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03孙曰红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属于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表达地理信息。初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庞大的“图像系统”,包括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学生通过准确地运用地理图像能够获得更加形象、直观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图像系统负载着地理教材中大量的显性、隐性信息,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讲解和演示的地理原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事物的成因、特点及变化规律等,是地理教学中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重视地理图像,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文章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应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49-03
作者简介:孙曰红(1974.4—),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引 言
地理是自然学科,地理教材中有着非常多的图像。地理图像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教学内容与地理图像紧密结合,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识。所以,地理教师需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一、地理图像的概念
地理图像主要是用地理资料及教材中的图像来解释、呈现地理知识、现象、规律、原理,通过漫画图、示意图、实物图、景观图、统计图等类型来传递、储存地理信息[1]。地理图像的高知识精度、较大的信息容量及直观鲜明的特点,使其成为地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直观工具。所以,教师合理应用地理图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透析地理图像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二、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一)识图能力
地理图像教学中,识图是其基础所在。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排除识图“障碍”,还需要指导学生有序看图,使其看懂图像。学生在看图时不能杂乱无章,需要根据各种地理图像的实际情况按照顺序看图,而且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图[2]。
(二)记图能力
在读图过程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记忆图像的能力。而记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进行准确记忆,这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心理图像”,以加深对图像信息的记忆。
(三)析图能力
学生只有对地理图像进行分析,才能够对图像的内涵进行准确理解,从而分析出“为什么”。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有的相互制约,有的互为因果,同时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共同原理及普遍规律可循的[3]。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能够看到赤道及赤道附近通常为热带雨林气候。对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气候呢?”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防止学生在分析地理图像问题时,出现静止、绝对、片面的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出一般地理规律[4]。
三、地理图像教学方法
(一)地图教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属于最基本、最常见的图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包括读图、想图、说图、识图、记图,并对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大小、位置、范围、特征及分布等形成规律性认识。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地图所提示的地理事物要素,包括气候、地形、位置等;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找出影响地理要素的直接因素;最后,教师需要通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这种地图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读图技巧[5]。
(二)地理示意图教学
地理示意图主要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形成进行阐述,其主要特点是高度概括、突出概括,如等值线、等温线等示意图。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解图像,掌握观察技巧,然后指导学生找出地理图像中地理事物的关键因素,最后对其进行分析与识别。
(三)景观图教学
景观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四)地理统计图教学
地理统计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地理事物。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坐标及图例进行讲解,然后对地理事物特征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统计图后,能够通过分析数据来获取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培养自身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6]。
四、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实践策略
(一)地图教学策略
以鲁教版初中地理中“世界气候分布图”为例,该图属于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地理图像,能够为学生以后学习全球气候的特征、分布、成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学好该地图,则不利于之后的气候学习,同时还会影响自身地理素质的提高[7]。
首先,教师让学生读图名与图例,使其对气候类型的名称进行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地球上由于区域的不同,气候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按热带、寒带、温带来对气候类型进行分类,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为热带,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区域为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区域为温带。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对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排序,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差异。最后,教师通过气候直方图对南北半球的气温差异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包括冬雨型、夏雨型、全年少雨型与全年多雨型。在学生对全球气候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对气候类型特点进行分类,即地中海气候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热带雨林气候为全年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寒带气候为全年寒冷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全年高温干燥;热带草原气候为全年高温,有干湿两季之分;温带海洋性气候为冬季温和,夏季温暖,全年降水均匀;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高原山地气候为冬季寒冷,夏季温和,降水少。教师最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世界气候分布图我们知道世界气候有很多种类型,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判别气候类型呢?”随后,学生给出相应的判别步骤,比如,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气温判别所在半球,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 “根据年降水量和季节分配可以确定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且各个月降水多、降水均匀;寒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全年少雨型,各个月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属于夏雨型,气温高时,其降水量也多;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气温低时,降水量多。”最后,教师对气候类型方法进行总结与判定,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的本质特征,即明确要素、分析要素、揭示特征,不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地理示意图教学策略
在地理示意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分解法、观察法来引导学生找出示意图中的关键地理成因与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识别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对地理图像中所表达的原理、概念、规律进行准确理解。针对该图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发挥板绘技能,通过黑板板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示范。这种方法不受环境、教具及时空等方面的限制,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与扎实的基本功[8]。首先,地理板图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教师在作图时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尽可能与语言同步,所以需要具备熟练的作图技巧来迅速绘成图,并与教学语言协调配合。第二个方面,板绘的地理板图需要突出重点,并且内容要准确。板图需要重视地理的科学性,要明确板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将主要地理现象及事物的表达重点凸显出来。第三个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图需要具备美观、简单的形式,不仅要色彩鲜明,还要求线条清晰、简练、流畅。
例如,在对黄河水系统进行手绘时,教师首先绘制黄河形状,即绘制“几”字形,然后对黄河下游、中游及上游的分界线进行标记。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桃花峪是中下游分界点。之后,教师再对黄河的三条主要支流进行绘制,即渭河、汾河、湟水。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示意图上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地理景观图教学策略
景观图像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感性认知,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并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该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景观图的突出特征,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9]。
例如,在“东南亚的高脚屋”图片中,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该图是什么建筑?你们能够在图片上看到什么信息?图片上的房子与我们所居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图上的建筑属于东南亚住房,名为高脚屋,能够在图片上看到人、鸡、猪、房子等,高脚屋比较高,分为两层至三层,有着比较大的屋顶坡度,其外墙是用草席围成的。”然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并引出后续问题:“东南亚的房子比较高,一般为两层到三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你们知道东南亚的住房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吗?”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得出结论:“东南亚的房子之所以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主要是因为东南亚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而房顶较陡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排水。”随后,教师给出综合性评价并继续提出问题:“高脚屋的设计能够起到防潮、通风等作用,所以非常适合这种潮湿的自然环境,那你们知道这种自然环境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吗?”学生继续回答:“这种自然环境下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所以,东南亚的人们喜欢吃米饭,而且盛产油棕、橡胶、蕉麻、椰子,同时具有丰富的岛屿、沙滩等旅游资源。”这种带领学生通过了解人文景观来分析自然环境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东南亚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地理统计图教学策略
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图例的基础上来对事物特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两种?”通过观察构成图的最外层,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为难利用土地与可利用土地。”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在图像上能够了解到可利用土地与难利用土地都包括什么土地类型吗?这些土地类型的占比分别是多少?”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可利用土地包括林地、耕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与内陆水域、可利用草地等;难利用土地包括冰川、沙漠、永久積雪、石头山地。”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特点,学生回答:“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资源利用比例不合理,难利用的土地占比较多,而林地与耕地比较少。”学生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图”能够对土地类型占比进行识记,然后更好地总结土地利用类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获取地理知识[10]。
结 语
简而言之,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与空间能力,有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用图的意识与习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娜.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解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1(03):61-62.
[2]张丽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新课程,2021(08):204-205.
[3]冉敏.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文渊(高中版),2020(06):980-981.
[4]牛海玲.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分析及教学探索[J].新课程,2020(06):112-113.
[5]傅星婕.从作用到方法: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像教学的一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9(05):51-52.
[6]史正骅.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9(08):103-104.
[7]戴丽坤.探析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码设计,2019(10):369-370.
[8]吴汉文.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J].考试周刊,2018(14):159-160.
[9]杨艺彬.巧借地理图像信息培养学生解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1(28):147-148.
[10]缪细英,郑贞.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师道·教研,2021(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