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2陈秋波陈春燕陈嘉玲
陈秋波,陈春燕,陈嘉玲
(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湛江524003)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可有效清除血液循环中毒素物质、按需提供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持续稳定血流动力学,平衡水电解质代谢[1-2]。CRRT初始应用于肾衰竭治疗中,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重症疾病治疗中,能够促使患者机体内稳态平衡,提高救治有效率。然而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治疗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差,易加重凝血现象等发生,不利于维持血管通路通畅,对CRRT治疗造成一定影响,治疗期间护理需求较高。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性及高度实践性的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改善护理结局中效果显著。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对44例重症行CRRT治疗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8例行CRRT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具有中心静脉长期置管适应证者;②年龄>18岁者;③CRRT治疗时间为24 h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置管处软组织或皮肤破损、血肿、感染者;②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存在颈内静脉狭窄者;④具有血管外科手术史或血栓形成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2~76(60.36±4.84)岁;肾衰竭11例,脓毒症16例,重症肺炎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3~75(60.32±4.89)岁;肾衰竭12例,脓毒症15例,重症肺炎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安静、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做好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与压力参数监测,定时进行置管处清洁护理;定时翻身、更换衣物、排痰、会阴部清洁等基础护理;常规进行体外循环通路维护,根据要求进行滤器、管路冲洗;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1.2.2 研究组 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于科室组建专业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进行CRRT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以及集束化护理理论、开展流程等方面学习,并进行考核,确保人人合格。②制定护理方案。查阅医院既往CRRT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相关并发症,并根据不同患者特点提出循证有效的护理措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③具体护理措施。a.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或聊患者感兴趣话题,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以进行精神放松,稳定情绪;详细讲解CRRT治疗理论、流程、目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等,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对于疼痛严重或应激反应明显者给予镇静镇痛处理。b.体位护理。治疗期间避免擅自变动体位,护理人员可适当抬高患者床头30°~45°,下肢抬高15°~30°,并可根据生理解剖将肢体外展45°,以抬高患者舒适度,利于下肢静脉回流。c.预防性抗凝护理。根据要求调整血液流速范围为200~250 ml/min,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加强凝血评估,一旦出现Ⅰ级凝血则增加滤器及管路冲洗次数,对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初始即增加冲洗次数;做好跨膜压、静脉压和动脉压指标监测,在发生差值异常变化,接近预警值时即给予处理,及时排除影响因素,避免压力监测指标波动过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压力监测指标、24 h抗凝有效率、血管通路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①监测患者跨膜压、静脉压和动脉压,并计算治疗前后差值。②统计两组24 h抗凝有效率及血管通路通畅率。抗凝效果[3]:0级:无凝血发生;Ⅰ级:灌流器部分凝血;Ⅱ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Ⅲ级:需更换灌流器。抗凝有效率(%)=(0级例数+Ⅰ级例数)/总例数×100%。血管通路通畅:局部出现肿胀,且伴有痛感为通路堵塞,反之则为血管通路通畅。③记录两组CRRT治疗后置管处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监测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压力监测指标比较
2.2 两组24 h抗凝有效率、血管通路通畅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24 h抗凝有效率、血管通路通畅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CRRT治疗是通过扩散、对流或吸附等方法祛除体内多余的有害物质,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4]。良好、通畅的血管通路是保障CRRT治疗的必要条件,但CRRT治疗时血液流速较慢,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期间可能发生血流量变化、静脉或动脉管路凝血、管路弯曲等,若不加以干预会引起血管通路不畅,不利于重症患者的救治[5]。跨膜压是反映滤器凝血指标,静脉压可反映静脉通路入口通畅度,动脉压反映血管通路提高血流量与血泵转速关系,在监测CRRT治疗情况中意义重大[6-7]。
在常规护理中主要根据治疗流程及临床表现给予对应护理,多在发出动脉压、静脉压等警报后再给予处理,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及时解除影响CRRT治疗的相关因素,增加凝血及血管通路不畅发生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跨膜压、静脉压、动脉压差值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4 h抗凝有效率、血管通路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维护重症行CRRT治疗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提高其治疗安全性。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护理模式,集合一系列循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9]。本研究根据CRRT治疗重症患者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目标性的护理方案,促使护理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健康指导,可减轻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应激反应,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配合医护人员,可避免患者配合不当导致的体位变动、动静脉管路弯曲等,减少跨膜压、静脉压、动脉压差值的增加,降低血管通路不畅发生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警及并发症进行预测,加强对过滤器、凝血、压力参数等监测,并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跨膜压、静脉压异常波动,提高抗凝有效率及血管通路通畅率,降低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保障CRRT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杨婷婷等[10]研究发现,在ICU病区CRRT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抗凝有效率、血管通路通畅率,维持内环境稳定。此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定相似性,进一步证明集束化护理在CRR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集束化护理的有效实施需具备领导效率高、交流高效及专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本研究在实施护理措施时组建专业护理小组,并加强专业培训及医务人员、护患之间交流,有利于护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护理效果。但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试验设计不够完善,临床还需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以完善集束化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缩小重症行CRRT治疗患者压力指标差值,提高血管通路通畅率及抗凝有效率,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