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关节运动学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1-03-03柳筱雨
柳筱雨,邓 杰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0;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颈椎病分为颈型、交感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其他型[1]。其中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也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主要表现[2]为颈部酸、痛、胀,活动受限,颈部前屈后伸受限。常常因为病症较轻,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此型实际上为颈椎病发病的早期,是治疗最有利的时机。因此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病情的复发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本研究用针刺结合关节运动学(AKA)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平均47.15岁;病程10天~2个月,平均25.3天。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3]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针刺。取C2~C5颈夹脊穴、风池。在常规消毒后,患者取端坐位,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35mm×(25~45)mm毫针进行针刺,颈夹脊穴沿脊柱方向以75°倾角刺入1.0寸,风池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得气后取C2、C4颈夹脊穴及风池或C3、C5颈夹脊穴及风池接华佗牌SDZ-II型电针治疗仪,每次选两对电极,且同对电极置于颈部同侧夹脊穴上,采用疏密波,频率为10~12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②AKA技术训练。患者坐位,治疗师右手拇指固定患者椎体左侧棘突,嘱患者低头,下颌靠近右侧躯干,左侧手可先带动患者头部被动做几次抬头动作,患者记住抬头的方向后,患者主动进行几次抬头,感受发力的方向。最后或者进行抗阻抬头,治疗师位于患者左侧棘突的手进行发力,与患者抬头动作进行抵抗。每个动作重复3次,训练时间为10分钟。以上训练于电针刺治疗后,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可向患者分发训练的图册或视频,嘱患者回家可进行自我训练。
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口服,日2次,每次1粒,饭后服用,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颈椎的颈椎生理曲度、颈痛评分等指标。
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显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改善,颈部活动有一定改善。无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4.77±1.47 1.42±0.67△对照组 30 4.78±1.42 3.54±1.67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大椎为督脉穴,诸阳之会,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相应病变夹脊穴和颈百虫、天柱具有梳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电针针刺风池能够益髓健脑,活血化瘀,此外颈夹脊穴与颈椎神经有着解剖对应关系;跗分和肩中俞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且颈型颈椎病在临床检查时的压痛点大多分布于附分穴和肩背部肩井穴[5-6]。针刺颈部夹脊穴[7]不仅能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还能够通过疏密波对颈部软组织的刺激缓解肌肉痉挛并消除炎症。AKA技术可缓解颈部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失去的关节囊内的运动,从而改善患者颈椎的活动范围[8]。针刺结合AKA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