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2021-03-02陈仕梅李亚轩曾博斯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脉通脉压豆

陈仕梅,李亚轩,杨 帆,曾博斯,李 建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广东湛江524043)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目前,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阻止动脉硬化发展。但西药只能暂时抑制病情发展,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中医疗法被逐步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认为心脉痹阻,治疗应以通络化瘀为主[2]。本院在冠心病的长期临床治疗中总结出化痰通脉经验方,通过前期初步观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佳,而耳穴压豆护理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心脏局部经络疏通,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旨在分析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痰阻心脉型,主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次证:身体困重,体胖多痰,舌脉:舌苔滑或浊腻,脉滑;痰瘀互结型,主证:胸脘痞闷,肢体困重,次证:体胖痰多,神疲乏力,舌脉:舌胖,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浊腻,边有齿痕,脉濡涩或滑。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患有肿瘤者;③免疫及代谢系统异常者;④精神认知异常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8~78(63.84±6.06)岁;病程0.5~7(3.45±0.37)年;体质量指数(24.89±1.52);合并症: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其他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0~80(65.67±8.73)岁;病程0.3~8(4.42±0.84)年;体质量指数(24.77±1.61);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其他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保持充足的休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杭州)有限公司),口服,每次75 mg,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765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睡前口服0.1 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32025391,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2.5~25 mg,2 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国药准字:H10940039,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0 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5],化痰通脉方方剂:瓜蒌 20 g,陈皮、半夏 15 g,薤白、泽泻、丹参、川芎、甘草10 g。用中医定向透药包中外敷心前区40 min,2次/d。耳穴压豆:选择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胸、心脏点,75%的乙醇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沾在胶布中心贴在相应穴位,每穴按压2 min,每天按压5次为宜,2 d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显示在正反范围为显效;ST段降低,相比治疗前回升大于0.05 mV,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室内传导阻滞改善为有效。与治疗前心电图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②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统计。③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仅观察组出现1例上腹不适,未经治疗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

3 讨论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心痛”“胸痹”的范畴,中医认为心脉痹阻,病位于心,正气亏虚,阴阳气血失调,造成胸阳不振,气滞血瘀,使心脉受阻,脏腑功能受损,总属本虚标实证,本为气血阳虚,标为气滞寒凝,使痰瘀互结而致心脉瘀堵,最终引发心绞痛。因此,治疗应从行气活血、通络化瘀着手。由研究结果得出,两组临床疗效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疼痛持续时间相比,均为观察组改善较优。说明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中医疗法更易于控制心绞痛发作,促进疾病转归。

人耳上相应穴位可与五脏六腑相对应,与脏腑经络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耳穴压豆疗法主要原理是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患者耳穴处,并给予按压,从而疏通心脏局部经络,气血运行,沟通内外,营养周身,平衡交感神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6-7]。而化痰通脉方中瓜蒌宽胸散结、清热涤痰、润燥滑肠,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化痰燥湿、止痛消肿,薤白降血脂、抑菌、抗凝血,泽泻利水渗湿、养五脏、益气力、降脂,丹参活血祛瘀、止痛调经、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川芎活血祛瘀、祛风镇痛、行气开郁,甘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等功效[8]。现代药理学表明,瓜蒌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抗氧化、抗心肌纤维化、抗血栓、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9];陈皮可预防因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10];丹参可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10];泽泻中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利尿、免疫调节和肝保护活性[11];川芎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镇痛镇静的作用[12],甘草具有降压、降脂的作用,还可阻止动脉硬化,调节免疫[13-14]。且通过局部外敷用药,可更好地促进药效吸收。当患者气血得以平衡,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则更易于心绞痛的控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也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采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疗法安全可靠,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不会增加机体额外损伤。

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改善心脏局部经络、气血运行,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营养周身,平衡交感神经,因此,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明显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减少胸痛发作频率,使患者气血平衡,脏腑功能运行正常,因此,有利于控制心绞痛的症状。

猜你喜欢

心脉通脉压豆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