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声景感知的传统村落景区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以安徽宏村为例

2021-03-03黄翠婷晋秀龙沈冰清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景宏村景区

黄翠婷 晋秀龙 沈冰清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声景观是地方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声景”soundscape是从landscape演变而来的,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最早提出。Schafer认为声景是在自然和城乡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1]。Kull[2]认为声景是由自然和人的声源产生的整个声环境。Jian Kang[3]指出,声景与声环境的含义在有的方面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一种感知的构建,而后者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两者都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李国棋[4]就“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声景研究;刘爱利[5]强调了三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听觉包含了三个核心要素:声音、听众和环境。

声景感知与评价涉及主客观两方面。Raimbault[6]等对城市声学环境研究发现空间尺寸的感知与声学指标的背景噪声、标准偏差等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巩劼[7]从黄山风景区不同年份的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研究了旅游业发展对黄山风景区声环境的影响。陈萍萍[8]将声景设计引入旅游规划设计中,并从游客体验需求角度提出了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合理建筑设计。此外,仇梦嫄[9]、王芳[10]、邓志勇[11]、张骏[12]等分别以不同的案例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方法探寻了声景感知与评价。刘福承[13]以安徽宏村为案例地将传统村落声景感知分为三种类型。

Edensor[14]研究表明旅游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过程。Merchan[15]作为国家公园研究的结果,声学环境和视觉体验的结合增强了游客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并培养了积极的旅游体验。Richards[16]等分析了视障游客的经历,认为从其他感官获得的精神体验是视障游客可以通过品味和听觉获得的记忆。朱竑等[17]以西藏的藏歌为研究对象,从听觉的角度分析了游客对目的地的印象;吴琼[18]以大昭寺佛教景区为案例地,王金凤[19]从乡村旅游地出发,都研究了旅游声景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在参考学者的相关研究之后,编制本研究的调研问卷。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说明,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结果完全用于学术研究,无任何商业用途,不涉及个人隐私。第二部分是游客基本信息,包含来源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旅游方式及游玩次数等8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宏村景区整体声景感知量表,涉及感知量表及体验质量量表。第四部分为两个开放式问题,主要了解游客对景区最喜欢的声音和认为最能代表景区的声音。问卷中测量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调查,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1.2 数据收集

2020年1月12日至15日在宏村景区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主要在村口大树、月沼湖、南湖、汪氏宗祠、承志堂、南湖书院等景点及景区各类休闲区域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271份,回收率为96.09%,剔除错填、漏填、随意填等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95.94%。

2 数据分析

2.1 样本基本特征

从表1对有效问卷的人口学特征信息分析得出,总体看来,各个群体在指标中的各类别均有覆盖,数据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表1 游客基本信息统计表

2.2 因子分析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样本进行信度检验,当Cronbach’sα系数值达到或大于0.8时内部一致性较好,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对样本进行效度检验,以确认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2、表3结果显示,总体量表的Cronbach’sα大于0.8,表明内部一致性较好,稳定性较好,信度较高。KMO值为0.888,大于0.8,Bartlett检验的Sig量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问卷的效度较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可靠性统计资料

表3 KMO与Bartlett的检验

进行因子分析,选取因子载荷值在0.5以上的题项,故去除“能确定听到的声音从哪里发出来”这个题项,得到最终版的问卷。如表4所示,声景感知量表归纳为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三个维度,体验质量量表则由满意度和忠诚度构成。物理属性对应1~2题,情感偏好对应3~6题,文化感知对应7~9题,满意度对应10~12题,忠诚度对应13~15题。

从表5声景感知的各维度均值看出,游客对情感偏好维度的评价最高为3.96,其次是文化感知维度均值为3.87,物理属性维度的评价最低为3.82。总体来说,游客对宏村景区旅游声景的评价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对游客的访谈及亲身经历发现,宏村景区物理声景主要包含鸟鸣虫叫声、河流水声、风雨雷声、树叶声、动物家禽声等自然声以及建筑施工声、机动车交通声、商铺叫卖声、景区音乐广播声、导游游客讲话讲解、当地方言声等人文声,旅游者评价较低且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声景元素大部分来源于与宏村传统村落景区整体氛围格格不入的嘈杂刺耳的人文声景。

已有研究表明旅游者对于声景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对整个声景环境的评价源于各方面维度的总体评价。游客进入景区后首先感知到的就是物理属性所涉及的声景的音量、音色、音调等元素,从而形成对于景区的初步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游玩之后,对景区的感知更为深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理属性上,更深层次地对所接触到的声景进行过滤、整理,对自身喜欢的声景能够产生舒适愉悦感,认为与宏村传统村落的环境很协调,游览时心情非常好。基于这样身心愉悦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感知到景区声景中的文化内涵元素,对旅游声景的感知体验进一步深化内化。

表4 因子类型划分

表5 声景感知各维度的平均值及排名状况

2.3 方差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游客的不同人口特征属性在旅游声景感知、满意度及忠诚度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探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旅游方式、游玩次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6。

表6 游客感知个体属性方差分析

根据表6分析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在游客的个体特征中,性别、收入、旅游方式、游玩次数这些特征对声景感知的三个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年龄特征在忠诚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忠诚度越低。

学历特征在物理属性以及文化感知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学历越高对景区声音的敏感程度要求越高,对景区内尖锐刺耳或音量过大的声音能较快捕捉,且容忍程度较低。

职业特征在物理属性、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在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职业对于声音大小的可接受范围不同,如工人等职业更能容忍音量较大的声音,这与自身工作的职业所处的物理环境氛围存在一定关系。不同的职业经历不同,出游的次数和品质也不同,导致对于游玩景区的期待值不同,所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都与职业性质息息相关。

2.4 相关分析

将声景感知的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三个维度与体验质量的满意度及忠诚度两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来研究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关联程度究竟如何。具体见表7。

表7 声景感知与体验质量相关性分析

从表7结果得到,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与满意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0.545和0.458,系数均已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与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情感偏好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最高,物理属性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最低。

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与忠诚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10、0.451和0.432,系数均已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三个维度与忠诚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情感偏好与忠诚度的相关性最高,物理属性与忠诚度的相关性最低。

旅游者在宏村景区游玩过程中接收到的声景环境直接影响其对旅游体验质量的评价,声景感知中物理属性的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宏村景区内的整体声音的音量适中,音色、音调在正常可接受范围,不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冲突。而游客更加在意的是景区整体声景氛围和环境的营造,宏村作为典型的传统村落,其内部处处渗透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格及浓厚的徽文化的精神熏陶,让旅游者感到轻松、愉悦、舒适,从而对声景的情感偏好、文化感知评价较高,旅游体验感越好,满意度及忠诚度越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通过样本基本特征发现,来访宏村传统村落景区的游客多来源于省外地区,偏年轻化,学历多在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分布较广,旅行方式以个人首次出游为主。样本覆盖面广,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较强。

(2)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游客对宏村景区旅游声景评价中情感偏好最高,其次是文化感知,物理属性最低,评价处于中上水平。旅游者评价较低且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声景元素大部分是与宏村传统村落景区整体氛围格格不入的嘈杂刺耳的人文声景。

(3)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性别、收入、旅游方式、游玩次数等特征在各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在忠诚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年龄越大忠诚度越低。学历在物理属性以及文化感知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职业在物理属性、满意度及忠诚度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这些与职业所处的环境氛围和职业的性质关联较大。

(4)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物理属性、情感偏好、文化感知三个维度与满意度、忠诚度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情感偏好与满意度、忠诚度的相关性最高,物理属性与满意度、忠诚度的相关性最低。游客对物理属性的感知是外在的,而协调的声景氛围、舒适的心情和情感的愉悦才直接影响满意度和忠诚度。

3.2 对策建议

第一,减少与景区氛围不相符的声景。从上述实证结果看出,游客对宏村景区旅游声景的物理属性的评价最低,大部分游客的学历较高、收入较多,来此目的地游玩最重要的就是追求传统古村落宁静的氛围和舒适的慢环境,能较为敏锐地感知到与景区整体氛围不相符的声景元素。景区内存在较多尖锐刺耳的声音,如机动车的鸣笛声、建筑施工声、商铺叫卖声等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景区应尽量减少此类声音,降低物理声级,选择在游客相对较少的时间段进行施工,在游客聚集的地方禁止机动车鸣笛,增加电子讲解设备和电子导览系统等,以减少景区内的噪音与杂音,使整体声景环境更加协调。

第二,增加传统村落典型代表性声景。从游客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得出,46.7%的游客最喜欢听到的声音是南湖边的洗衣声,61.6%的游客认为最能代表宏村的声音是树上的鸟鸣声和贯穿整个宏村内部的流水声,可见游客对于自然声的声景更加向往,更加“声”入人心。由此宏村应该保留并增加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性声音如徽州方言声、小桥流水声、浣衣哼调声,增加二胡、古筝、琵琶等古乐器声融入徽州戏曲体现徽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声景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声环境质量,给游客处处营造景色优美、鸟语花香、粉墙黛瓦的画里乡村。

第三,增强保护传统村落景区的声景。声景观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地方感知等方面有着视觉景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宏村传统村落富含历史与文化意味的地域,声景观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应增强对宏村景区声景观资源的深度挖掘,保护属于传统村落的标志性声景资源,精心设计优化打造景区内部的声景,有效提升声景观质量。传承是另一种形式的保护,可以将具有徽文化特色的戏剧曲艺、礼仪节庆、民风民俗等利用声景要素为载体,通过舞台演艺展演等形式进行宣传传播,推动宏村传统村落景区的保护,留住乡愁记忆,多元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声景宏村景区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摘牌』
“摘牌”
宏村画卷
某景区留念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雨色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