须同时对其创新性进行培养,而创新型工作室模式的创新特点就在于此,较之于传统的工作室模式而言,现阶段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多个方面的转变,如制度的转变以及实际运作的转变,等等,在更新学生管理模式,提供更多的项目原则,创建更加优秀的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并且结合教师的指导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三方结合。

通过上述文字已经可以明确感受到现阶段创新型工作室模式的优点和进步,对于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内容,以及实际的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完成了相关的升级。不过无论再怎么升级,其最终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综合水平,为社会完成更加优质的人才输送。

2 工作室模式下高职院校移动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经过上文的简要叙述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工作室模式已经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接下来本文将展开具体的实践分析。

2.1 工作室组建与目标

工作室的组建由某高校主导,工作室教师为校内优秀专业教师,工作室学生的选择从整体移动商务专业学生当中完成,不具备差异性;工作室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实用性移动商务人才;工作室的项目来源为学校分配和企业给予。

2.2 工作室管理方式

在入学开始后三个月完成参与工作室的学生选定,并且在工作室内部进行以学期为周期的定期评比,对于其中不合格的进行淘汰,此项目培养周期为两年,按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完成岗位培养规格设计,以下为具体的管理模式。

(1)需要在工作室内每个小组投票选取组长,并且每学期一次对组长进行轮换。组长的选取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作室的管理。

(2)将学生作为工作室当中的主导,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实践,所有的小组都要认领其项目任务,导师在工作室当中的工作是解答以及指导,起到辅助的作用。详细制定所有小组的任务验收规则,包括标准、时间、质量、要求,等等,同时学生需要记录在工作室内的实践行为,保证能够及时查找记录以及为后续的学生提供经验。

(3)学生应当周期性地进行自我总结,以每周作为一个周期,总结内容是本周期内所做的任务、工作当中的不足以及后续周期的安排,等等。

(4)需要定期召开交流会进行项目心得交流,可以同组内交流,也可以不同组之间交流。

(5)所有学生都有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每个小组的项目选择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

2.3 项目管理与管理方式

学生应当主导项目管理工作,而工作室当中的导师就如上文所述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决定导师的去留,如果认为导师能力不足可以申请投票表决,向学院申请更加优质的导师来进行辅导。按学期进行考核,考核需要具有综合性,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学生的去留。

这种模式符合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标准,也符合产教结合的要求,从当前的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模式有着较高的质量。

3“产教融合”驱动下高职院校工作室模式移动商务人才培养

从上文的实践分析当中已经可以验证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移动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分析措施并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

3.1 营造良好的工作室環境

环境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就本文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出良好的工作室环境:第一,必须与以前的专业教学课程环境进行划分,现阶段的工作室环境如果还跟课堂环境一样,处于这个环境之下的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室必须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出职业氛围,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其未来所要工作的企业,包括环境的布局、工作的氛围、工作室的文化等多个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校,进入到企业当中;第二,学校应当在和企业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硬件需求进行满足,保证校企资源在这方面的资源倾斜,通过这种形式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3.2 教学内容重构

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应当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精简,也就是说只保留学生毕业所需要的必修课,对其他的课程进行剔除,从而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到工作室实践当中,而工作室课程体系应当根据移动商务专业特点来完成,加大实践课程在其中的比重,保障人才的实用性。在工作室环境下应当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实践、自由讨论、自由学习,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传输与接收知识的方式,使工作室模式下的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教师应当在原则允许的情况下不对学生进行干涉,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工作室中的项目,自主地完成实践,甚至是自主地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教育内容应当以项目为出发点,学生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为了项目建设而进行的,项目有可选择性,可以从企业项目、学校项目、大型竞赛项目以及导师提供的项目当中进行选择。

3.3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如果没有优质的教师团队,就很难培养出预期计划内的目标学生,就本文而言,对工作室模式下的师资团队进行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虽然学生选拔没有要求,但是教师一定要优秀,应当从学校内的优秀教师团队里完成选拔,保证所选出来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教育经验,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工作室导师还可以是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里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工作室模式更是以重视实践著称,所以两者的结合大有益处;最后,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出资来聘请专业团队,一般来说这第三方团队的聘请都是从模范院校、研究机构当中进行,这些团队自然综合素质非常高。

3.4 完善人才考核体系

在上文的实践分析当中已经说过,工作室模式的实践下会定期清除一批学生,而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清除就要依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首先,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其理论知识、实践水平以及其所进行的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在工作室当中的表现,并且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对每个方面进行比例划分,从而使人才评价更加科学化;其次,要采用定期考核的形式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根据上述考核手段产生的结果来对其中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淘汰,同时再在专业内进行学生招募,对工作室内学生进行补足,在上文当中工作室学生实时记录的情况下,进行补足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工作上的断层;再次,是奖励制度,只有上述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需要针对考核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以及机会奖励,所谓机会奖励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机会;最后,是上述奖惩机制应当在教师团队当中同样适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产教结合驱动下高职院校的移动商务人才培养结合工作室模式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手段,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当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虑。

参考文献

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

赵娟.基于工作室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

王娜.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4).

雷妍.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7(16).

王莹.创新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现代营销,2019(09).

盘红华.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倪名揚.产教融合视角下跨境电商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8(09).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产教融合”驱动下高职院校移动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工作室制的研究》(2019SJA0682)。

作者简介:郑旻璐(1987-),女,回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移动商务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