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的动因、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1-03-03陈国民王斌

中国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陈国民?王斌

【摘 要】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对于促进教师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通过组建项目制名师工作室,秉持实践共同体取向,通过学术撬动、多维促动、载体推动和评价牵动,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的学科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持续推进西湖教育名师孵化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项目制名师工作室 学科联动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1]国内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运作的研究,目前,尚没有学者运用项目制的理论对名师工作室联动机制进行研究。因此,笔者运用了项目制的相关理论,探索名师工作室联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的内在动因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印发18个文件后,相继推出特级、首席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区教育局进行了“内驱外引”。“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运作机制研究”“三螺旋、多层次、全覆盖——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均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2020年,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学科学术研究联动机制的意见》前,进行了现状调研,发现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动而不联——缺乏联动的顶层设计。教师培养需要联动,需要共享,但缺少指導思想和保障体制,更无运行机制。教师培养应该上升到有指导思想、先进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层面,但由于联动机制还不成熟,没有相关的理论体系,缺少理论支撑和顶层设计。

二是联而不动——缺乏联动的载体平台。教师对执行联动工作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联而不动。教研活动内容多以行政活动形式化为主,对于教学缺乏专业研讨的精神。以往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虽然安排得满满当当,记录得详尽规范,但笔者发现研究主题往往缺乏连续性、跟踪性或周密性,活动形式比较传统,缺少载体创新。

三是联动低效——缺乏联动的资源整合。教师培训中有一定的资源共享,如本校教师之间、集团各校教师之间相互传借教案,相互学习补充,各校之间的器材相互借让等,但没有教学资源的整合。

二、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的价值意蕴

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机制旨在形成以教研员、工作室领衔人和学员三位一体的团队研究体系,提升学科软实力。区教研机构要协调学科学术委员会科学谋划学科研究项目指南,并积极统筹各工作室研究活动开展,为各科教师成长提供专业和智力支撑。工作室领衔人围绕区域研究主题方向,带领学员积极组织、策划、开展各项学术研究活动。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在名师的引导下,同伴互助,研究实践,并积极带动所在学校青年教师共同提升。

从微观看,依托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可以实现工作室成员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明显提升;从中观看,本文的研究力图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建设性和规划性的发展思路,进而探索出较为完整的理论发展框架。

一是以素养培育为指向,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自觉。杭州市西湖区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力、教学力、研究力”为核心,将区域内教师进行分层,加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各层级教师的发展。项目制名师工作室重在研究学科能力,研究学科思维,研究学科素养,对学科发展中的重难点、热点问题,要力求各个击破,实现学科间的研究“真联动”,学科研究成果有“真实效”。

二是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探索教师专业培养的发展样式。杭州市西湖区以项目制名师工作室的学科联动机制建构为导向,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制订总的发展规划,细化参与成员各具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科联动采取点联片动、互联互动等相融合的机制,鼓励和培养教师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在反思中提升自我,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

三是以重点破解为联结,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科联动机制的设计和运作要做到载体、内容、方法、管理多方面协同,积极创新联动机制,通过机制和制度设计与落实加以保障,进而促进教师由“个体被动的专业发展”转向“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由“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转向“区域群体主动的专业发展”,从而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教师,促进西湖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以项目制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教研员、首席教师、学员三位一体的学科联动价值,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西湖区教师协同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学科联动的实践路径

1.行政驱动,平台共通

构建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管理体系:建章立制—组织申报—过程管理—考核评估—总结反思,形成规范管理流程。

一是建体系:完善学科学术研究区域组织。由各学科教研员协调统整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组成区内研究团队,聘请区外相关学科专家为学术顾问,组建西湖区各学科学术研究委员会,形成学科研究智库,把握学科研究方向,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制订学科研究指南,形成学科研究体系。

二是定细则:组建“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成立“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和“西湖区学科学术研究委员会”;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学术研究联动机制,并设置专项经费,下拨至“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所在学校。

三是搭平台:形成团队协同研究氛围。积极为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理论学习与培训”“教育教学与研究”“辐射引领与担当”等方面搭建平台,创设机会,助推发展,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在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中予以体现。

2.学术撬动,资源融通

杭州市西湖区通过资源联通、研训联动、方式联创和项目联育,实现研修资源深度整合,完善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和水平。

(1)资源联通,促进教研管理水平共提升

一是工作室领衔人互相参与。西湖区每学期确定1~2个主题,至少开展1~2次专题研讨活动,邀请其他工作室领衔人列席本工作室活动,或参加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制订、日常教育管理、教学业务研究、学员发展规划、评价考核等研讨,或检查、指导工作室管理工作。二是工作室成员互相交叉学习。每学期,以对岗互派和对口指导的形式,各联盟工作室至少派出1名学员到其他工作室学习,每学期不少于1次,结束后要提交1份学习报告。三是学术资源互相融通共享。建立联盟资源共享庫,共享区内外学术专家资源,通报各联盟工作室每月工作安排、重大活动开展,展示各联盟的教研理念、办学特色、工作方案。

(2)研训联动,促进教师专业共成长

研训联动以解决教学问题、引领教改方向为目的,依托名师资源,多维度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是名师“三带”。充分整合各联盟工作室的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工作站,“以名师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等形式,放大名师效应,深入开展名师带徒、带教研(备课)组、带课题的‘三带活动”[2]。二是学科联片。建立学科研训组织(大教研组),各学科推举1位名师为兼职研训员,积聚联盟工作室的名师和教研组长资源,通过学科联片教研和主题式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开展集体备课和各类评课活动。三是培训联动。依托项目制首席教师工作室,区校、校校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如共同举办学术论坛、教学沙龙、业务培训等活动,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3)方式联创,促进教研效益共提高

一是组建同类课题研究群。西湖区对工作室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把研究领域相近、彼此相互联系的课题整合成课题群。围绕“重点突破、以大带小”的工作策略,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与交流活动,切实提升教研实效。二是打造科研成果发布圈。通过钉钉、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开展成果推介活动,真正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切实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三是编撰学科拓展课程集。积极发挥、整合各联盟工作室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优势,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原则,立足学情和办学目标,共同研讨、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并编写拓展课程集。如共同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实施校本课程编写、使用、评价与修订工作等。

(4)项目联育,促进教育品牌共形成

西湖区以改进、提升、开发项目制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某一项目为切入口,深入开展名师工作室间的学科联动活动。一是纵向联动,与主题教研融合。名师工作室以自己的某一优秀项目为引领,结合区域教研主题,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整合。二是横向联动,与其他名师工作室融合。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几个工作室结合认领的子课题开展联动。工作室每次联动研讨关注探究思维的厚度,关注学生探究的含金量,如探究性学习、大单元整体设计、项目化学习等,改变了课堂单一推进模式,提升了学生探究力、思辨力。邀请的专家名师以及领衔人的讲座,从学术的角度促进了教研的深度挖掘[3]。

3.载体推动,多维贯通

一是专题活动,系列开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每个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都成系列性,不是零碎敲打,以工作室核心课题为龙头,有序开展系列化、有特色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课题深入开展,而且还能让专题有效推进,进而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教育理念、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是特首联盟,同台竞技,奏响城区教育强音。区内各特级教师工作室与首席教师工作室进行联盟活动,同台竞技,各显神通,加强各工作室资源优势互补,为西湖区中小学教师展示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学科教学,引领他们跨上教学的新台阶,同时,也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活动,得到更多名师的指点,获得更快的成长。

三是城乡联体,携手共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借力城区优秀校本教研资源,创设城乡多维互动研讨平台,促进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使其成为农村学科教学的领跑者,承担起层递式培养更多优秀农村学科教师的重任,成员带徒弟,徒弟带徒弟,层递式培养优秀教师,使工作室真正成为农村学科教学领跑者的“孵化器”[4]。

四是课题统领,主题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系列较高规格的科研课题,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以课题组成员分角色共同承担研究项目的方式推进工作室日常教与研的参与行为。“整合”是指把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教学实践、日常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就某一主题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项攻关与开发性实践,并获取相应成果的过程。

4.评价牵动,效能连通

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三年,并实行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学科带头人资格,期满进行新一轮的推荐确认。此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还联动区新闻中心,每周及时以微信的形式将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做一个简单的报道,序列化、主题化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活动。每月制作活动室活动简报,装订成册,或制作成电子简报,将工作室成绩、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学习心得等汇编,供全体教师学习、交流、研究。

“学术联动机制”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要按照“有所侧重、分步推进”的原则,立足规范化、长效化管理,通过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形成合力,规范和激励全区教研的工作步入自主、科学、实效、常态化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单昕,黄道鸣,黄玉婷,等.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与功能拓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15-20.

[2] 陈国民.教·研·训一体化是提升教科研效能的有效抓手[J].中国教育学刊,2019(6):101.

[3] 盖学林.教育发展联盟:促进校际资源共享[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12):28-29.

[4] 成巧云,施涌.城乡联动:农村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74-76.

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三级支持体系的‘区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S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